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手机版

3步走原则处理口蹄病

更新时间:2022-03-27 21:22:35作者:未知

3步走原则处理口蹄病

  避免口蹄疫赠养猪场带来严重经济损失,必须正确认识口蹄疫。

  一、口蹄疫有哪些临床症状?

  1.体温升高至40-41度,精神不振,少吃或者不吃。

  2.新生仔猪忽然尖啼,鼻镜、唇、舌蹄冠部位发生水泡,跛行,不吃奶。

  3.育肥猪口腔黏膜和蹄冠、蹄叉、蹄踵处先发红、热痛,后形成米粒大小的水泡,逐渐增大互相融合至蚕豆大,破裂后表面出血,形成暗红色糜烂面,无感染,7天左右可结痂而愈;若继发感染,可引起化脓至蹄壳脱落。

  4.哺乳母猪的乳房表面也可发生水袍和糜烂、结痂。

  尤其注意:患本病的猪大多呈良性经过,很少死亡。但也有呈恶性经过的,尤其乳猪多见,极少数育肥猪和肥猪也可呈恶性经过而死亡。死亡缘故是病毒侵害心脏,引起心肌炎而心衰死亡,故死后剖检,心脏表面浮现灰棕色斑纹,外形如虎皮的斑纹,故称:“虎斑心”。

  二、如何有效防控好口蹄疫?

  明确总目标:口蹄疫病毒有六怕:怕高温、怕阳光、怕酸、怕碱、怕福尔马林、怕疫苗。

  1.确保猪舍内环境干燥、室温控制在15-22度之间,产房仔猪设立保温箱(温度控制在25-28度)。

  2.一旦发明周边地区有发生口蹄疫现象,应立即对本场生猪开展紧急疫苗接种,同时用烧碱、生石灰消毒栏舍;用高锰酸钾或者碘溶液喷雾猪舍空间,消毒空气等。

  3.提高猪群机体反抗力,做好猪场保健。建议增强猪群机体非特异性免疫能力,尤其是反抗病毒性疾病的能力。

  4.做好猪场口蹄疫疫苗免疫:种母猪每隔4-6月免疫一次,育肥猪群免疫2次,23-25日龄首免,60日龄二免。但口蹄疫疫苗免疫应激尤其严重,其临床表现为:过敏倒地、呼吸急促、皮肤发绀、体温升高,采食量下降,严重的甚至浮现死亡。因此,多数养猪场不愿意接种,赠口蹄疫防控带来硕大的艰难。针对疫苗应激情况,缓解口蹄疫疫苗的免疫应激和过敏反应,产生高水平口蹄疫抗体,提高日增重,降低料肉比,防止口蹄疫的发生,提高养殖效益。

  三、猪场已经发生口蹄疫了,怎么处理?

  处理总原则:当猪场发生口蹄疫或疑如口蹄疫时,必须按;早、快、严、少“原则,采取得力的紧急措施,尽快将口蹄疫泯灭在萌芽状态。

  早:一旦发明立即隔离,其他猪群进行紧急疫苗接种。

  快:立即封锁疫场,发病期间禁止向外出售任何猪只。本生产线饲养员各就诸位,不得到另外猪舍工作(串仓),并立即使用对病毒效果较好的消毒剂对猪舍、猪群、生产区内的主要通道进行严厉消毒。

  严:扑杀病猪是控制口蹄疫传播的关键措施,病死猪进行深埋处理。

  少:酌病猪情况进行少量治疗,如:有心肌炎症状,可使用少量强心药物。蹄肢破裂处涂抹紫药水。

本文标签: 3步  原则  处理  口蹄  避免  口蹄疫  养猪场  带来  严重  

为您推荐

竹笋和竹子的关系(竹笋跟竹子的关系)

竹笋是从竹子根茎上发出的幼嫩的发育芽。竹笋是竹子的幼芽,也称为笋,可作为蔬菜食用;而竹子是一种多年生的常绿禾本目植物,当竹笋发育到一定程度后就会变为竹子,其类型众多,适应性强,分布极广。

2023-04-12 11:26

竹笋是竹子的哪个部分(竹笋是竹子的哪一部分)

竹笋是从竹子根茎上长出的幼嫩的发育芽,是竹子在幼时长出地面的那部分。竹笋没有枝叶,没有没有竹子外部那么坚硬,可作为蔬菜食用;当竹笋长至一定程度(枝节部位长出嫩芽,然后嫩芽发育成枝并长出叶子时)后就会变

2023-04-12 11:26

竹笋为什么有臭味 竹笋为什么会有臭味

新鲜的竹笋一般不会有臭味,有臭味的通常是笋干,这可能是因为保存的方式不佳所导致的。去除味道的方法:用清水将竹笋浸泡几个小时,并在里面放入适量的食用盐,然后多换几次水直到水变清澈为止;切割后先煮一次过水

2023-04-12 11:26

竹笋算蔬菜吗 竹笋属于哪类蔬菜

新鲜的竹笋是蔬菜,但是干竹笋属于干菜类。竹笋是竹(竹是一种多年生的常绿禾本目植物)的幼芽,也称为笋,它是我国的传统佳肴,其味香质脆,食用和栽培历史极为悠久。《诗经》中有“加豆之实,笋菹鱼醢”、“其籁伊

2023-04-12 11:24

竹笋干上的白霜是什么 泡发的竹笋干上的白霜是什么

竹笋干上面的白霜是竹笋在晒干的过程中自然形成的一种碱性物质,名为“笋箾”,可以用水和醋直接洗净去除。竹笋是竹子的幼芽,也称为笋,而竹是一种多年生的常绿禾本目植物,是由竹笋发育而来,它原产于我国,其类型

2023-04-12 11:24

竹笋和竹荪有什么区别 竹荪的区别

竹笋:属于竹的幼芽,一般较为粗壮,形状为圆锥形,外表呈褐色,顶尖为嫩绿色,外壳有如丝般细小的毛,外壳的皮层较多。竹荪:外形较为特殊,头部具有深色的菌帽,菌帽下有一围细致洁白的网状裙向下铺开,菌柄雪白色

2023-04-12 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