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不行”多是心病 男人不行什么心理
2023-04-12
更新时间:2023-03-12 05:24:57作者:[db:作者]
古代皇帝选妃,历朝历代都有各自的选妃制度。规则,大多类似,没有太多的出入。《礼记》记载了周朝的后妃等级制度:“古者天子后立六宫,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侍妇,八十一御妻。”有了制度,接下来就是选老婆的标准。这个标准,不同朝代,差别还是很大的。先秦之前,几乎没有什么特殊的要求,那会是王公大臣送自己漂亮女儿入宫;或是从民间物色一些美人,送她们入宫;又或是在外征战,掠夺来的一些女子。等等!
到了汉代,出现了征收的做法。到民间去征收一些女子,选拔之后进宫,还有就是公主或是官员的后代,又或是选拔一些民间奇女献给皇帝等。汉代有专门的官员,到了规定的每年8月就去民间采选。条件嘛,漂亮是其一,要端庄秀丽,也有一些限制条件。
随着时代的变迁,选妃的标准越来越高,明朝还举行了一次全国选秀大赛。太高不行,太瘦不行,太矮不行,太胖不行等等。内监还要对耳、目、口、鼻、发、肤、领、肩、背,进行查看。还要量女子的手足,看走路的姿势。接下来就是上了年纪的宫娥将她们引至密室,探其乳,嗅其腋,扪其肌理。这一套下来,才最终确定。
到了清朝,上至皇后,下到宫女,都是从旗人女子中挑选出来的。
清太祖努尔哈赤在统一女真的过程中,创立了八旗制度,这套制度是在女真人原来的狩猎组织的基础上建立的,是军政合一的制度,兼有行政、军事、生产等多方面职能。
八旗包括满洲八旗、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共二十四旗。内务府包衣三旗则是清皇室的奴隶,二者的政治地位不同。
所以,尽管清初将八旗和包衣三旗的女子都称为秀女,但挑选的方法和她们在宫中的地位也有所不同。
八旗秀女每3年挑选一次,由户部主持,可备皇后妃嫔之选,或者赐婚近支(即三代以内、血缘关系比较密切的)宗室;包衣三旗秀女,每年挑选一次,由内务府主持,其中虽然也有一些人最终被逐渐升为妃嫔,但承担后宫杂役的,都是内务府包衣之女。
到了清代后期,包衣三旗的应选女子就不再称为秀女,而在挑选宫女时,就明确地说“引见包衣三旗使女”了。能够成为清廷后妃的,主要是八旗秀女。
为何?清朝的妃子不在乎漂不漂亮。
《清史稿·后妃传》关于后妃等级和选妃有比较详细的记载:“太祖初起,草创阔略,宫闱未有位号,但循国俗称“福晋”。……顺治十五年,采礼官之议:乾清宫设夫人一,淑仪一,婉侍六,柔婉、芳婉皆三十;慈宁宫设贞容一、慎容二,勤侍无定数;又置女官。循明六局一司之制,议定而未行。康熙以后,典制大备。皇后居中宫;皇贵妃一,贵妃二,妃四,嫔六,贵人、常在、答应无定数,分居东、西十二宫。……每三岁选八旗秀女,户部主之;每岁选内务府属旗秀女,内务府主之。秀女入宫,妃、嫔、贵人惟上命。选宫女子,贵人以上,得选世家女;贵人以下,但选拜唐阿以下女。宫女子侍上,自常在、答应渐进至妃、嫔,后妃诸姑、姊妹不赴选。帝祖母曰“太皇太后”,母曰“皇太后”,居慈宁、寿康、宁寿诸宫。先朝妃、嫔称太妃、太嫔,随皇太后同居,与嗣皇帝,年皆逾五十,乃始得相见。……”
看完上面的内容,大家想必有所了解。这清朝选的不是漂亮,而是家世背景。清朝绝大部分的后妃都是从官宦之家选出来的,还必须是满族人,也有少数特例。这些特例的后妃,是幸运中的幸运者了。
选妃的规定,必须是满人。但清朝还把后妃看作是一种政治联姻,因此,就有了蒙古贵族们的后代进入后宫。比如,著名的孝庄文皇后就是蒙古族科尔沁贝勒寨桑之女。从整个清朝的后妃数量来看,蒙古族后妃是除满族后妃第二多的,大约有20多位。
既然后妃已成为一种政治联姻,又要看家族背景,那就出现了姑侄同侍一君的现象。比如孝庄文皇后是孝端文皇后的侄女等。
还有这样一张圣旨说明了秀女的门第,不仅关系到秀女本人是否入选,而且关系到入选后她在宫中的地位。
同治十一年二月初三日敬事房传旨:
原任公爵之女着封为妃
将军之女着封为妃
知府之女着封为嫔
员外郎之女着封为嫔
钦此。
所以,清宫选秀女,绝非选美。不看漂亮,这是从我们汉族人的角度来看,我们觉得清朝后宫嫔妃没有几个漂亮的。但从当时的满族人角度来看,还是注重“漂亮”的。不过呢,他们所谓的漂亮可不是樱桃小嘴、柳叶眉之类的。他们喜欢大圆脸、方额头,也就是我们现在说的“大盘子”脸(含贬义,不建议大家使用)。你要不信,可以找几张清朝后妃真实的画像看看,是不是大圆脸,方额头。当然,这不是100%的,也有例外。清朝皇帝喜欢大圆脸、方额头的满族女性,不是什么重口味。而是,他们的一个习惯,当时的满族人的审美观与汉族人不同。当时还有其他少数民族与当时的满族有着相同的审美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