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手机版

降低落户门槛主动“求贤” 降低落户门槛带来的危害

更新时间:2023-03-28 18:21:36作者:未知

降低落户门槛主动“求贤” 降低落户门槛带来的危害

(原标题:降低落户门槛主动“求贤”,新一线城市的“抢人大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历了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城镇化进程,城镇人口规模不断扩大。截至2022年,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已经达到65.22%,这意味着,“十四五”时期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到65%的发展目标已经顺利完成。

在推进新型城镇化的过程中,“人”是核心,户籍制度改革随之成为实现城镇化的有效手段,城市落户门槛大幅降低。截至目前,我国城区常住人口300万以下城市已基本取消落户限制,城区常住人口300万以上城市落户条件正在有序放开。

其中,以杭州、成都、武汉等为代表的“新一线城市”纷纷降低落户门槛,为区域发展主动“求贤”。背后的用意不难理解,人才流动是市场规律,谁占据了枢纽地位,就将在人才“大盘”中占有优势,同时,人才集聚也将反哺区域发展。

故事的另一面也不应该被忽视。人才加速流向“新一线城市”,对人口流出地意味着什么?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成为“新市民”,逐渐“空心化”的农村如何实现振兴?

降低落户门槛,大专、租房可落户

3月13日,杭州市发布《关于进一步深化户籍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包括八个方面内容。其中提出,进一步放开学历落户门槛,已在杭州就业的35周岁以下大专学历,可在市区办理落户;45周岁以下硕士研究生可以“先落户后就业”。

杭州再次调整落户政策引发关注。之所以说“再次”,是因为在过去近4年的时间里,杭州的落户门槛经历过数轮调整。

降低落户门槛主动“求贤” 新一线城市的“抢人大战”杭州市

2019年5月,杭州市曾放宽落户条件,全日制大学专科及以上人才,在杭工作并缴纳社保的,可直接落户。

此轮“放宽”只持续了一年多,2021年10月,杭州又将大学生落户门槛由专科提高到本科毕业。本科45周岁以下、硕士50周岁以下,在杭州就业并缴纳社保的可以落户;55周岁以下博士,才可享受“先落户、后就业”。

如今,杭州学历落户的门槛可能又一次降回到大专。同时,还提出放宽技能人才落户,全面放开县域落户,桐庐、建德、淳安三县(市)城镇或将建立以合法稳定住所或合法稳定就业为条件的经常居住地登记户口制度。

成都于2017年、2020年分别发布人才新政1.0版和2.0版,学历落户的门槛也由“45周岁以下本科毕业”进一步放宽为“35周岁以下大专毕业”。

据成都本地媒体报道,自2017年7月“成都人才新政12条”,即“1.0版”实施以来,截至2020年底,已累计吸引超过40万本科及以上学历青年人才在成都落户。

同为新一线城市,2021年,武汉发布《关于调整完善落户政策相关条件的实施意见》,大幅降低落户门槛。根据实施意见,男性不满45周岁、女性不满35周岁在新城区和功能区就业创业的,且连续缴纳养老保险6个月以上或创业正常经营6个月以上的即可落户,已经逼近“零门槛”。

降低落户门槛主动“求贤” 新一线城市的“抢人大战”武汉市

被称为“最强地级市”的苏州自2020年起持续放宽落户门槛,目前本科调入档案后可申请直接落户,大专缴纳6个月社保即可落户。苏州下辖的常熟、张家港、太仓和昆山四县市落户门槛更为宽松,房迁可以落户,租房也可以落户。

人口负增长,“抢人”就是抢先机

“抢人大战”如此激烈,与多个因素有关。2022年,我国人口近61年来首次负增长。“城市之间、地区之间对人才的竞争变得更加激烈,谁能主动降低落户门槛,拿出诚意吸引人才,谁就有可能在接下来的区域发展中抢得先机。”北京大学首都发展研究院院长李国平长期从事区域发展研究,他的解读一定程度上回答了新一线城市“抢人”的紧迫性与必要性。

从重要性的角度来说,劳动力要素与区域发展需要直接挂钩,对经济发展产生实际后果。杭州官方在《征求意见稿》里明确提出,“推动劳动力要素合理畅通有序流动……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

记者注意到,此次杭州不仅放宽学历落户门槛,还提出放宽技能人才落户以及全面放开县域落户。广泛吸纳不同类型人才,出于怎样的考虑?

杭州规划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汤海孺表示,杭州这些年在数字经济方面成绩较为亮眼,但是怎么样进一步保持、发挥优势,怎么样进一步从消费互联网走到工业互联网、进一步推动智能智造的发展,杭州还有不少短板。而先进制造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技能人才。因此,对杭州来说,进一步放开学历落户、放宽技能人才落户等措施,也有利于杭州加快智能制造产业的发展。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陆铭提出,越是劳动生产率高的地方,越需要低技能劳动力为高技能劳动力提供服务支持,随着高技能劳动者在大城市聚集,将会创造大量低技能劳动者的就业岗位。

另外,人口的迁移将带动消费。陆铭与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院长陈斌开、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钟宁桦开展的一项研究显示,流动人口与流入地户籍人口存在着较大消费差距。“没有户口意味着享受到的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可能存在差异,人们在面对风险的时候,需要储蓄以防不测,而不是拿去消费。”陆铭认为。

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扩大内需被摆在优先位置,着力恢复和扩大消费被放在首位。陆铭表示,降低落户门槛,让更多的人享受相同的公共服务,免除在城市里生活的后顾之忧,人们才敢消费。因此,降低落户门槛对于拉动内需也有积极作用。

县城落户,户籍制度改革下一程

多地调整落户政策“抢人”的背后,国家顶层设计早有部署。要实现现代化,城镇化是必由之路,而户籍制度改革是实现城镇化的关键举措。

《“十四五”新型城镇化实施方案》提出,稳妥有序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放开放宽除个别超大城市外的落户限制,试行以经常居住地登记户口制度。各城市可因地制宜制定具体落户办法。

近年来,我国持续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城市落户门槛大幅降低,城区常住人口300万以下城市基本取消落户限制,城区常住人口300万以上城市有序放宽落户条件。过去10年,1.4亿农村人口在城镇落户。

进入城镇化“下半场”,户籍制度改革应该向哪个方向努力?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完善城市特别是县城功能,增强综合承载能力”。

县城是城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据统计,2021年县城及县级市城区人口约2.5亿人,占全国城镇常住人口的近30%。越来越多的农民到县城买房子,逐步向县城集聚。未来,基础较好的县城将成为吸纳农业转移人口的重要空间。

记者注意到,此次杭州就提出,全面放开县域落户,桐庐、建德、淳安三县(市)城镇或将建立以合法稳定住所或合法稳定就业为条件的经常居住地登记户口制度。苏州下辖的常熟、张家港、太仓和昆山四县市落户门槛更为宽松,取消了积分落户政策,房迁可以落户,租房也可以落户。

降低落户门槛主动“求贤” 新一线城市的“抢人大战”杭州市

李国平表示,深化户籍制度改革的意义就是促进人口的自由流动,这是市场配置资源的最明显体现。过去,用户籍制度为人口流动设置门槛是一种不得已,随着改革的深入,未来一定会不断打破门槛。

故事的另一面也不应该被忽视。人才加速流向“新一线城市”,对人口流出地意味着什么?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成为“新市民”,逐渐“空心化”的农村如何实现振兴?

李国平认为,我们所说的“区域平衡”,更多强调的是人均水平上的平衡,是人均资源占有量上的平衡。对人口流出地来说,常住人口减少,但人均资源占有增加,这未必不是好事,也将成为未来的大的趋势。

从城乡角度来说,城镇化还会加速,所以农村人口一定会减少。在农村内部,也将经历“移动式的重组”,人们会向条件较好的农村聚集,一些条件不太好的农村甚至可能会消失。未来,条件较好的农村通过大力发展产业实现振兴,从而留住一批人才。“最后会达到一个均衡状态,城市和乡村的人口稳定在一个比例附近,最后可能80%的人都要住在城市。”李国平说。

新京报记者 姜慧梓

【相关阅读】

成为新市民:有人“回流”寻找舒适感,有人花十几年挣积分落户

近期,不少地方落户条件进一步放宽,不难看出地方求贤若渴的状态。对于城市来说,有人来才有发展前景。

城市对人口结构改善的需求,让城镇化率不断提升。在各地亮出抢人“绝活”时,户口、房子和现金补贴都是筹码。握住筹码,就握住了可能性。一座城市会迎来一批新市民,新市民也就此落地生根。

“回流”寻找舒适感

今年开局,河南郑州正式实施一项新的户籍改革制度。

此次新规重点抛开社保缴费和居住时长的限制。在郑州市中心城区,若你是名租户,持有公有住房租赁证或租赁登记备案凭证,就可在郑州市申请登记城镇居民户口,成为新市民。

以省会城市来说,没有额外条件限制,以租户身份直接落户几乎算“零门槛”。“我周边有不少人直接以大学生身份落户,也有通过购房落户郑州的。”郑州市民赖小丽(化名)说。

2019年,赖小丽在武汉一所“双一流”高校取得硕士学位后,去了北京。在接下来近两年的时间里,她在一家网站从事运营编辑工作。与原先计划的走向不一样,纠结一番后,她结束“北漂”生活,回到了老家河南驻马店。

2021年10月29日是她成为郑州新市民的第一天。“这个日子我记得特别清楚,因为填了不少表格。”赖小丽告诉记者,当时她根据2017年出台的青年人才引进政策,落户后可连续享受三年每个月1000元的生活补贴。

这项政策目前依旧有效。为强化后备人才资源储备,《郑州市青年人才支持专项实施细则》提出,凡郑州籍户口并符合毕业时长的学历人才,生活补贴按照每月博士毕业生1500元、硕士毕业生1000元、本科毕业生及预备技师(技师)500元的标准发放。

但这些福利并不是吸引人们落户的唯一衡量标准。

“对我来讲,在郑州生活,舒适度会更高些。”在周末,一张90元的高铁二等座车票,让赖小丽可以在一小时内从郑州回到驻马店,见到自己的父母和弟弟。不赶时间的话,票价可以减少三倍,而时间也只不过多了几十分钟。

同样,为了提升幸福感,就在一个月前,26岁的丁月拥有了一张新的身份证,户籍信息由湖北省天门市变为湖北省武汉市。从吉林一家本科院校毕业后,她历经了一年的“北漂”生活,自去年开始,她住进自己在武汉的新家,准备从头再来。

在武汉市中南路一家派出所办理落户申请时,她带上了房产证。办证那天,她异常轻松。“这种感觉,就像是把根埋在了土里,知道树要怎么长了。”丁月说。

2017年,武汉率先开启人才争夺战。相关数据显示,截至目前,“百万大学生留汉创业就业工程”已累计有约191万大学毕业生选择留汉发展,成效可观。被称为“大学之城”的武汉,要把人才留住的决心可见一斑。

但一位目前就职于武汉市某央企的工作人员也讲述了自己的困惑:“武汉整体的薪资待遇并没有太强的吸引力,我还没有落户,准备去外面找找机会。”该工作人员与赖小丽一样,毕业于武汉同一所“双一流”高校。

感受城市欢迎的姿态

2022年,我国出现近61年来的首次人口负增长。人口、人才仍是城市间竞争的重要资源。相比“北上广深”,一些新一线城市或二线城市落户条件要简单得多,优惠的政策与简捷的手续,展现出欢迎的姿态。

部分城市的落户政策向大学本科毕业生敞开,持有当地户籍的大学生能享受到一系列政策红利。2022年2月22日,夏小函(化名)拿到了一张集体户口常住人口登记卡,这是她在青岛落户的凭证。夏小函是山东临沂人,9年前来到青岛念大学,毕业后留下工作,但户口一直在老家。

获得租房补贴是她选择落户青岛的主要原因。依照青岛当时的政策,本科毕业三年内可以享受每个月500元的住房补贴,但需要青岛户口。

夏小函户口原本挂靠在父母单位,单位没了后,又因种种原因,她成了空挂户。能让户口有个归处,也是她家人的一个心愿。在青岛上了大学又在这边工作数年,夏小函熟悉这座城市,一些同学、朋友生活在青岛,这让她感到踏实、安全,因此落户对她而言是“早晚的事”。

与夏小函一样,来自湖北的白雪也凭借自己的本科学历成功落户成都。白雪此前一直在上海工作,与她相恋多年的男友在成都工作。2019年,她关闭了在上海开办的模特培训班,结束异地恋,决定与男友一起在成都发展,买房安居。

她记得很清楚,去办理落户那天,天气晴好、气温很高,她背着蓝白相间的双肩包,里面装着落户需要的所有材料,包括入户申请表、毕业证书、身份证和户口本等。

“前期也都是在网上操作,很方便,只需要去现场把之前网上提交的材料再交一次纸质版,我发现大厅内有很多大学生在办理落户手续。”白雪说。

实际上,成都也接受应届大专和往届大专毕业生落户。根据规定,在成都落实了工作单位的全日制普通高校应届(当年取得毕业证的)大专毕业生,可在取得毕业证的次年12月31日前,按本人或直系亲属合法稳定住所、单位集体户、人才流动服务中心集体户的顺序申请本人入户。35周岁(含35周岁)以下的普通高校全日制大学专科学历非成都市户籍毕业生(含国外取得学历人员)可凭毕业证在成都东部新区和近郊区申请入户。

成都并非唯一允许大专学历落户的城市。今年3月13日,杭州发布《关于进一步深化户籍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拟放宽对大专学历、高技能人才的落户,全面放开县域落户政策等。

2022年4月,湖南省发布《关于实施强省会战略支持长沙市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其中明确,放宽人才落户限制,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在长沙就业人员可即时申报落户,享受在长沙购房资格。

部分城市甚至可以“零门槛”落户。例如,2022年5月,大连明确了全面放宽个人落户学历和年龄限制;2021年6月,昆明市提出全面取消落户限制;2020年4月,江西省南昌市提出全面取消在南昌市城镇地域落户的参保年限、居住年限、学历要求等迁入条件限制。

用17年挤进6000人的队伍

在一线城市,人们遵循公平公正、总量控制、存量优先、有序推进等原则,凑满积分落户,漫长的积累是对人的考验。

实际上,在北京,对于不打算在当地定居生活的人来说,当地户籍的吸引力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大。但有了房子和孩子,没有户口会让孩子以后参加高考多一道门槛。

今年42岁的邹女士出生于辽宁,2004年参加工作,2005年缴纳社保。两年前,她终于拿够了积分,成为一名北京新市民。

她选择落户的主要原因是为了让孩子能高考。“以前我们单位有工作居住证,所有手续办完后,这个证让我和有本地户口的人在很多方面的待遇差不多,唯一担心的就是孩子的高考。”邹女士说。

也并非所有企业都有资格申请这种工作居住证。以朝阳区为例,只有符合首都城市功能定位和首都经济发展方向及产业规划要求的具有法人资格的合法注册备案的机构才能申请。其中,对具有法人资格的企业,注册资本和年纳税额也有要求。

除了缴纳足够时长的社保、在北京郊区买了房,她还有些市级荣誉加持,这让她终于挤进了6000名落户资格人员的大队伍。一路走来,邹女士用了将近17年。

在上海,除了通过人才引进、留学生落户等方式获得上海户籍外,拿到居住证积分,也是很多“沪漂”的目标。根据上海市相关规定,达到标准积分120分的居住证持有者,所享待遇与上海户籍居民基本相同。

在上海待了近23年的沈女士虽然未把户口拿下来,但总算是积满了120分。这些年,她在上海结了婚,也与丈夫在上海买了房,还有个即将年满18岁的儿子。

从四川一个小县城高中毕业后,沈女士决定去大城市上海看看。2000年,她在上海一家餐厅做收银员。工作机会多,但要找个工资高的岗位,却让她犯愁。“这样的工作总觉得差点意思。”沈女士想再往上“走走”。

为了提升学历,2008年,沈女士开始准备自学考试。“当时去的华东师范大学,每年都要考几门,考完大专后,又继续考本科。”

考试也是为了攒积分。那几年,上班、备考、照顾孩子占据了她的所有日常。在考试的前一两个月,看书、刷题往往要熬到晚上两点。

按照最新的《上海市居住证积分管理办法》,拥有学士学位的教育背景可以积90分。英语不太好的沈女士利用加考三门专业课换免考英语的相关政策,让自己本科“毕业”了,但上海居住证积分模拟计算器的结果还是显示凑不满120分。

2021年,孩子面临中考,学校要收集积分为学生申请中考资格。因为积分不够,沈女士的孩子上了上海一所中专职校。

“为了凑积分,2019年赶在孩子中考前,我还去考了一个中级经济师。第一年没考过,我还让他留了级,但后来还是没考过。”没让孩子参加中考成了沈女士的心结。不过她也认为,自己努力了。

去年,沈女士的积分终于攒够了,但因申报材料等问题,拿120分居住证的事情到现在还耽搁着。关于以后是否能成功落户上海,沈女士没有那么乐观,但她很满足目前生活反馈给她的一切。

新京报记者张建林 叶红梅

本文标签: 落户  新一线城市  户籍  居住证  李国平  户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