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手机版

“没必要都在大城市卷,也可回农村”“要从最基本的工作做起”…多位代表委员向大学生提建议

更新时间:2023-03-07 20:10:34作者:未知

“没必要都在大城市卷,也可回农村”“要从最基本的工作做起”…多位代表委员向大学生提建议

人社部部长王晓萍3月2日表示,2023年,我国高校毕业生将达到1158万人,同比增加82万人,招工难、就业难并存的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这是在去年高校毕业生数量首破千万后的又一新高。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大学生就业问题也成为代表委员的热议话题。

中国政法大学校长马怀德支招:

要从最基本的工作做起

“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大学生又是宝贵的人力资源,他们的就业是个人的大事,也是家庭的大计,也关系到国家的发展和未来。”3月7日,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第二场“委员通道”采访活动开启。当谈及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时,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政法大学校长马怀德委员发表了上述观点。

高校毕业生如何才能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马怀德认为,大学生要把个人理想融入到新时代的奋斗之中。一方面,要怀有一颗平常心,找适合自己的工作。另外一方面,要从最基本的工作、最基础的环境做起。“这是职业道路的起点,可以为今后的工作、今后的事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马怀德建议大学生从最基本的工作做起

“时代构筑舞台,需要创造精彩。”在马怀德看来,就业不是终点而是起点,在起点上兢兢业业地做好工作,将收获长期受用的宝贵财富。

90后博导:没必要都在大城市使劲“卷”

据北京青年报6日报道,谈到目前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全国人大代表王虹表示,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大学生数量众多,已不再是天之骄子,在认清就业形势同时,就业眼光也不能太局限了。不要局限于那些大家认为好的职业,也不要把区域锁定在大城市。

1991年出生的王虹是中国矿业大学化工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王虹简历

王虹表示,上大学是为了开拓眼界、学习知识的,是为了更好地建设家乡而不是逃离家乡。大学毕业也可以回到农村,用自己学到的知识去建设自己的家乡。现在国家也在大力发展乡村振兴,年轻人还是有蛮多事可以干。

总之,职业是没有优劣之分的,只有你适合不适合的差异。不管你从事什么样的工作,在哪个赛道上奔跑都能够取得成功,关键是你要往前跑,而不是原地躺平。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只要你做到行业里比较好的,自己的发展肯定是不错的。相反,大家都在一个行业里挤破头,你如果垫底,那对自己的发展也是不利的。

对于考公务员热,王虹认为,年轻人还是要多尝试,不要给自己的成长画圈设限。此外,随着公务员制度改革的推进以及就业大环境逐渐改善,“公务员热”势必会降温。而政府也应该多出台政策,保障企业员工的权益,免除大家去企业工作的顾虑。

文科生就业难薪资低?

倪闽景委员:差异不在于文理科

最近,一则“211文科男硕士吐槽招聘会均薪5500”的话题受到人们关注。发布这条吐槽视频的博主是在上海某211高校就读的研三学生,他的专业是汉语言文学,今年6月即将毕业。

毕业生就业难,文科生就业更难吗?3月2日,全国政协委员、上海科技馆馆长倪闽景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称,“不在于文理科的问题,而在于自身与岗位的契合程度。”他说,“无论是文科理科,文科生要加强科学素养,理科生也要提高人文素养,我认为都很重要的。”


倪闽景 图片来源:中国教育报视频截图

在他看来,工作需要的是综合能力。“这个时代不一样了,文科生也要有科学知识,有信息方面的技能。如果是纯文科学习,要么是工作以后再拓展学习,要么是大学可以对原来的课程做些调整。”

最根本的是要有终身学习的观念,“大学学习的东西不可能使用一辈子,进入工作必须开始新的学习。”

薪酬待遇方面,他提到,入职初期可能是人才培养阶段,往后随着贡献增多,收入待遇也许会逐步提高。“我觉得大学生们不要太在意刚入职的收入,而是要考虑这个工作是不是自己喜欢,有没有发展前途,要考虑将来的发展才是硬道理。”

2月23日,倪闽景曾表示,要鼓励大学生做各种各样的尝试,不要满脑子“央国政”。

延伸阅读

211大学毕业生5年存款5000元 母校发出四连问

来源:中国青年报

近日,一则名为《我:毕业5年,存款5000她:中传硕士,火锅店保洁》 的视频,走红网络。

视频中,两位名校毕业生介绍了自己看似“高开低走”的就业经历。

据了解,视频主人公弯弯和超超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 毕业5年期间,一个曾经在互联网大厂工作,现在存款只有五千多。 另一位在中国传媒大学读了研究生,梦想是成为一名编剧,结果一路碰壁,她上一份工作是一家火锅店的服务员。

面对看起来有些“失败”的人生,视频里的两个女孩坦荡地告诉大家,“别人说我们是一手好牌打得稀烂,但掀翻牌桌后,会发现你的选择还有很多” “我感到了从未有过的自由和开阔”。





视频截图

评论区中,不少网友表示,被这段视频治好了“精神内耗”。





网友评论

2月16日,华中师范大学发文回应两位女孩的故事,并以视频的形式对话弯弯和超超。



华中师范大学发文回应

弯弯表示,在自己看来,让人感到幸福的标准一定不是5年存款多少、工作是否稳定、职位有没有升级。















当事人回应

她认为,从自己内心的标准来看,她们两个人绝不是失败的人↓











当事人回应

同时弯弯说,自己创作视频的初衷不是表达“躺平”“摆烂”的人生,而是希望告诉更多人要学会接纳当下的自己。

作为弯弯和超超的母校,华中师范大学也在文内提出了4个问题,并表达了对学子的信任和鼓励↓

她们躺平了吗?没有!

她们抱怨了吗?没有!

她们放弃了吗?没有!

她们有信心吗?有!

我们相信——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

有的人选择了人迹更少的那一条路,但只要坚定信念 勇于拼搏,那将会是一条理想锻造之路,一条生命成长之路,一条光明之路。

我们知道——

成长的过程中,总会遇见许多挫折和遗憾,但只要不躺平,而是“更快乐地去努力”,就会在自己的时区中,走出属于自己的步伐。

我们明白——

随着时代的发展,对于成功的定义早已不是一成不变,更没有标准答案,勇敢地发出新时代青年的声音,接纳自己的不足,用拼搏直面困难,不再为自己设限,便会有无限可能。

我们清楚——

走在充满未知的世界里,没有谁会随随便便成功,无论对自己还是对他人,都需要多一份耐心,多一些探索,便会多一些静待花开。

我们更要相信——

一时的挫折,不等于一生的失败,明天的中国,希望寄予青年,年轻充满朝气,青春孕育希望。









网友评论

对于弯弯和超超的经历,中青评论发文称:

人生的道路本来就有很多种, 年轻人大可以在开阔的原野上自己选择奔驰向前的方向。而对于那些挤压过来的“墙”, 其实是可以打碎、可以无视的。 只要自己没有放弃过努力,心中有一分向着目标进发的勇气,这样的人生就有独一无二的价值。意识到这一点,也就看到了开阔的未来。

多家媒体也在评论中关注到年轻人的就业问题。 其中,《半月谈》表示:

我们也呼吁社会各界不断为年轻人拓宽就业渠道、创造宽松的就业环境、提供广阔的就业空间,让他们有机会和平台发挥才干、实现价值。对当下的社会而言,营造平等、宽容的就业氛围尤其重要, 我们需要用平常心看待就业话题,接纳、欣赏年轻人的就业选择,让年轻人在所有的平台上都能收放自如,发光发热。

谢谢弯弯和超超带给我们的勇气,也愿所有人活得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