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手机版

从大便看健康状况 怎么看大便知道自己的健康状况

更新时间:2022-09-08 18:42:04作者:admin

从大便看健康状况 怎么看大便知道自己的健康状况

便便,我们大家都不陌生。甚至很多人还很痛恨他,便秘、便血等等给人们带了太多的痛苦。到底是什么原因引起这些的呢?下面,我们通过一些有趣的图片,来告诉大家如何通过便便看健康状况。

香蕉型的便便

普通一声留下舒爽的感觉,这种便便通称为“一条便”。落入水中后微微浮出水面。说明此人的精神等各个方面的状态都非常好,饮食也很均衡。一直保持良好的现状就是身体健康的最好表现。

细长型的便便

便便软弱无力呈细长状,有的时候会被称为老人型细便,此类情况多表面身体因为某些因素而导致食物的摄取不足,腹部肌肉、胃肠蠕动功能无力等情况。这个是时候应当注意必须在饮食上多加重视,可大量摄取海藻类、干菌类(如干木耳、干香菇等)、较容易吸收水分的食物,重视改善肠道环境,锻炼腰部肌肉增强胃肠的蠕动功能。

粘稠型的便便

排出的便便呈泥巴一样,接近于腹泻的状态,导致出现这种类型便便的原因多食由于肠道中的水分没有充分吸收,也有可能是因为食物中毒或者是寄生虫所导致。因此排出粘稠样便便的人常容易出现肠道功能异常,甚至可能出现肠道易激综合征。此类人群应当注意多摄取膳食纤维,充分的休息不要让身体过于疲劳,必要情况下需要及时就医治疗。

水液型的便便

水液型的便便是对液态状便便的代称,常会伴随着突发的便意,排出的便便水分几乎完全没有被肠道所吸收,这种情况多是由于长期的精神压力或者是暴饮暴食的不良生活习惯等所导致。这种情况下应当注意饮食避免过度刺激,多吃一些容易消化的食物,如果是食物中毒或者寄生虫所导致的水样便,应当及早就医。

软硬掺杂型便便

软硬掺杂型便便是指排出的便便呈块状及液体状交替出现,多是属于“过敏性肠道症候群”的表现,通常是因为过度的精神压力造成肠道运动不规律所导致。消除精神压力,每天保证规律性的休息时间,健康良好的饮食生活习惯是调整排便异常的最佳方式。

硬型的便便

排出的便便质感较硬,又俗称为“兔便”,呈现为小偏硬的颗粒样便便。出现硬型便便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身体机能较弱,肠蠕动功能差,导致便便长时间的在肠道堆积,水分被过度吸收,以致使便便偏硬,经常导致便秘或者腹胀。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减少便便在肠内停留的时间,多饮水,多食膳食性纤维食物是改善硬便促进肠蠕动的较好选择。

最优型的便便

完美的便便大致分三段,呈三角形。如果分太多段、上下宽度相同、中心不对齐等等都是不合格的便便。虽然和香蕉型便便一样非常长,但没有切口,从头到尾一气呵成,说明此人饮食、生活、精神状态都处于极佳的状态。

为您推荐

什么节日扫墓(什么节日扫墓好)

1、扫墓是清明节的习俗,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扫墓俗称上坟,是一种祭祀死者的活动,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节扫墓。2、按照旧的习俗,在扫墓的时候,人们需要携带酒食果品、纸

2023-04-12 16:57

清明节可以做什么(清明节可以做什么事情?)

1、祭祖扫墓是清明节重大仪式之一,用来思念逝去的亲人和祭奠血脉相承的先祖。2、清明节原为寒食节的习俗,后因寒食与清明逐渐合二为一,而有此习俗,在中国古代神社之中有常年不灭的火坛,每一年都要进行灭旧迎新的祭祀仪式,被称作“

2023-04-12 16:52

清明节又称什么节 清明节又称什么节是为了纪念春秋战国时期的介子推

1、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节期在仲春与暮春之交。2、清明节是中华民族古老的节日,既是一个扫墓祭祖的肃穆节日,也是人们亲近自然、踏青游玩、享受春天乐趣的欢乐节日。斗指乙(或太阳黄经达15°)为清明节

2023-04-12 16:51

无烟锅第一次怎么使用 无烟锅第一次用怎么处理

1、新买的铁锅,先干烧一分钟,等锅体全身略微发黑,然后关火,放凉一分钟后,在锅中放入少量水,加入洗洁精,然后用钢丝球用力擦拭。这时你会发现,能擦掉一层黑色物质,这些物质就是铁锅在锻造结束后附着在锅面上的铁元素。如此反复三

2023-04-12 16:40

陶瓷杯第一次怎么使用 陶瓷杯第一次用时注意什么

1、陶瓷杯最重要的是定期的清理,如果是新买来的杯子,我们只需要用清水洗干净就可以了,然后自然晾干。然后就可以使用了,所以第一次使用陶瓷杯不用刻意的去注意什么。2、陶瓷是易碎品,所以大家在使用陶瓷杯的时候要注意轻拿轻放,尽

2023-04-12 16:37

药木瓜保存方法(木瓜怎么保存不会坏)

1、一般防治阴凉干燥处保存,不要包裹,要通风保存,风干后不宜腐坏,切记不能受潮,会发霉。2、木瓜,中药名。为蔷薇科植物贴梗海棠的干燥近成熟果实。夏、秋二季果实绿黄时采收,置沸水中烫至外皮灰白色,对半纵剖,晒干。

2023-04-12 16: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