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手机版

李广相关的诗句还有什么什么(与李广相关的诗句还有什么什么)

更新时间:2022-06-08 10:01:17作者:佚名

李广相关的诗句还有什么什么(与李广相关的诗句还有什么什么)

  与李广相关的诗句还有:一、唐·王昌龄的《出塞》。二、宋·辛弃疾的《八声甘州·故将军饮罢夜归来》。三、王勃的《滕王阁序》慨叹:“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李广相关的诗句还有什么什么

  一、唐·王昌龄《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这首诗,作为王昌龄的代表作,向来有“唐朝七绝之首”的美誉。这首诗开篇就大气磅礴,用“秦时明月”“汉时关隘”,来写历史变迁,征伐不断的感慨。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直接抒发了边防士卒巩固边防的愿望和保卫国家的壮志。诗句中“飞将”描写的就是飞将军李广,可见李广在唐朝边塞的影响力很大。

李广相关的诗句还有什么什么

  二、宋·辛弃疾·《八声甘州·故将军饮罢夜归来》

  故将军饮罢夜归来,长亭解雕鞍。恨灞陵醉尉,匆匆未识,桃李无言。射虎山横一骑,裂石响惊弦。落魄封侯事,岁晚田间。

  谁向桑麻杜曲,要短衣匹马,移住南山?看风流慷慨,谈笑过残年。汉开边、功名万里,甚当时、健者也曾闲。纱窗外、斜风细雨,一阵轻寒。

  辛弃疾是著名的抗金名将,可以说和李广有着一样的情怀和家国梦想。另外他刚正不阿、忠心报国的情结,也与李广不谋而合。所以他的这首词,更像是一种倾诉,借李广功高反黜的不平遭遇,抒发作者遭谗被废的悲愤心情。全词流淌,情感真挚,读来无不慨然。

  另外,在这首词的前边,还有一个序言:“夜读《李广传》,不能寐。因念晁楚老、杨民瞻约同居山间,戏用李广事,赋以寄之。”也能够很明显的告诉我们,作者正是读了《李广传》,有感而发,而做了此词。

李广相关的诗句还有什么什么

  三、王勃《滕王阁序》慨叹:“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冯唐这个人物可是大大有名,在汉书、史记中都有传记。汉文帝时,冯唐曾经举荐魏尚,被汉文帝采纳作为使节去赦免魏尚,使其复职云中郡郡守抵抗匈奴。冯唐在汉文帝、汉景帝、汉武帝三朝为官,期间起起落落,汉武帝准备启用他时,老人已经90多岁了。冯唐易老喻指命运不济,或喻年岁已大但仍没有作为。

  李广百战成名,匈奴称之为飞将军,可惜一生没有封侯。元狩四年(前119年),汉武帝命令卫青、霍去病兵分两路深入漠北,霍去病一战歼敌70443人,封狼居胥山,此后"匈奴远遁,而漠南无王庭"。

  而李广作为卫青的前将军,因迷失道路未能与卫青会师漠北,导致合围单于失败。李广因此愤愧自杀。

本文标签: 的诗  李广  还有哪些  

为您推荐

什么节日扫墓(什么节日扫墓好)

1、扫墓是清明节的习俗,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扫墓俗称上坟,是一种祭祀死者的活动,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节扫墓。2、按照旧的习俗,在扫墓的时候,人们需要携带酒食果品、纸

2023-04-12 16:57

清明节可以做什么(清明节可以做什么事情?)

1、祭祖扫墓是清明节重大仪式之一,用来思念逝去的亲人和祭奠血脉相承的先祖。2、清明节原为寒食节的习俗,后因寒食与清明逐渐合二为一,而有此习俗,在中国古代神社之中有常年不灭的火坛,每一年都要进行灭旧迎新的祭祀仪式,被称作“

2023-04-12 16:52

清明节又称什么节 清明节又称什么节是为了纪念春秋战国时期的介子推

1、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节期在仲春与暮春之交。2、清明节是中华民族古老的节日,既是一个扫墓祭祖的肃穆节日,也是人们亲近自然、踏青游玩、享受春天乐趣的欢乐节日。斗指乙(或太阳黄经达15°)为清明节

2023-04-12 16:51

无烟锅第一次怎么使用 无烟锅第一次用怎么处理

1、新买的铁锅,先干烧一分钟,等锅体全身略微发黑,然后关火,放凉一分钟后,在锅中放入少量水,加入洗洁精,然后用钢丝球用力擦拭。这时你会发现,能擦掉一层黑色物质,这些物质就是铁锅在锻造结束后附着在锅面上的铁元素。如此反复三

2023-04-12 16:40

陶瓷杯第一次怎么使用 陶瓷杯第一次用时注意什么

1、陶瓷杯最重要的是定期的清理,如果是新买来的杯子,我们只需要用清水洗干净就可以了,然后自然晾干。然后就可以使用了,所以第一次使用陶瓷杯不用刻意的去注意什么。2、陶瓷是易碎品,所以大家在使用陶瓷杯的时候要注意轻拿轻放,尽

2023-04-12 16:37

药木瓜保存方法(木瓜怎么保存不会坏)

1、一般防治阴凉干燥处保存,不要包裹,要通风保存,风干后不宜腐坏,切记不能受潮,会发霉。2、木瓜,中药名。为蔷薇科植物贴梗海棠的干燥近成熟果实。夏、秋二季果实绿黄时采收,置沸水中烫至外皮灰白色,对半纵剖,晒干。

2023-04-12 16: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