网站首页
手机版

地都征完了,补偿款却只给一半怎么办?

更新时间:2023-08-06 05:03:02作者:未知

地都征完了,补偿款却只给一半怎么办?

依据我国土地管理法的相关规定,土地征收部门在进行征地拆迁时应当先行足额支付拆迁补偿款,然后才可以进行征地活动。今天给大家分享的案例中的姜先生就遇到了相反的情形,下面跟着律师一起来了解一下。

案情简介:

2005年10月27日,姜先生租种李先生等九人的承包地种植树木,租赁期限为三年,租地协议第一条约定:“如国家征占地,仅当年地面树木的青苗费由双方各得50%”,第四条约定:“国家征地时,仅当年苗木的青苗费由双方协商签订”。

姜先生承包土地后,种植了杏树。

2009年8月25日,姜先生与xx经济技术开发区社会发展局签订《征地补偿协议书》,约定征收杏树460,000株,补偿金额为1,150,000元,协议书上注明:“依据姜先生与出租人的协议第一条约定,签订本协议。按总价格的50%给付,其余部分待争议解决后另外给付”,该1,150,000元补偿款已分多次向姜先生发放完毕。关于另外50%的杏树补偿款,姜先生与经开征收局未签订补偿协议,经开征收局以姜先生未提供补偿款归属不存在争议的证据为由,一直不予支付。

后姜先生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经开征收局及xx经济技术开发区社会发展局给付树苗补偿款1,150,000元及利息。

法院经审理认为:

依据2009年8月25日的《征地补偿协议书》中注明,征收方给付50%,另外50%待承租方与出租方的争议解决后再行给付,结合原、被告庭审陈述,可以认定案涉杏树的总补偿款应为2,300,000元,被告已向原告支付补偿款1,150,000元,尚有补偿款1,150,000元未付。原告虽未就“另外50%”杏树补偿款与被告经开征收局签订书面协议,但实际上征收行为已进行完毕,原告已交付了被征收的杏树及所占用的土地,被告经开征收局应履行支付对价补偿款的义务。被告经开征收局自认九名土地出租人从未向其主张过杏树补偿款,且其中一名出租人李先生已向法院明确表示杏树补偿款与出租方无关,故被告经开征收局应向原告给付剩余的50%杏树征收补偿款。被告经开征收局经原告多次催要,既不发放征收补偿款,又不履行核查义务推脱给付责任,其拒绝给付征收补偿款的行为,系违约行为,依法应承担违约责任。

最终法院判决,被告xx经济技术开发区土地房屋征收管理局于判决生效之日起十五日内向原告给付杏树征收补偿款1,150,000元及利息。

晏清律师事务所拆迁律师解读:

本案争议的焦点是行政机关应当按照协议的约定履行自己的义务。根据土地管理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在集体土地征收过程中,征收主体应当及时给付补偿款,履行补偿义务。本案中,对经开征收局尚有115万元补偿款没有给付,双方当事人没有异议。就履行期限问题,虽然案涉《征地补偿协议书》约定其余部分待争议解决后另外给付,但经开征收局未提供证据证明至2015年4月21日原告起诉时存在补偿争议,即便相关权利主体对补偿款分配存在争议,可以通过民事诉讼等途径解决,不能成为行政机关拒绝履行补偿义务和协议约定的正当理由。

本文标签: 补偿款  土地管理法  也要  

为您推荐

办居住证需要写父母随子女居住证明吗?

办居住证是城要写父母随子女的居住证明的,一般在办理居住证时就需要提交本人的身份证件,以及还有六个月以上的居住证明,同时还的申请居住证的申请表;只要符合条件才能办理。

2023-08-06 05:03

被批捕后还可以翻案吗? 被批捕后还可以翻案吗知乎

被批捕后还可以翻案,因为如果对于批准逮捕这样的一种决定存在争议的情况之下,当事人是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检察院提出申诉的,也就是通过行政复议等相关的方式来确定一下这样的一种决定是否正确。

2023-08-06 05:03

地都征完了,补偿款却只给一半怎么办?

根据土地管理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在集体土地征收过程中,征收主体应当及时给付补偿款,履行补偿义务。而具体如何操作,可由当事人协商处理,此外,产生纠纷是提起民事诉讼还是行政诉讼,也要具体分析。

2023-08-06 05:03

拆迁安置人口如何认定,你知道吗(拆迁安置人口认定条件)

关于拆迁安置人口认定的问题,各地区都有不同的政策和规定。在实际遇到拆迁时,千万留意拆迁安置补偿方案中关于补偿安置人口认定的相关规定。

2023-08-06 05:02

分级信托财产原状分配规定是什么 分级信托财产原状分配规定是什么

分级信托财产原状分配规定是按照顺序来确定归属,在信托文件没有作出明确规定的情况之下,那么信托终止的,信托的财产应该是归属于信托文件所规定的人,没有规定的话,首先是由受益人或者继承人来获得归属的。

2023-08-06 05:02

房屋产权登记不是本人,我是否可以申请行政复议?

是否可以申请行政复议,要确定行政复议的范围。要判断行政复议范围主要有两方面,第一是主体是否符合,第二是政府所作出的规范性文件是否在复议范围内。

2023-08-06 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