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手机版

暴亏13亿,惨变空城!爆火20年的香港巨头,被内地游客抛弃了

更新时间:2023-02-02 16:36:22作者:未知

暴亏13亿,惨变空城!爆火20年的香港巨头,被内地游客抛弃了

文/ 金错刀频道



资料图



无论什么时候,奢侈品永远不愁排队。

最近,在成都IFS,香奈儿还要包袋限购,补货频率跟不上排队速度。



资料图

北京、上海的商场,LV老花各款包更是早被抢光。



资料图

哪里都在消费复苏,然而曾被内地人疯狂追捧的购物胜地——尖沙咀崇光百货,却撑不下去了。

不久前,崇光母公司利福国际宣布分店停业:崇光尖沙咀店即将租约期满,营业至今年3月12日。



资料图

产品搞清仓大甩卖,营收还连年下跌。

曾经,崇光尖沙咀百货是香港的金字招牌,诞生了无数旅游攻略,养肥了无数代购,开在北京的分店更是被称为“百货业神话”。

然而谁也没想到,眼下香港即将通关、疫情封控结束,崇光百货不但没恢复元气,还肉眼可见的衰落。

崇光百货真是被疫情拖垮的么?

这只是答案的一半。



内地人的“购物必逛”:
抢购场面堪比春运,账单堆成小山

能成为内地人到香港的旅游地标,崇光百货过去还是有两把刷子。

来到崇光百货,你首先会知道的第一件事:为了抢货,人们能“丧心病狂”到什么地步。

在崇光,还出现一个别的奢侈品商场从没出现过的现象:

拿行李箱扫货。



资料图

2019年“感谢祭”第一天,商场还没开门,外面排队的人连人行道都快占满,队伍最少200米。



资料图

有的店铺,还会“贴心”给游客送超大行李箱,只为方便拖着购物。

有去过的人回忆被踩到鞋掉、被箱子压到脚都是常事。这种场面,如果不说,还以为是赶春运!



资料图

可以说,在崇光百货风头正盛的那几年,哪里有崇光,哪里的奢侈品就不愁卖。

来内地,同样神话继续。当时国内还没有什么像样的奢侈品商场,人们即使有心买,却没地方可逛。

这让初来内地的崇光百货更加火爆,开在北京黄金地段宣武门,2001年就爆卖12亿,一举跃入北京百货的前三。



资料图

人们之所以能疯狂抢货的原因是:奢侈品,原来可以是白菜价。

背靠崇光大树,店员们个个霸总上身,给的福利超级多,买满1080港币,就有7件套赠品,价值300多人民币。

当时能免税的只有香港澳门,再加上港币和人民币的汇率,如此一来,几万几十万的奢侈品,硬是整出了不要钱、不买就是亏的感觉。



资料图

崇光在内地的预付卡、礼品卡等更是火到供不应求。商场外,几乎走一步就能遇上一个黄牛。

在结账台,账单直接堆成小山,有代购坦言,热门套装一小时就抢光,来一趟就能赚个2、3万。

有人气,商场也能变地标。

崇光百货在铜锣湾的分店,是当时无数内地游客最向往的黄金购物商场之一。

它和日本的三越百货、西武百货形成“三足鼎立”,铜锣湾区还有“小日本”之称,成了日本潮流聚集地。

去不了日本,就去这里。



资料图



福利翻倍没人买,店员“天天拍苍蝇”

但到了疫情以后,一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香港黄金地段的店铺冷冷清清,崇光百货顾客数量低得吓人,有旺角的店员甚至表示,“天天拍苍蝇”。

其实,早在疫情之前,内地的崇光百货就已经撑不住了。

商场里,多家奢侈品大牌火速撤离,连电梯都停运。



资料图

新馆的一层更是沦为杂牌大卖场,导购比顾客多。



资料图

大白天没什么人的崇光商场,乍一看,更像是走进了什么鬼屋。



资料图

曾经,打折是SOGO崇光百货的杀手锏,尤其是一年两次周年庆,堪称香港购物盛事。

但如今,单纯的折扣已经不足以唤起人们的消费欲了。

为了召唤人气,SOGO崇光百货把周年庆改成了“SOGO35周年赏”,活动优惠延长了两个月。

它还想出了一招:延长营业时间一个小时,甚至到晚上9点。



资料图

但是,排队的人还是稀稀拉拉,周年庆的参与人数连往年的零头都不到。

崇光不是没意识到真正的问题:人们不敢来实体店,那就做线上。

于是它跟风推出了百货 Facebook专页,有崇光超市、手袋服饰及鞋履,还把产品优惠都放在了网上商店同步发售。

但是姗姗来迟的电商,还是没能拯救销量,很多人连听都没听过。



资料图

使尽浑身解数的SOGO崇光百货,到底还是撑不住了!

2020年8月5日,SOGO崇光百货母公司利福国际公布中期业绩:收入大减55.2%至9.42亿元,甚至还亏损了2.27亿元。



资料图

此后也是一直下跌,2021年就亏了13亿,在今年1月尖沙咀分店更是宣布停业。

折腾了这么久,香港崇光百货不得不承认,“目前面临内地和本港消费双重打击。”

就连崇光百货的母公司利福国际,也被逼到退市边缘。

除了香港的崇光,北京这边更是早就自顾不暇,几年前被曝出要改做办公楼,彻底退出百货商圈,惨得一塌糊涂。



资料图

无论是营收下跌,还是母公司退市,崇光百货跌下神坛的一切根源,归根结底就两个字:

没人。



香港老牌购物天堂,
为何都没落了?

很多人不知道,崇光百货,其实骨子里流的是日本血。

创始人是日本人,总部设在日本大阪,在中国台湾、香港、内地都有合资店。这其中,尤数香港的崇光百货,生意最为火爆。

与其说崇光百货成就香港,不如说是香港成就了崇光百货。



资料图

毕竟20年前,香港巨头都活得很滋润。

美妆巨头卓悦风光时,被称为内地人的必逛店铺,美妆集合店遍布香港大街小巷。



资料图

同是美妆巨头的莎莎也是混得风生水起,巅峰时期不惜砸下每月上百万港元租金,只为拿下香港黄金地段旺铺。

这些香港巨头的共同点是,都是吃到了信息差红利,再加上人们当时对香港大都市的滤镜,都大获成功。



资料图

但是,当代购风口过去、香港滤镜消失,曾经的购物天堂,也一个个跌下神坛。

如今的卓悦连亏多年,商品打1折都卖不动,创始人更是被曝出破产清算。



资料图

莎莎也早已身陷亏损窘境,近年来做的最多的一件事就是退租关店。

香港的揽客招牌也不灵了。疫情爆发后不久,香港零售业销货量按年跌36.9%,创下最大单季跌幅纪录。



资料图

游客为什么不爱去香港血拼了?

表面上看,跟疫情确实有关系,隔离令发布后,去香港的内地游客骤降,消费主力少了一大半,再加上当地疫情管控,香港人都很少出来逛街。

看不到盈利希望,不少店铺都要清仓退租,有的甚至直接把钥匙放门口,店里商品都不要了。



资料图

大环境固然有影响,但归根结底,崇光百货没落更深层的原因,还是自己埋下的。崇光百货过去有的价格优势、产品优势,如今都在一步步丧失。

首先,崇光百货主打奢侈品折扣,然而这些年内地的折扣力度不输香港:海南免税店、各大电商节的补贴,令它流失了大量目标用户。



资料图

光打价格牌,很难养成用户的忠诚度,很容易被竞争对手抄走。

更不用说,一旦打起价格战,崇光百货就发现,自己看似稳固的堡垒很容易就被击破。

比如海南免税店,同样给出了无法拒绝的折扣。

有人在海南买到40多元一支的纪梵希口红,还有游客一口气买了4瓶香水,比专柜价格整整便宜了750多元。



资料图

其次,电商崛起,崇光百货最引以为傲的产品优势,也没了。

过去,人们来崇光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崇光的产品大而全,从传统老牌到小众轻奢,应有尽有。



资料图

然而,越来越多的奢侈品自己开设官方旗舰店,各大航空公司下场搞直播带货,完全抢走了崇光百货的风头。

与此同时,崇光线下的产品优势也在流失。

去年退租潮下,哪怕是在香港最繁华的商业地段,哪怕是签下10年租约的国际大牌,不惜违约说停业就停业,进一步拖垮百货巨头。



资料图

内地的崇光百货,国际大牌早已纷纷逃离,剩下的都是低价位、没名气的牌子,有服装品牌商店员回忆,已经很久没上新款了。

更大的一个错误是,崇光百货投入了大量资金和精力在商品折扣上,唯独没有认真搞用户体验。

商场吸引人的关键之一就是好的购物环境,然而走进北京的崇光百货就能发现,更像一个卖货大集,而不像高档商场。



资料图

隔壁的崇文门新世界百货、大悦城的服务、环境都在不断调整,传统百货店的痕迹越来越少。

虽然崇光外表看起来还能勉强撑门面,但有业内人士一针见血,“整个商场的模式仍停留在十年前,没有想去的强烈动机。”



资料图

实际上,崇光百货的没落更应该归咎于它的管理。比起竞争力丧失更关键的,是掌门人的不够上心。

香港崇光百货的老板刘銮鸿,如今已经半隐退,曾喊话自己将把主要精力放在另一家上市公司“利福中国”,而利福中国旗下就是久光百货。

久光百货虽然由香港崇光百货的出资,但本质上还是两家店。



刘銮鸿

老板的偏心,直接结果就是崇光百货很难再回到往日的辉煌。

结语:

扎堆跑到香港代购热的时代,早已成为历史。

过去,香港商场的繁荣,没少有代购黄牛的贡献。

然而这些年,《电商法》严厉打击,连LV集团老板都公开放话坚决打击代购,更是打消了很多代购飞去香港的积极性。



资料图

另一个变化是,如今,好多人开始往海南免税店飞。

海南,正在复制香港过去的辉煌:

攻略遍地走、排队几小时、全家来扫货。



资料图

除了海南免税店,海航、南航等航空公司的美妆直播同样火热。



资料图

没了价格优势,代购王牌也被打击,香港百货大佬们不如想想,自己还剩下什么牌可以打?

没有永恒的金字招牌,只有不断更新的消费体验。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篇作者 |江源

本文标签: 香港  铜锣湾  崇光  sogo  尖沙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