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手机版

普京接受俄媒采访:西方的目标是分裂俄罗斯 北约是基辅政权“罪行的参与者”

更新时间:2023-02-27 09:13:36作者:未知

普京接受俄媒采访:西方的目标是分裂俄罗斯 北约是基辅政权“罪行的参与者”

参考消息网2月26日报道 据俄罗斯卫星社报道,俄罗斯总统普京26日接受了“俄罗斯-1”电视频道《莫斯科·克里姆林宫·普京》节目主持人帕维尔·扎鲁宾的采访。


普京 资料图 图源:新华社

普京称,西方国家的目标是分裂俄罗斯,之后可以接纳俄罗斯加入所谓的文明民族大家庭,但是是以各地区分别加入的方式;西方国家试图分裂俄罗斯,“这是为了压制这些地区并置于自己的管控之下”。

普京称,北约国家,哪怕是间接的,也是基辅政权罪行的参与者。他说:“如今,北约主要国家纷纷宣布它们的主要目标是在战略上击败俄罗斯,就像它们曾表示的,让我们的人民受苦。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怎么能不考虑它们的核能力?更何况,他们正在向乌克兰提供价值成百上千亿美元的武器。”

普京指出:“这其实就是公开参与。为什么呢?因为这不仅仅是军事技术合作,要是军事合作它们不收钱吗?它们不收钱!这是单方面的武器转交,也就意味着,它们公开参与基辅政权的犯罪,至少是间接参与。”

在被问及未来是否有必要“清点英国和法国的核弹头”时,普京说:“嗯,当然(有)。”他说,俄罗斯必须考虑到北约的核潜力,不反对北约国家参与《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的讨论。

普京说:“北约国家声称以某种方式参与了有关《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的对话。但毕竟北约国家不是这个条约的正式缔约国,只有两个缔约国:俄罗斯和美国。北约就此事发表了声明,同时提出了某种形式的申请,关于这个问题的讨论。好吧,如果是这样,我们不介意,让他们参与这个讨论吧。”

此外,在谈到美国检查俄罗斯核设施的可能性时,普京称:“在支持基辅政权的情况下,我无法想象他们的军事人员在俄联邦核设施上巡视的情景,这很可笑。”普京表示,苏联解体后西方试图绝对按照自己的想法重塑世界,以至于俄罗斯被迫作出回应。

俄罗斯总统普京认为,俄罗斯取得成就和胜利的首要条件是人民的凝聚力和团结,而“为多极世界而斗争,尊重国际舞台上的每个人”将占上风。

延伸阅读

既不能威慑美国也不符合俄罗斯利益,普京这一步是何意图?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萌虎鲸】

俄罗斯总统普京在2月21日发表国情咨文时宣布,俄罗斯暂时停止参与《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New START)。

随后,他向俄罗斯立法机构国家杜马和联邦委员会提交了相同内容的法案,该法案于22日在两院通过,意味着正式落地生效。

这一举动,无疑是近期极为重大的国际事件,也进一步收紧了俄乌战场外的对峙态势。



报道截图

就在普京作出这一宣布的同一天,俄外交部发表声明称,如果美国愿意为缓和局势和恢复条约全面运作创造条件,俄方这一决定仍是可以逆转的

美国针对这一突发变化,立刻做出负面反馈。正在希腊访问的美国国务卿布林肯称,这是“非常令人遗憾且不负责任的行为”;美国总统拜登23日也借着接受记者访问表示,“这是个大错误……”,但同时也补充道,他不认为俄罗斯这一决定说明其即将使用核武器。

事实上,这是一个相当让人迷惑、却又完全在情理之中的操作。

之所以说迷惑,是因为该条约不仅是当下美俄两个核武大国之间唯一的军控条约,更重要的是它并没有规定缔约国单方面进入“暂停”状态的条款;一般认为“暂停”其执行就等同于退出,只是俄罗斯可能还想留条灵活的后路罢了。

至于说情理之中,则是因为事实上该条约自俄乌战争爆发以来、特别是2022年8月俄罗斯宣布退出其设施核查机制以后,就已经名存实亡,现在只不过是官宣其“寿终正寝”而已。

自核武器诞生以来,军控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国际话题。自美苏各自研发完成核武器,双方都在短时间内建立了数量庞大且多样化的核武库:首先,是美国基于自己的航空技术和经济优势快速扩张,并形成绝对优势;接着,是苏联在古巴导弹危机中感受到羞辱后,斥巨资发展洲际弹道导弹。双方充满敌意的相互竞争,造成的结果就是在1970年代美苏各自拥有上万颗核弹头,其中相当一部分都是战略核武器(被设计用来打击敌方经济、政治、人口等目标),而且可以被快速发射出去。

尽管双方的进攻性核武器数量庞大,但没有任何理由认为在进行了一轮饱和核打击后,对方就不存在令人生畏的大规模核反击力量了。渐渐的,美苏双方领导人意识到,鉴于核武器的强大破坏性和两方所拥有的数量,谁也不可能在核交换中胜出,反倒是共同制止核战争的爆发、并遏制快速失控的军备成本,成了双方共同利益。

于是,军控就走入了大家的视野,并最终成为美苏冷战外交中一个极为重要的部分。

美苏于上世纪60年代签署了以《部分禁止核试验条约》和《核不扩散条约》为代表的军控条约,但其性质更像是多国联署的宣言那般,且相比于对自身的核武器进行限制,更大的意义是卡住其他潜在核武器发展国的道路。

真正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是1969年开始的战略武器限制会谈(SALT),其第一个重大成果便是1972年签署的《反弹道导弹条约》,条约规定美苏只能各自部署两套(后改为一套)战略反导系统。有意思的是,在该条约期满前6个月,即2001年12月13日,美国总统小布什通知苏联的继承履约国——俄罗斯,美国退出该条约。这是近代历史上美国首次退出国际军控条约。美方给出的理由,是要修建国家导弹防御系统,以保护美国免受“流氓国家”的核讹诈。

第二个正式的双边条约就是1987年美苏签署的《中导条约》,禁止双方拥有、生产或试飞射程为500-5000千米的陆基弹道导弹和巡航导弹。同样的,美国再次在履约期内宣布退出该条约:2019年初,美国总统特朗普以俄罗斯没有遵守条约内容为理由而宣布退出。



2019年初,美国宣布退出《中导条约》

长达数十年的美苏战略武器限制会谈最终的成果,就是多个《削减战略武器条约》(START):1991年签署的START I,1993年签署的START II,以及2010年签署的、也就是几天前被普京暂停执行的NEW START。

这些条约主要是通过规定双方战略核武器的载具数量和弹头数量的上限,来达到军控目的。比如在START I中,将ICBM(洲际弹道导弹)载具数量限制在1600,战略轰炸机通过折算归入ICBM载具数内,弹头数限制在6000枚;在START II中禁止使用具备多重重返大气层载具(MIRV)能力的弹头等等。

START I是美苏军备控制历史上规模最庞大且复杂的条约,不但让双方最终事实上实现了大规模的核裁军和武器销毁,更重要的是它规定了非常详尽的核查验证工具,使得双方都可以检查对方的履约情况。条约中提供了整整12种不同的核查方式,双方需要提供战略核武器的几乎所有详细数据,包括准确数量、技术特征、位置、动向以及状态。

所以,恐怕和大家直觉不同的是,在军控条约下的美苏核武器,其性能数据和位置信息都相当透明,而且条约鼓励双方展示自己的核武器,而不是保密。就连通常被视为最高机密的导弹常规试射的遥测数据,都需要录制成非加密的磁带提交给对方国家。

除了使用被称为国家技术验证手段(NTM)的卫星探测,双方还会定期互派现场核查员(OSI)监督被裁撤的核武器的销毁状况,或是检查在役的武器状态。一个典型例子是美国销毁具备携带战略核武器能力的B-52战略轰炸机,375架B-52飞到亚利桑那州的空军基地,在俄罗斯人的监督下,用近6吨的钢制“断头台”将每架飞机切成数段,然后这些飞机就露天摆放在飞机坟场整整三个月,以便俄罗斯的卫星拍照取证,并确认这些飞机已被彻底摧毁,最后再作为废料回收。

美国的轰炸机是这样,苏联的战略导弹以及发射井也是如此。SS-24导弹首先被掏空固体燃料,再用切割机切成若干部分堆放在一起,供美国人检查;废弃的发射井被填上数吨炸药从内部摧毁,然后再进行填埋,以确保其完全无法再生利用。直到2001年底,美俄以及遗留在原苏联加盟共和国领土上的战略核武器,有80%都通过该条约消灭,可以说是成果丰硕。

可见,一个成功的核军控条约具备两个最重要的因素,一是在整个缔约期内,缔约方要有充足的利益来驱动他们完成条约内容,正如著名核战略研究者托马斯·谢林所说,“ 军备控制的核心理念就是承认共同利益, 承认即使是潜在敌人之间也有可能就其军事能力进行互惠合作”。

另一个因素,就是严格、完善且足够透明的相互核查制度,以确保对双方的公平。在出现问题时要有良好的对话机制。比如1990年代俄罗斯曾经在不通知美国的情况下用一些退役的洲际导弹改装成运载火箭进行商业发射来赚外快,这就涉嫌违反条约内容,但在双方维护条约的意愿以及良好的沟通机制下,最终于1995年解决分歧。



美国前总统奥巴马与俄罗斯时任总统梅德韦杰夫于2010年签署《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该条约于2011年生效

2010年奥巴马和梅德韦杰夫签署的New START,是针对因俄方不满北约东扩而未完成的START III的一个替代。条约中,导弹和轰炸机载具的数量限制在700,部署的弹头限制在1550,已部署和未部署的发射器——包含轰炸机和导弹发射管限制在800个。该条约只规定了载具的上限,也就是700,载具可以是陆基洲际弹道导弹、潜射弹道导弹或是可以挂载核武器的战略轰炸机,具体怎么分配由两国自行决定。

根据2022年9月1日,也就是该条约被终止前美俄最后一次交换战略核武库时的数据显示,双方的进攻性战略核武器数量如下:

洲际弹道导弹、潜射弹道导弹和战略轰炸机美国部署了659个,俄罗斯部署了540个。 这些载具上搭载的战略核弹头部署数量为,美国1420个,俄罗斯1549个。 总计部署和未部署的载具为,美国800个,俄罗斯759个。

这里有必要提醒一下读者,以上的条约和数据均为“进攻性战略核武器”,战术核武器是不在条约限制的范围内的,美俄都有一定数量的战术核武库,其具体数量不为外界而知。光美国政府承认的战术核武库就有500枚,其中200枚部署在欧洲;而俄罗斯则可能拥有2000多枚战术核武器。

New START本质上是奥巴马时期美俄关系在俄格战争后修复的产物,自从2014年俄罗斯陷入克里米亚危机,尤其是到了2022年俄罗斯启动特别军事行动开始后,美俄关系降至冰点,上面提到的双方找到共同利益、并自觉维护条约的重要前提就消失了。

几乎必然随之而来的是核查机制的逐渐崩解。按照New START的规定,美俄双方每年可以进行多达18次的互访,以相互监督,同时条约还规定美俄每年需要进行2次各自战略核武库中的核弹头和运载工具数据信息的互换。美方在2020年就抱怨过他们的武器核查员到达核查点的时间几乎是以前的3倍。由于检查次数上限的限制,检查次数被迫大为减少,美国只能在任何一年中访问俄罗斯一半的核查地点。

2022年后,俄罗斯由于受到制裁,其核查员前往美国检查也变得困难。双方每半年的一次数据交换也被一些原因耽误而不能及时履行:2021年4月6日双方进行了数据交换,而本应在当年年底进行的第二次交换则直接推迟到了2022年9月1日,也就是上文提及数据的获取时间。这些信息都可以在美国国务院的官网上查到。

其实早在俄罗斯开启俄乌战争之前,New START的续约就成了一个重大问题。当时普遍舆论认为,既然特朗普会退出《中导条约》,也就有可能拒绝续约《New START》。他认为这项条约过于偏向俄罗斯,而且将此评价为奥巴马政府谈判的最糟糕的交易之一。

俄罗斯的态度反倒非常积极,2020年10月20日,俄外交部发表声明,俄方愿同美国共同承担冻结核武器数量的义务,以期得到美对俄提议将条约延长一年的恢复。甚至到最后,俄方接受美方临时延期提议,并提出愿意无条件续约。但特朗普政府不断找茬,围绕条约“可验证”部分以及在中国角色上反复做文章,给谈判设置障碍。不过随着拜登的胜选,一向支持核军控的他最终促成了和俄罗斯延期5年的条约。

从战前俄罗斯的态度可以看出,和美国共同限制战略核武器的数量,对俄罗斯而言是符合其国家利益的。核弹头本身结构并不复杂,材料即便昂贵,用量也不大,成本并没有一般人想象得那么高。战略核武器体系中,真正昂贵的部分是载具的开发、生产、测试和维护,而俄罗斯在经济实力上和美国有着数量级的差距,这就意味着如果没有军控条约,在数量上是必然要吃亏的。尽管在核博弈上,有着一句著名的话是“More is not Better”(MIT的Jack Ruina 1987年发表在国际安全期刊上的一篇文章以此命名),但对于早已习惯了美俄战略核武器对等的两国政治人物来说,失衡意味着混乱。



1987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Jack Ruina 发表在国际安全期刊上的一篇文章

所以,当普京在2月21日宣布暂停执行该条约时,就相当令人困惑了,因为至少直观上这一决定不符合俄罗斯的国家利益。除了对事实上已经完全停止了的两国核武器核查的一种确认之外,他的这一宣布既不能从某种程度上对美国产生任何威慑,又无法让俄罗斯在退出条约后获得任何战略利益,还给本就十分脆弱的国际环境雪上加霜。

对此,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在22日答塔斯社记者问时也强调,该条约对于维护全球战略稳定、增进国际与地区和平、实现无核武器世界目标等均具有重要意义,并希望美俄双方通过建设性对话协商妥善解决分歧,确保条约顺利执行。

一个问题是大家非常关心的,即俄罗斯的这一退群行为到底会有什么后果?

笔者个人认为,短时间内很可能不会有什么实际后果;美俄既不会出现核军备竞赛,也不会增大爆发核战争的可能性。

首先,俄罗斯已经声明,即便暂停执行该条约,也不会突破条约中对战略武器数量的限制。其次,美国短期内也不具备大规模生产核载具的条件,只需要看一下下一代核武器载具,比如哨兵洲际弹道导弹、B-21战略轰炸机和哥伦比亚级战略核潜艇的研发周期及经费需求就能明白这一点。当然,如果俄罗斯人玩战略忽悠,表面遵守条约,实际上偷偷扩核的话,美国人也是有办法临时应对的:向载具上的空位添加弹头即可。

这是基于两个事实得出的结论:一是美国ICBM和SLBM(潜射弹道导弹)上存在大量空位,比如400枚民兵III导弹都只搭载了一个弹头,而三叉戟2 D5导弹平均也只有一半的载荷,更何况俄亥俄级核潜艇的24个发射管只填了20枚三叉戟,这些都是美国可以快速扩充部署弹头数量来和俄罗斯追求那个其实并不怎么重要的“对等”方法。

还有很多朋友则关心,对中国有什么影响。

笔者同样不认为有什么决定性的影响。中国正在大规模扩大自己的核武库,而且和美俄不同,中国的扩张是以载具数量的扩张为主的(这不是说弹头没有相应的扩张,而是因为中国较低的透明度让外界对弹头部署数量和模式无从知晓,而载具则是实打实的“一个萝卜一个坑”),这意味着不管我们有多少鸡蛋,我们的篮子总是很多,而每个篮子里都至少是有鸡蛋的,这是强大的抗一次打击能力的体现,衍生出极强的威慑力。再加上反导技术和未来战略核潜艇技术的成熟,中国的战略核武器的发展之路会和军控条约下美俄战略核武器的发展完全不同。

最后一个优势是心理上的,中国的核武库表面上说是自卫的、小而精的,其实也是掩盖了其与美俄相比的绝对劣势;但也正因如此,我们在逐步变强的过程中不存在任何心理压力。而美国则不同,面对将来可能快速失衡的核力量对比,尽管事实上相互的核威慑并未出现问题,它的核武器足够在中国的全面核突袭中幸存下来并给予中国惨烈杀伤,但千万不要高估美国政客的理性程度。面对一个失衡的数字,面对几乎没法再涨多少的军费,面对常规领域巨大且不能放弃的盘子,美国政客会如何选择,这真的是一个十分有趣的问题。

不过说到最后,俄罗斯还是想着怎么打赢现在这场常规战争吧。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