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笋为什么有臭味 竹笋为什么会有臭味
2023-04-12
更新时间:2022-04-10 00:04:25作者:未知
近日,多部委发布通知促进生猪产业发展。其中,生态环境部和农业农村部联合印发通知,请求各地要成立专门工作组,对以改善生态环境为由,违抗法律法规规定限制养猪业发展或压减生猪产能的情况,一并排查。生态环境部还将有关违抗法律法规规定超划禁养区的问题纳入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和强化监督范畴,并适时开展专项举动。
严禁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等名义,利用禁养区划定搞“一刀切”。对确需关闭搬迁的养殖场户,赠予合理过渡期,严厉禁止“一律关停”“先停再说”“以清理代替管理”等简单粗暴行为和敷衍对付做法。
当前导致生猪产能下降的主要缘故是什么?畜禽养殖业带来哪些环境问题?地方在执行禁养区划定等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新京报记者采访了多位能手,能手表示,由于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粪污产生量较大,要是管理不当、利用不到位,将导致严重的污染。当前影响生猪产能下降的最主要缘故,是非洲猪瘟疫情和猪周期同期叠加的影响。
问题1:当前导致生猪产能下降的主要缘故是什么?
湖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教授吴根义:当前影响生猪产能下降的最主要缘故是非洲猪瘟疫情和猪周期同期叠加的影响。由于非洲猪瘟当前还没有有效的疫苗,一旦爆发疫情,养殖场户损失惨重。其次,按照当前防疫的请求,一旦发明疫情,周边3公里范围内的生猪都需要进行扑杀。据媒体分析,截至目前,全国因非洲猪瘟已扑杀生猪1000多万头,严重打击了养殖场户的踊跃性。由于目前这种影响还未消除,农民养猪信心难以恢重,广大养殖场户人心惶惶,大多数场户空栏观望,不敢贸然补栏。
另外,保险理赔机制还有待进一步理顺,许多养殖场户因疫情导致的损失得不到及时赔付,进一步影响了养殖场户的信心。此外,防控措施也没有得到有效落实,致使猪瘟疫情蔓延。
同时,“猪周期”也影响生猪产能下降。目前,受2018年生猪价格走低的影响,母猪存栏下降,从2018年下半年至今,生猪存栏随之下降,目前正处于猪周期的产能低位。
受非洲猪瘟疫情、猪周期下行等因素叠加影响,今年以来,生猪产能浮现了10年未有的大幅下降。监测数据显示,7月比6月又减少生猪存栏3270万头。而生猪价格随之上涨,8月份同比涨幅超过80%,达到历史最高点。但非洲猪瘟疫情仍未解除,养殖场户普遍生怕“全军覆没”“血本无归”,重产补栏信心严重不足。
此外,因为生猪等畜禽养殖不能赠当地政府带来税收,还要占用土地,需要当地政府承担防疫、食品安全和环保等方面的风险和被追责的压力,一些地方政府发展生猪等畜禽养殖业踊跃性不高,甚至借着环保的名义打击和挤压养殖业发展。
问题2:非洲猪瘟疫情为何难以控制及其后果?
中国农科院环发所副所长朱昌雄:非洲猪瘟通过接触传播,具有高致死率。非洲猪瘟传播途径重杂,在生猪养殖、屠宰、输送、消费过程中都有约摸传播。疫情发生后,往往诊断不及时,没有做到及时有效的控制,疫情迅速扩大,病猪死亡率上升,从而加重经济损失。
其次,非洲猪瘟尚无有效疫苗。非洲猪瘟病毒基因类型多,数量巨大,免疫逃逸机制重杂多样。现阶段已研制的一些疫苗并不具备尽全泯灭非洲猪瘟病毒的能力。一旦爆发疫情,养殖场户损失惨重。
受非洲猪瘟疫情影响,一方面,母猪和生猪存栏持续下降,截至7月,生猪存栏同比下降32.2%,能繁母猪同比下降31.9%;另一方面,养殖场户信心受到严重打击,踊跃性受挫,不敢重产补栏,致使生猪产能恢重更加艰难。
问题3:畜禽养殖业带来的主要环境问题是什么?
重庆大学资源及环境科学学院教授宋福忠:我国畜禽粪污产生量硕大,每年达38亿吨。规模化以上畜禽养殖粪污资源化率不足70%。首席次污染源普查数据显示,畜禽养殖业COD排放量占农业源排放总量的96%,占全国总量的近一半。
由于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粪污产生量较大,要是管理不当、利用不到位,将导致严重的污染。规模化养殖场畜禽粪污产生量大而集中,若管理不善,时常散发恶臭气味,影响生产生存环境。得不到有效利用的粪污,乱堆乱放将会严重污染水体。此外,粪污、动物尸体等废弃物如处置不当,将导致疫病传播,严重影响人畜健康。规模以下养殖户则点多面广,粪污管理粗放,大量粪便乱堆乱放,是导致一些农村地区生产生存环境恶化的重要缘故。
因此,畜禽养殖业发展的同时,要是不能解决好粪污管理等环保问题,将严重影响区域环境质量的改善和农村居民生产生存环境,同时也将对养殖业生产产生不利影响。为此,必须加强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实现畜禽养殖产业健康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协调统一。
问题4:划定禁养区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北京中环博宏环境资源公司研究员贾生元:《畜牧法》《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条例》规定,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和缓冲区、景色名胜区,城镇居民区、文教科研区等人口集中区和法律法规规定的另外禁止区域,禁止建设省级政府断定规模养殖标准以上的养殖场。
禁养区划定的首要目的在于防御环境风险,如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一旦规模化养殖场发生污染物泄漏,将导致严重的污染后果,损失硕大。其次,规模化养殖场粪尿产生量大,散发的恶臭气咀嚼影响生产生存环境,因此,规定在城镇居民区等人口集中区禁止建设规模以上养殖场。三是为了防止破坏景色名胜区景观、环境和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系统,禁止在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和缓冲区和景色名胜区建设规模养殖场。
应该明确,禁养区依法禁止的是规模以上养殖场所或有污染物排放的养殖场,并不是禁止所有的养殖行为。此外,禁养区划定一定要严厉限制在法律法规(包括有立法权的地方人大制发的法规性文件)规定的范围内,不能随意扩大,更不能以改善环境为由,利用划定禁养区清理养殖业,以清理代替管理。
2001年,原国家环保总局制定的《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管理主意》即对划定禁养区做出了规定。2013年国务院颁布的《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2015年修订的《畜牧法》,都对禁养区的范围做出了规定。2015年国务院印发“水十条”,明确请求各地2017年底前尽成禁养区划定和整治。2016年,为指导地方依法科学划定禁养区,防止超划、错划并明确不同禁止区域的管理请求,原环保部、农业部印发了《畜禽养殖禁养区划定技术指南》。2018年首席例非洲猪瘟疫情发生之后,全国禁养区涉及关闭和搬迁养殖场约1000家,涉及畜禽产能折合生猪约205万头,约占全国生猪存栏量的0.6%。可见,禁养区划定对当前生猪存栏不足的影响甚微。
问题5:当前,地方在执行禁养区划定和管理相关规定过程中存在哪些主要问题?
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教授罗安程:由于地方对畜禽养殖环保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理解不到位,掌握不准,加之一时找不到可行的管理方式,以为养殖就等于污染,要根治养殖污染就必须清理养殖业。一些地方政府于是打着环保旗号,利用划定禁养区,挤压和限制包括生猪在内的畜禽养殖业发展。如将所有河流湖库周边200米、500米划定为禁养区,将铁路公路沿线一定范围划定为禁养区,将自然村划定为禁养区,还有个辞县区打造 “无猪县”。以致广大农户对环保的政策也产生了误解,以为搞环保就是禁止养猪,“环保禁养”“环保清拆”等说法比较普遍。
为此,当前必须进一步明确禁养区的概念、划定目的、管理请求,进一步规范禁养区的划定和管理,指导和推动地方坚毅、迅速地废除超过法律法规规定范围的禁养规定。
问题6:目前,粪污管理和资源化在环保方面还存在哪些瓶颈问题?
山东省农科院研究员盛清凯:目前,粪污资源化方面,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是对粪肥,尤其是沼液、肥水等液态粪肥还田的适用标准掌握不准。据知道,一些地方时常将沼液等液态肥视为污水,将还田视为向农田排污,而予以禁止。还有的,将液态肥还田混同于灌溉或排放污水,请求液态肥要经过处理,达到农田灌溉水质标准或污水排放标准后再“达标还田”。这些误解,都对粪污资源化渠道的畅通产生了不良影响。
下一步,生态环境部将联合农业部门,进一步加大宣传培训力度,加强对地方的指导,统一认识,帮助地方进一步理清粪污资源化相关适用标准,正确判断沼液等液态粪肥还田的性质,不是排污、不是灌溉,而是施肥。进一步明确沼液等液态粪肥还田,不适用污水排放和农田灌溉水质标准,而要适用沼液、粪肥还田的相关标准。
此外,将指导和推动地方加快构建粪肥还田市场化机制,通过哺育粪肥经纪人队伍,逐渐提高沼液肥等粪肥商品化水平和粪肥还田社会化、专业化服务水平。多措并举,进一步畅通粪污资源化利用通道。
问题7:生猪重产补栏过程中约摸浮现的主要环境问题是什么?如何对付?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董仁杰:我国畜禽养殖规模化程度还不高,截至2018年底,生猪养殖规模化率仅为49.1%。规模以下养殖户产能还占到总产能的一半多,户数上则是绝大多数,占99%以上,点多面广。目前,我国规模化养殖场粪污资源化率为70%。调研制明,规模以下养殖户粪污乱堆乱倒则比较普遍,严重影响农村环境质量。
生猪补栏重产过程中,规模以下养殖户将占有重要份额。但绝大多数养殖户经济实力差、技术水平低,要是指导和帮扶不到位,大量粪污乱堆乱倒和直排,将会造成严重污染。
因此,必须加大对既有和新增生猪产能粪污管理和资源化利用的指导力度,踊跃推行成本低、速度快、易操作的粪污管理和利用模式,如广西玉林的“截污建池、收运还田”、四川邛崃的“粪涌钱进”等模式。另外,通过哺育粪肥经纪人队伍,提高各种形态粪肥的商品化水平,构建新型种养结合“衔接键”,以市场化手段和经济机制防止为了“消纳”粪肥导致过量施用产生污染,从根本上对粪污乱排乱放实现有效遏制,保障粪污“用得掉、不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