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手机版

盐影响钙吸收吗(盐对钙的影响)

更新时间:2022-09-25 18:42:06作者:admin

盐影响钙吸收吗(盐对钙的影响)

如果经常吃高盐食物,摄入钠过多,就会影响体内钙的吸收,因此建议饮食应以清淡为主。

盐影响钙吸收吗

是的。

钠的摄入量与尿钙排出量有很大关系。肾脏每排出2300毫克钠(相当于6克盐),同时就会丢掉40~60毫克的钙。一些有关高血压的研究也提示,钠摄入量高,不仅是升高血压的因素,也是促进人体钙流失和提高肾结石风险的因素。我国居民食盐摄入量(平均为超过9克/天)远远超过世界卫生组织的推荐值(5克/天),北方有些地区甚至高达12~18克/天,而钙的摄入量(接近400毫克)却只有推荐值(800毫克)的一半,钠盐摄入过多所带来的骨钙流失问题实在是不可忽视,所谓“少吃盐=多补钙”绝非虚言。

吃盐多了会高血压吗

会的。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每日盐摄入量不要超过6克,也就是说每日6克盐,长期吃不会增加高血压的风险及其他慢性疾病的风险。但是,我国大部分地区,人均每天盐摄入量中12~15克或以上。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导致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就是钠。

盐吃多了为什么血压会升高

1、吃盐过多,会导致血液内钠增多,使血液中保留的水分增多,血容量加大,心脏负担加重,高流量的血液对血管壁的压力加大。

2、过多的钠使血管内皮细胞内水分增加,引起血管壁肿胀,管腔变小,血流阻力加大。

3、过多的钠损伤血管内壁,使血流阻力加大,进而血压升高。

4、由于盐摄入过多引起的钠潴留能使细胞内钠增加,抑制钠-钾-ATΒ酶活性,使细胞外钙流入细胞内增加,同时细胞内钠的增加使细胞内外钠离子梯度消失,钠-钙交换受抑制使细胞钙排出减少,导致血管平滑肌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升高,引起血管平滑肌收缩,血压上升。

5、过多的钠摄入能使血管对儿茶酚胺类缩血管因子敏感性增强,同时交感神经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增加,另外还能增加血管壁上的血管紧张素受体密度,导致血管过度收缩,外周血管阻力增加,血压升高。

吃盐过多有哪些危害

吃盐过多会导致高血压,血管硬化,增加肾脏负担等。

1、导致高血压。

许多研究已经证实,高盐饮食有导致血压升高的作用。

2、导致血管硬化。

食盐的摄入量过多,易导致血容量增加,对血管壁的侧压力增加,会引起血管硬化。

3、增加肾脏负担。

吃盐过多,让人产生口渴的感觉,需要喝大量的水来缓解,长期大量摄取盐会导致身体浮肿,增加肾脏的负担。

3、致胃癌。

高浓度食盐可破坏胃黏膜,诱发胃癌。

4、易患感冒。

多吃盐的人易患感冒。因为高浓度食盐能抑制呼吸道细胞的活性,抑制其抗病能力;同时还可减少唾液,使口腔内溶菌酶减少,增加病毒和病菌在上呼吸道感染的机会。

为您推荐

蜂蜜小麻花的做法(蜂蜜小麻花的家常做法)

1、低筋面粉100克,黄油20克,蜂蜜30克,鸡蛋液20克,糖粉15克,泡打粉1克。2、黄油软化,加入糖粉、蜂蜜搅拌均匀。3、分次加入鸡蛋液,每次搅拌均匀再加入下一次。4、加入提前过筛并混合好的低粉和泡打粉。5、用刮刀搅

2023-04-12 16:59

竹筒饭的家常做法(竹筒饭的家常做法,好吃)

1、准备材料:山栏香米750克、青竹筒1节。2、取竹(要嫩竹,两端留节)1节,在竹节一端打洞(直径1.5厘米的圆眼)。3、将大米淘洗后,从洞孔装进竹筒内,加入清水750毫升,放在火堆上烧烤,视竹筒孔冒热气,简中水烧沸后,

2023-04-12 16:58

酱焖扁豆(酱焖扁豆的做法)

1、食材:宽扁豆450克、五花肉150克、香辣酱20克、黄酱10克、鲜酱油10克、鸡粉2克、葱花20克、姜末15克、八角2克、黄酒10克、花生油15克。2、先切宽扁豆,五花肉。3、先把香辣酱、黄酱、鲜酱油混合。4、放入少

2023-04-12 16:57

黄豆酱焖鱼块(黄豆酱焖鱼块的做法)

1、主料:鱼块600克2、辅料:植物油50克,黄豆酱100克,红椒丝10-20克,大料2克,白糖5克,味精1克,水淀粉25克,蒜共计50克,料酒5克,醋5克。3、制法:鱼块洗净,将油烧热后放入蒜和黄豆酱、大料,待出香味后

2023-04-12 16:57

清蒸香菇猪肉丸(清蒸香菇猪肉丸子的做法)

1、食材:猪绞肉(706克、白萝卜(1只)、干香菇(6小朵)、葱(1支)、枸杞(1汤匙) 腌料:料酒(1/2汤匙)、鸡粉(1/2汤匙)、白胡椒粉(1/6汤匙)、生粉(2汤匙)、麻油(1/2汤匙)、盐(1/3汤匙);调料:

2023-04-12 16:55

干煸牛腩(干煸牛腩的做法大全)

1、将牛腩肉洗净,放入沸水锅内煮至断生,捞出。 、2、沥水后的牛肉切成小方块,每块重约20克。3、炒锅用中火烧热,下油,放入蒜、姜、豆瓣酱爆香,下牛腩略煸,煮黄酒,加二汤、老抽、生抽、精盐、白糖、八角末、陈皮末,煮约2分

2023-04-12 16: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