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手机版

中药材五味子人工种植方法有哪些技术,五味子种植方法总结

更新时间:2022-08-09 10:04:44作者:佚名

中药材五味子人工种植方法有哪些技术,五味子种植方法总结

五味子是一种传统的中药。它在春天和夏天开花,秋天成熟。果实甘甜可食用,根可入药。对类风湿性关节炎和胃肠炎有疗效。随着需求的增加,许多地区都进行了人工种植。让我们来介绍一下五味子的人工种植方法有哪些和技术。

中药材五味子人工种植方法有哪些技术 五味子种植方法总结

土地选择和准备

选择土层深、疏松肥沃、排水良好、土壤呈微酸或中性(pH值为5.5~6.5)的砂土地块。整地翻耕时,应施用腐熟的农家肥,并将土壤搅拌均匀,然后进行沟、垄,垄宽1.2m-1.5m,垄面平整播种。

种子处理

选用优质种子,用3倍体积的湿河沙拌匀,含水量40%~50%,挖出大小合适的坑,将拌匀的种子装入纺织袋中,埋于坑内。盖上一层草,用土压紧,略高于周围,有利于排水。定期检查以避免发霉。一般情况下,分层处理80~120天后,胚根外露即可播种。种子也可以在1%硫酸铜中浸泡24小时以打破休眠期。

播种方法

播种时间为4月下旬至5月上旬。一般采用条播。按15cm的行距在界面水平开沟,沟深5cm,每行播种80~90粒,播种量5kg/667m2,播后覆盖*层,厚度3cm,稍压,并在洒水后覆盖稻草和其他覆盖物,以保持温度和湿度。除播种外,还可以选择购买五味子幼苗进行移栽,生长速度快。

苗木管理

播种后25~30天出苗。当出苗率达到50%~70%时,除去覆盖物,搭简易遮荫棚,干燥时浇水,及时松除杂草。当幼苗长出3~4片真叶,株距3~5cm时,留作诱拐苗,移去遮荫棚。株高9~12cm时,可移栽。

五味子移栽后应保持土壤湿润,并在越冬前浇水一次,以利于越冬。在五味子种植的第二年,应安装框架。柱可用水泥柱或角钢,用8号铁丝拉水平线,在每根主藤上竖起木棍,然后将藤引到框架上。

外地管理

五味子生长期应及时翻耕除草。一般在5月下旬至8月下旬进行,每年7~8次。五味子栽培应及时施用足够的基肥和追肥。肥料以腐熟农用肥为主,辅以适量化肥。五味子开花前、落花后和果实膨大期间需要充足的水分供应。此时,如果土壤干燥,应及时进行灌溉;夏季雨水过多时,注意排水,避免根腐。

五味子移栽后,如果肥水充足,管理得当,当年可长到200多万棵。当主蔓长到2m左右时,应及时采摘,以控制树势,促进主蔓加厚和花芽分化,确保移栽后第二年开花结果。

五味子应修剪。修剪时,离地30cm以下不得留侧枝,并将所有枝条剪掉,以减少养分消耗,促进中上部果枝生长,改善通风条件,减少病害。2-3年生的五味子不应在主藤上留下过密的果枝。果枝的适宜间距为10cm左右。把太密的树枝剪掉,使果枝在主藤上错开。

以上是五味子人工种植方法有哪些和技术的介绍。五味子具有良好的药用价值,是一种需求量很大的中药。具有良好的种植前景。如果条件允许,可以考虑种植。

本文标签: 中药材  五味子  人工  种植  方法  哪些  技术  总结  农业知识  

为您推荐

毛豆和青豆的区别 毛豆和青黄豆的区别

毛豆:又叫菜用大豆,是大豆作物中专门鲜食嫩荚的蔬菜用大豆,其茎部有细毛,荚上也有细毛;豆荚嫩绿色,显得青翠可爱。青豆:是大豆、豌豆的别称,其叶柄较长,密生灰色的长硬毛,茎粗壮,密生灰色长硬毛。

2023-04-12 16:07

毛豆冬天有吗(毛豆冬天超市有卖的吗)

露地栽培的毛豆,收获季节一般是夏秋季,冬天没有。毛豆喜温怕涝,适宜生长于夏季高温的温带地区,种子发芽适温为15-20℃,苗期适温为20-25℃,温度小于14℃时不能开花。

2023-04-12 16:07

毛豆要焯水吗 丝瓜炒毛豆要焯水吗

毛豆是否要焯水取决于它的做法,如果是水煮,则一般要焯水,因为焯水后可以让煮出来的毛豆更入味;如果是炒制,则不用焯水,只需将其洗净即可直接清炒。焯水方法:将毛豆洗净并放入温度为35°C左右的盐水中浸泡3

2023-04-12 16:06

毛豆含有黄体酮吗(毛豆有异黄酮吗)

毛豆中不含有黄体酮,但是毛豆中含有一种叫做大豆异黄酮的物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人体提高黄体酮的含量。黄体酮又称孕酮激素、黄体激素,是卵巢分泌的具有生物活性的主要孕激素。

2023-04-12 16:05

毛豆是黄豆吗 市场卖的毛豆是黄豆吗

毛豆一般指新鲜连荚的黄豆,晒干之后又称大豆。大豆的含义包括黄豆和毛豆,毛豆又叫菜用大豆,是大豆作物中专门鲜食嫩荚的蔬菜用大豆,中国种植的大豆作物约有九成是黄大豆。

2023-04-12 16:05

山药被誉为什么 山药吗山药

山药被誉为“药参”、“神仙之食”、“神仙食物”等。山药主要分布于朝鲜、日本和中国;在中国分布于河南、广东、贵州、安徽、江苏、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云南北部、四川、甘肃东部和陕西南部等地。

2023-04-12 1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