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手机版

家里高粱酒的酿造方法 传统高粱酒如何酿造

更新时间:2022-05-06 04:18:21作者:佚名

家里高粱酒的酿造方法 传统高粱酒如何酿造

1、食材:高粱100g。

2、高粱要求无霉变、无虫蛀、无异味,没有农药残留的高粱,一般为红色高粱,白色高粱单宁含量低,做酒香味较差。高粱有软质高粱和硬质高粱,软质高粱吸水好,容易糊化;硬质高粱淀粉含量高,吸水稍差,生产时要注意。

3、浸泡:水温85-90℃,浸泡的水要淹过高粱15-20厘米,浸泡时间16-18小时。浸泡过程要翻动2-3次,让高粱充分浸泡,浸泡时间到后,放掉泡粮水。

4、蒸煮:在酒甑低放一层粗糠,均匀撒上高粱,开大火进行蒸煮,蒸煮时间1-2小时,蒸煮达到内无生心,外微开花,保证高粱完全熟透。

5、打量水:就是给蒸煮过的高粱补充水分,水温在80℃以上,越高越好,一般要用开水,加水量做到高粱吃水透彻,不外流为准。

6、堆积:打量水后,在地板上堆积20-30分钟,目的让高粱充分吸水,保证水分充足,便于糖化。

7、降温:堆积时间到后,开始降温,可以用鼓风机、风扇进行降温,要做到温度均匀,温度一般在2℃以下。温度降到30-35℃夏天越低越好,加曲。

8、加曲:加曲量0.8—1.2%,不同的小曲用曲量不一样,加曲量冬季适当多夏季适当少。加曲药温度均匀,搅拌均匀。加曲开要看看使用的是什么曲,目前传统小曲要进行培菌工序,一般在培菌床上培菌24-36小时;非传统小曲不需要培菌过程。

9、发酵:加曲,搅拌均匀后,可以入缸(池子、窖池、桶等)密封发酵,发酵温度28-38℃,最高不能超过40℃。发酵过程要检查温度,温度过低要采取保温措施;温度过高要采取降温措施。发酵过程不能打开,避免空气进入,杂菌污染。发酵期25-30天。

10、蒸馏:把酒甑清洗干净,土灶蒸馏要放足底锅水,蒸汽蒸馏不用放底锅水,在隔层上铺一层(3-5cm)清蒸过的粗糠,酒醅中撒一部分清蒸后的粗糠(稻壳,用量3-5%),使酒醅疏松,便于蒸馏时蒸汽流通,提高蒸馏效率。把发酵好的酒醅均匀撒在隔层上,做到轻、松、均、薄、准,不能、压紧,上完后,盖上酒甑盖子,把水封槽补足水,开始进行蒸馏。控制冷却水的流量,保证酒的温度在20-25℃,酒温过高,酒份挥发,产量减少;酒温过低,低沸点物质不能挥发,质量差。酒开始下滴时,根据下料量的多少决定接酒头(一般1000Kg料接酒头500-700ml;500斤以下的原料接酒头100-200ml,酒头含有甲醇,不能饮用),控制冷却水接酒,到25-30度去尾,尾酒单独存放,下次用来回馏。入库酒度建议在53-60度。酒度低不适合贮存。

本文标签: 酿造  高粱  传统  方法  

为您推荐

什么节日扫墓(什么节日扫墓好)

1、扫墓是清明节的习俗,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扫墓俗称上坟,是一种祭祀死者的活动,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节扫墓。2、按照旧的习俗,在扫墓的时候,人们需要携带酒食果品、纸

2023-04-12 16:57

清明节可以做什么(清明节可以做什么事情?)

1、祭祖扫墓是清明节重大仪式之一,用来思念逝去的亲人和祭奠血脉相承的先祖。2、清明节原为寒食节的习俗,后因寒食与清明逐渐合二为一,而有此习俗,在中国古代神社之中有常年不灭的火坛,每一年都要进行灭旧迎新的祭祀仪式,被称作“

2023-04-12 16:52

清明节又称什么节 清明节又称什么节是为了纪念春秋战国时期的介子推

1、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节期在仲春与暮春之交。2、清明节是中华民族古老的节日,既是一个扫墓祭祖的肃穆节日,也是人们亲近自然、踏青游玩、享受春天乐趣的欢乐节日。斗指乙(或太阳黄经达15°)为清明节

2023-04-12 16:51

无烟锅第一次怎么使用 无烟锅第一次用怎么处理

1、新买的铁锅,先干烧一分钟,等锅体全身略微发黑,然后关火,放凉一分钟后,在锅中放入少量水,加入洗洁精,然后用钢丝球用力擦拭。这时你会发现,能擦掉一层黑色物质,这些物质就是铁锅在锻造结束后附着在锅面上的铁元素。如此反复三

2023-04-12 16:40

陶瓷杯第一次怎么使用 陶瓷杯第一次用时注意什么

1、陶瓷杯最重要的是定期的清理,如果是新买来的杯子,我们只需要用清水洗干净就可以了,然后自然晾干。然后就可以使用了,所以第一次使用陶瓷杯不用刻意的去注意什么。2、陶瓷是易碎品,所以大家在使用陶瓷杯的时候要注意轻拿轻放,尽

2023-04-12 16:37

药木瓜保存方法(木瓜怎么保存不会坏)

1、一般防治阴凉干燥处保存,不要包裹,要通风保存,风干后不宜腐坏,切记不能受潮,会发霉。2、木瓜,中药名。为蔷薇科植物贴梗海棠的干燥近成熟果实。夏、秋二季果实绿黄时采收,置沸水中烫至外皮灰白色,对半纵剖,晒干。

2023-04-12 16: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