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手机版

补壹刀:中俄战略轰炸机联合巡航后,韩国做出一个重要决定!

更新时间:2022-12-02 23:02:45作者:佚名

补壹刀:中俄战略轰炸机联合巡航后,韩国做出一个重要决定!

来源:补壹刀

执笔/胡一刀

俄罗斯和中国的战略轰炸机一场联合巡航,引起了关注。地点在西太平洋上空。

虽然中俄战略轰炸机此前就进行过联合巡航,这次任务也是例行,但是联合巡航中一些前所未见的细节,令外界解读为,“显示出中俄两国之间军事合作日益密切”。

对于这次中俄战略轰炸机联合行动,韩国当天反应比较大。

为什么呢?

而就在中俄战略轰炸机联合巡航后,韩国做出了一个重要决定。

1

11月30日,俄罗斯和中国的战略轰炸机在西太平洋上空进行了联合巡航。

俄罗斯国防部说,俄罗斯空军的图-95战略轰炸机,与中国空军的两架轰-6K轰炸机在8小时的巡逻任务中飞越了日本海和东海。


中俄战略轰炸机进行联合巡航

俄空天军的苏-30SM和苏-35S战机对轰炸机进行了护航,而中国空军派出了歼-16战斗机。

声明特别强调,俄中联合巡航并不针对任何其他国家。

几个月前,中俄进行过战略轰炸机联合巡航的行动,而11月30日这场巡航也是之前早已计划好的,是中俄一系列联合演习之后进行的最新演习。

“德国之声”网站的文章称,中俄现在都与美国的关系比较紧张,而俄罗斯因为俄乌冲突的原因,与美西方的关系对抗性更强。这次战略轰炸机联合巡航,“展示了莫斯科和北京之间日益紧密的军事合作”。

今年9月,北京派出2000多名士兵以及300多辆军车、21架战机和3艘军舰,参加了与俄罗斯举行的联合演习。外媒评论称,这是中国首次从海陆空三军派出部队,参加与俄罗斯的演习,标志着中俄军事合作和互信程度的深化。

而对于这一次中俄战略轰炸机的联合巡逻,也有与以往不同的地方。


中俄战略轰炸机进行联合巡航

据俄罗斯国防部透露,这是俄罗斯军机在历史上,首次在联合空中巡航中实现在中国境内机场的降落,而中国军机则首次完成了在俄罗斯机场的降落。

这不仅体现了两军的联合训练水平,而且也彰显两国的战略互信。

中国国防部发布消息显示,根据中俄两军年度军事合作计划,这次两国空军在日本海、东海、西太平洋海域上空,组织实施例行性联合空中战略巡航。

中国空军派出的轰-6K轰炸机和运油-20空中加油机从空军多个机场起飞,运油-20为执行此次联合巡航任务的两架歼-16战机加油

在任务过程中,中国空军歼-16战机与俄罗斯图-95MS战略轰炸机同框飞行。


中俄战略轰炸机进行联合巡航

俄新社的文章还特意提到了一点,在巡逻飞行的某些阶段,中俄两国战略轰炸机附近出现了外国战斗机。但是,中俄两国飞机在执行任务时严格遵守国际法,没有侵犯外国领空的行为。而且,这一演习是在2022年两国军事合作计划框架内举行的,不针对第三国领空的行为。

《政治俄罗斯》网站在11月30日当天刊发文章称,此次中俄轰炸机联合巡航是向美国发出了一个信号。

2

对于中俄这场例行的演习,美国一些媒体又在带节奏,掀起风浪,顺着他们想要的方向解读。

例如,美国《商业内幕》网站宣称,俄乌冲突爆发后,“俄中两国军事合作明显加强”。还声称,北京指责美国和北约挑衅俄罗斯,并批评对俄罗斯实施的惩罚性制裁。完全不提中方在各种场合多次呼吁俄乌冲突停火及实现和谈,为地区安全做出的努力。

这次中俄军机联合巡航,韩国和日本方面的反应比较“明显”——派出战机起飞。


资料图

韩联社报道称,11月30日当天,8架中俄军机陆续飞入“韩国南部和东部的防空识别区”,韩军战斗机紧急出动伴飞。

据韩国联合参谋本部称,2架中国轰-6K轰炸机于30日早5时48分许“从离於岛西北方向126公里处飞入韩国防识区,向东飞行,并于6点13分许飞离防识区”。6点44分许从浦项市东北方向重新飞入防识区,向北飞行,于7点7分许飞出防识区。

中午12点18分许,“2架轰-6K和6架俄罗斯军机从郁陵岛东北方向200公里处飞入防识区”,向独岛东南方飞行,于12点36分许飞离。

韩军方称,6架俄军机群由4架图-95MC轰炸机和2架苏-35战斗机组成。据悉,中俄两国军机实施了联合演习。韩军通过军用直通电话提出警告后,而中方的回答底气十足:正在进行正常演习。

韩军在“中俄军机进入防识区之前”,出动F-15K等多架空军战机,采取战术措施加以应对。今年5月,韩方也曾声称,“有6架中俄军机飞入韩国防识区”。

韩国联合参谋本部在一个声明中说,“(韩国)军方在中国和俄罗斯军机进入防空识别区前就派遣空军战斗机,落实战术措施,预防潜在偶发状况。”

不过,声明也表示,中俄军机没有侵犯韩国的领空。


资料图

日本防卫省随后在一个新闻稿中说,在中国轰炸机从东海飞入日本海,并与两架俄罗斯飞机汇合后,日本航空自卫队也紧急起飞战机加以应对。

其实,韩方说“中俄军机进入韩国防空识别区”,并不是什么新鲜事。

今年8月,韩国联合参谋本部就声称,俄罗斯战机进入韩国防空识别区。而在今年5月,中国及俄罗斯因为进行例行联合演习,也曾有6架军机“飞入韩国防空识别区”。这样看来,实际上更应该看到“韩国防空识别区”设置方面的因素。

今年5月下旬,俄罗斯的图-95MS和中国的轰-6K战略轰炸机,在日本海和东海进行了13小时的联合空中巡航。此次联合巡航是按照中俄2022年协作计划进行的,不针对第三国,严格按照国际法进。

但俄罗斯媒体称,俄中每次举行这样的军机(包括战略轰炸机和战斗机)联合巡航,美国、日本甚至韩国都会渲染成“海空安全危险”。

在5月那次中俄军机联合巡逻的第二天,日本和美国在日本海也紧急组织了一次两国战斗机的联合演习,以表明他们是军事上的盟友。

美媒更宣称,中俄轰炸机类似的巡航,“表明中国仍然希望加强与俄罗斯密切合作,包括军事合作,中国不会放弃俄罗斯。此外,类似的演习表明,中国愿意帮助俄罗斯保卫其东部边境,而俄罗斯正在与西方作战”。

这是硬生生把中俄往“军事联盟”上解读,而中俄早就多次重申,结伴不结盟。

3

一位军事专家告诉“补壹刀”,“防空识别区”一般是基于防空的需求,为提前应对别国军机可能进入自己的领空而设定的“警戒空域”,设立“防空识别区”的一方会要求进入识别区的外国飞机表明身份。

这就成了很多国家扩大预警空间、保证本国战机起飞后有足够拦截时间的通行做法。

但是,这不同于一个国家的领空,国际法并不用来规范防空识别区。

据俄新社报道,面对韩国方面说法,俄罗斯方面认为,其航空飞行是按照国际标准进行的,俄方没有义务向韩方提前通知。

关于防空识别区,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此前也曾表示,防空识别区不是领空,各国依据国际法享有飞越自由。

那么这次韩国军方面对俄罗斯与中国军机联合巡航,着急派出战机伴飞,甚至还通过无线电发出警告,一些分析认为主要是首尔面对俄罗斯有些“自我心虚”,总觉得莫斯科会趁机“敲打”自己。

第一个因素,是前不久美方官员通过美媒曝光说,美国与韩国签订了一个协议,由韩国生产10万枚155毫米口径榴弹炮炮弹。因为美国向乌克兰提供155毫米口径火炮和炮弹,而乌克兰消耗比较快导致美方库存见底,所以急需韩方这10万枚炮弹支援乌克兰。

这消息一经公布,立即引起国际舆论的关注。因为这意味着,韩国向乌克兰提供进攻性弹药,帮着基辅与俄罗斯作战。这等于韩国加入北约的阵营,直接介入俄乌冲突。

首尔方面虽然马上澄清说,这个合同是韩方生产10万枚炮弹给美方的,使用者是美方。韩方并不清楚美方把炮弹是否会交给乌克兰,而且韩方坚守不向乌克兰提供进攻性武器的承诺。

但是,首尔方面并没有否认为美国生产10万枚155毫米口径炮弹,言下之意:美国要买我们也得卖,至于美国怎么处理,我们也管不住。

但是,对于韩国方面的蠢蠢欲动,普京曾经警告称,如果韩国向乌克兰方面提供进攻性军事援助,两国关系将走到“尽头”。

这个警告让韩国方面还是很担心的。

第二个因素,是俄乌冲突爆发后,由于北约国家尤其是东欧一些国家积极地向乌克兰提供武器,将自己的坦克、大炮和多管火箭炮援助给乌克兰,导致武器库空虚,所以正积极寻求采购这些地面战主力武器。

其中,俄罗斯的“死对头”波兰向韩国购买了大量武器。

上月初,韩国韩华集团与波兰签署价值35.5亿美元的230毫米口径“天橆(wú)”多管火箭炮出口合同。此前,波兰还斥资70多亿美元,从韩国进口180辆K-2系列主战坦克、48架FA-50战机以及一批K-9自行火炮等。


资料图

至此,韩国今年年内的军工出口订单额已达170亿美元,刷新年度纪录。韩国军工出口近年来突飞猛进,连续6年呈现增长趋势,去年更是进入世界八强之列,未来则朝着全球“四大”前进。

韩国帮助波兰,准备打造“欧洲最强陆军”。首尔心里知道,俄罗斯对此是什么感受。

第三个因素,是韩国现在不仅成为北约“亚洲伙伴国”,而且今年5月,韩国加入“北约网络防御中心”,加强与北约方面的情报合作和在网络战方面的协同。想成为“北约一员”的步子,迈得比日本还大。

显然,首尔清楚自己如果站队美国和北约太明显,很可能在东北亚地区面临新的安全困境。

也就是在中俄战略轰炸机联合巡航后的第二天,外界注意到,韩国方面做出了一个很重要决定。

据韩国纽西斯通讯社、韩联社等媒体12月1日报道,就韩国是否会加入美国导弹防御系统一事,韩国国防部方面当天明确重申,韩政府无意参与。


资料图

不久前,美日韩三国领导人在共享导弹预警信息等方面,就加强三国安全合作达成共识。而且,有传言称驻韩美军计划在韩成立太空军部队。

在这一氛围下,韩国国内有人宣称,韩方有可能会加入美国的导弹防御系统。而一旦加入这个导弹防御系统,首尔明白自己就真正被绑上“美国的战车”。这个反导防御系统针对谁,恐怕各方都清楚。

所以,现在的韩国也明白,自己走钢丝的难度越来越大。

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