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手机版

剩菜吃多了会致癌吗 剩菜吃多了会致癌吗知乎

更新时间:2022-10-10 22:10:05作者:admin

剩菜吃多了会致癌吗 剩菜吃多了会致癌吗知乎

过完年家,很多家里都有不少剩饭剩菜,吃剩的全倒掉,难免觉得浪费。不丢掉吧,又怕吃了对身体不好,还有新闻报道称:一家三口因为吃剩菜得了癌症,因为隔夜菜中有亚硝酸盐。剩饭菜中的亚硝酸盐会致癌吗?

剩菜吃多了会致癌吗

一般不大量吃不会致癌。

随着存放时间的增加,剩饭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确实会增加。当亚硝酸盐进入人体后,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成亚硝胺。亚硝胺是一种很强的致癌物,可诱导肝癌、鼻咽癌、食管癌、胃癌等等。

不过,到底是否会致癌,还要看“剂量”。只要一次不吃几十公斤的隔夜饭菜,就不会有啥大问题。

经常吃剩菜好吗

不好。

虽然不经常吃剩菜的危害比较小,但这并不是说就可以放心吃隔夜菜了,除去亚硝酸盐的问题,隔夜菜最大的问题其实是营养流失、病菌多,吃了拉肚子的人也不少。

所以,隔夜剩菜能不能吃,能吃!但最好不要天天吃、长期吃!

剩菜怎么处理

但是过年难免不小心剩太多,全都倒了会觉得浪费,剩菜到底该怎么处理,才能把它们的危害降到最低呢?

剩荤不剩素

相比荤菜,素菜中的营养更容易流失,所以一定要剩的话,尽量剩荤不剩素。尤其是隔夜的绿叶蔬菜,相比于其他隔夜菜,产生的亚硝酸盐会相对较高。而且即使是未煮的绿叶蔬菜,只要保存一段时间,就有亚硝酸盐生成。

凉菜不要留

凉菜不论荤素最好都不要吃剩的,因为凉菜如果不经加热,容易滋生细菌,导致腹疼腹泻等问题。

及时放冰箱

无论是哪种食物,在室温下放得越久,微生物就繁殖得越多,就算冬天室温低也应该尽快放冰箱。如果有一份菜,一点都没吃,量又很多,可以考虑分好几份来保存,这样下次吃的时候,按人数,拿适当的份数加热就好了,可以避免反复加热的问题。而且,分装成小份保存,更有利于降温,保存食物。

分类存储

不同剩菜,一定要分开储存,可避免细菌交叉污染。剩菜剩饭放冰箱前,一定要用保鲜膜封好,或者装进带盖的保鲜盒中,避免串味和交叉污染。用方形保鲜盒更节省空间。

彻底加热

剩菜不是不能吃,但是一定要彻底加热。所谓彻底加热,就是把菜加热到 100℃,保持沸腾 3 分钟以上。如果肉块比较大,一定要煮、蒸久一些,或者把肉块切碎,再重新加热。

主食最好第二天吃掉

米饭、馒头等主食最好在第二天内吃完,因为淀粉类食物容易滋生葡萄球菌和黄曲霉毒素。这些有害物质高温加热下也无法被杀死。所以,如果两天还没吃完,即使看起来没变质,也不要再吃了。

剩菜不要反复热

剩菜千万不要反复多次加热。吃多少热多少,千万不要反复热。如果知道这一餐还吃不完,就先加热一半,剩下部分仍然放回冰箱深处。

为您推荐

蜂蜜小麻花的做法(蜂蜜小麻花的家常做法)

1、低筋面粉100克,黄油20克,蜂蜜30克,鸡蛋液20克,糖粉15克,泡打粉1克。2、黄油软化,加入糖粉、蜂蜜搅拌均匀。3、分次加入鸡蛋液,每次搅拌均匀再加入下一次。4、加入提前过筛并混合好的低粉和泡打粉。5、用刮刀搅

2023-04-12 16:59

竹筒饭的家常做法(竹筒饭的家常做法,好吃)

1、准备材料:山栏香米750克、青竹筒1节。2、取竹(要嫩竹,两端留节)1节,在竹节一端打洞(直径1.5厘米的圆眼)。3、将大米淘洗后,从洞孔装进竹筒内,加入清水750毫升,放在火堆上烧烤,视竹筒孔冒热气,简中水烧沸后,

2023-04-12 16:58

酱焖扁豆(酱焖扁豆的做法)

1、食材:宽扁豆450克、五花肉150克、香辣酱20克、黄酱10克、鲜酱油10克、鸡粉2克、葱花20克、姜末15克、八角2克、黄酒10克、花生油15克。2、先切宽扁豆,五花肉。3、先把香辣酱、黄酱、鲜酱油混合。4、放入少

2023-04-12 16:57

黄豆酱焖鱼块(黄豆酱焖鱼块的做法)

1、主料:鱼块600克2、辅料:植物油50克,黄豆酱100克,红椒丝10-20克,大料2克,白糖5克,味精1克,水淀粉25克,蒜共计50克,料酒5克,醋5克。3、制法:鱼块洗净,将油烧热后放入蒜和黄豆酱、大料,待出香味后

2023-04-12 16:57

清蒸香菇猪肉丸(清蒸香菇猪肉丸子的做法)

1、食材:猪绞肉(706克、白萝卜(1只)、干香菇(6小朵)、葱(1支)、枸杞(1汤匙) 腌料:料酒(1/2汤匙)、鸡粉(1/2汤匙)、白胡椒粉(1/6汤匙)、生粉(2汤匙)、麻油(1/2汤匙)、盐(1/3汤匙);调料:

2023-04-12 16:55

干煸牛腩(干煸牛腩的做法大全)

1、将牛腩肉洗净,放入沸水锅内煮至断生,捞出。 、2、沥水后的牛肉切成小方块,每块重约20克。3、炒锅用中火烧热,下油,放入蒜、姜、豆瓣酱爆香,下牛腩略煸,煮黄酒,加二汤、老抽、生抽、精盐、白糖、八角末、陈皮末,煮约2分

2023-04-12 16: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