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手机版

茶材小蠹,附为害特征及防治方法(茶枝小蠹虫)

更新时间:2022-08-08 14:48:42作者:未知

茶材小蠹,附为害特征及防治方法(茶枝小蠹虫)

茶材小斑是鞘目小斑科昆虫,也叫茶枝小蠹,大量分布在广西、广东、海南、台湾、四川、云南等省区,寄主植物除荔枝、龙眼外,还有茶、樟、柳、林麻、橡胶树、可可等,成、幼虫在势头差的寄主植物上腐蚀,多成环状坑道,影响养分运输,减弱树势,降低产量和质量。

一、为害的特征

成、幼虫对生长势差的寄主植物有害,多成环状坑,影响养分运输,削弱树势,降低产量和质量,其特点是外观直径2毫米的小圆孔,孔口有细木屑,湿度大时,孔周围有水渍。受害者的植物被破坏了。

二、形态特征

1、成虫:雌虫体长2.5毫米左右,圆柱形,全黑褐色。头部伸展成嘴状。复眼肾形。触角膝状,端部膨胀如球。前胸背片前缘钝,有不规则的小齿突,后缘近方形光滑。鞘翅舌状,长为前胸背片的1.5倍,翅片表面有刻点和毛发,排列成纵列。雄成虫体长1.3mm,黄褐色,鞘翅表面粗糙,点刻和绒毛排列不清楚。

2、鸡蛋:长椭圆形,长径约0.6毫米。初产时乳白色,孵化时淡黄白色。

3、幼虫:末龄幼虫体长约2.4毫米,乳白色。前端较小,后端稍大,体肥有皱纹。胸足退化,腹足只留痕迹。蛹:雌蛹体长约2.5毫米,初蛹时乳白色,然后逐渐变化为淡黄褐色,口罩、复眼和翅膀颜色深。

三、生活习性

1、广东一年发生六代,广西南部一年发生六代以上,一代重叠,主要是成虫在原蛀内越冬,也有部分幼虫和蛹越冬。第二年2月中下旬气温恢复后,越冬成虫外出活动,蛀牙成为危害,形成了新的蛀牙。从4月上旬开始产卵。

2、每代成虫羽化后,在原坑内栖息7天左右钻出蛀牙,特别是晴天下午钻出孔的活动很活跃。出孔后的成虫多在1~2年生枝的叶痕和分支处被蛀牙,形成蛀牙,蛀牙圆形,直径约2毫米,孔口堆积木屑。成虫从出孔到再次入侵约需要10分钟到3小时,从入侵到完成坑需要12~36小时。

3、茶材斑点的蛀牙道可深入木质部,呈环状水平漏洞。卵产在坑内,卵历约6天,幼虫生活在母坑中,老熟幼虫在原坑中化蛹,蛹历4~5天。一般在11月中、下旬开始越冬。

4、茶材小斑主要是老弱的荔枝、龙眼树,1~2年级的枝条受害严重,不管理的荔枝园受害最普遍。一年中花穗期、果实期、秋梢期该虫种群数量低,采果后和秋梢老熟后虫口密度高。

四、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

加强水肥管理,在施用基肥的基础上,每次周期合理使用肥料,促进新周期的成长,减少斑点侵害。从采果到冬天,结合果树的修剪和冬天的清园,切除害虫的树枝。对受害严重的果株实施重施肥、重修剪,减少虫源,使树体更新恢复。

2、药剂防治

修剪清园后,立即用药喷枝。掌握越冬代成虫和第一代成虫羽化出孔活动期间在树枝上喷洒药物,杀死部分成虫。有效药剂10%氯氰菊酯(安绿宝)乳油加40%硫磷乳油(1:1混合)200022500倍液或1500倍液加48%乐斯本乳油1000~1500倍液或40%氧化乐果乳油1000~1500倍液。

本文标签: 特征  标签  简介  

为您推荐

毛豆和青豆的区别 毛豆和青黄豆的区别

毛豆:又叫菜用大豆,是大豆作物中专门鲜食嫩荚的蔬菜用大豆,其茎部有细毛,荚上也有细毛;豆荚嫩绿色,显得青翠可爱。青豆:是大豆、豌豆的别称,其叶柄较长,密生灰色的长硬毛,茎粗壮,密生灰色长硬毛。

2023-04-12 16:07

毛豆冬天有吗(毛豆冬天超市有卖的吗)

露地栽培的毛豆,收获季节一般是夏秋季,冬天没有。毛豆喜温怕涝,适宜生长于夏季高温的温带地区,种子发芽适温为15-20℃,苗期适温为20-25℃,温度小于14℃时不能开花。

2023-04-12 16:07

毛豆要焯水吗 丝瓜炒毛豆要焯水吗

毛豆是否要焯水取决于它的做法,如果是水煮,则一般要焯水,因为焯水后可以让煮出来的毛豆更入味;如果是炒制,则不用焯水,只需将其洗净即可直接清炒。焯水方法:将毛豆洗净并放入温度为35°C左右的盐水中浸泡3

2023-04-12 16:06

毛豆含有黄体酮吗(毛豆有异黄酮吗)

毛豆中不含有黄体酮,但是毛豆中含有一种叫做大豆异黄酮的物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人体提高黄体酮的含量。黄体酮又称孕酮激素、黄体激素,是卵巢分泌的具有生物活性的主要孕激素。

2023-04-12 16:05

毛豆是黄豆吗 市场卖的毛豆是黄豆吗

毛豆一般指新鲜连荚的黄豆,晒干之后又称大豆。大豆的含义包括黄豆和毛豆,毛豆又叫菜用大豆,是大豆作物中专门鲜食嫩荚的蔬菜用大豆,中国种植的大豆作物约有九成是黄大豆。

2023-04-12 16:05

山药被誉为什么 山药吗山药

山药被誉为“药参”、“神仙之食”、“神仙食物”等。山药主要分布于朝鲜、日本和中国;在中国分布于河南、广东、贵州、安徽、江苏、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云南北部、四川、甘肃东部和陕西南部等地。

2023-04-12 1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