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手机版

中国百家姓故事之郝姓的由来(中国百家姓故事之郝姓的由来是什么)

更新时间:2024-01-16 07:19:34作者:佚名

中国百家姓故事之郝姓的由来(中国百家姓故事之郝姓的由来是什么)

文章目录:

1、中国百家姓故事之郝姓的由来

2、中国百家姓故事之金姓的起源

3、中国百家姓故事之连姓的起源

4、中国百家姓故事之曾氏的起源

5、中国百家姓故事之戚姓的起源

6、猜你喜欢:

1、中国百家姓故事之郝姓的由来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有非常多值得骄傲的文化,在姓氏方面我国是非常注重的,因为姓氏对于一个人来说不仅代表着家族的荣誉,还有自己的家族文化,每一个姓氏都是有自己的意义和由来的,你知道郝姓的由来是什么吗?本期百家姓起名为你解析。

一说郝乡在今陕西西矮附近,史称郝氏正宗。至于郝氏何时得姓,据有关史料所载,大致是在商朝被周朝灭亡(前11世纪)之后。按当时的习惯,子期的后裔便有的以地为氏称郝氏,有的以国为史称商氏,是为山西郝氏或陕西郝氏。

出自复姓。据《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载,相传炎帝神农氏有称郝骨氏者,为太昊(伏羲氏)的辅佐,其后郝氏中可能就有源自郝骨氏这一支的。为古代南方少数民族姓氏。据《旧唐书·南蛮传》所载,唐代南蛮有郝、杨、刘三姓。

为古代乌桓国姓氏。古代乌桓国以太阳为图腾,其都城后来也以赤色为记,即今内蒙赤峰一带。乌桓国后来与其他民族融合,接受汉文化,其人有以图腾颜色起汉姓称赤或赫,有以地为姓称郝,其中赫、郝又多误记误传,混淆起来。

1、郝姓多文人雅士,仕宦者亦多文官。

2、郝姓是我国一个比较典型的北方姓氏,其源于北,而盛于北,作为一个得姓三千余年的姓氏,历经如此长时间的风风雨雨,仍立足北方,诚为罕见。堂号含意隽永,意味深长。如晒书堂出自郝隆晒腹的典故,寓意学问精深,满腹经伦。字行辈份排列有序。据民国残本《郝氏家谱》,河北藁城郝姓一支字行派语为:“从文鸣连,正玉思清。”山东省肥城市郝家村郝姓一支行派语为:“世大文宏先,京振传广远。”

2、中国百家姓故事之金姓的起源

在中国悠久的五千年历史文化中,中国形成的姓氏共有三千多个,并且也慢慢的逐渐发展扩大。世世代代的在延续。现代常用的姓氏也有七百多个。为了让大家更加了解中国百家姓的来源,小编决定一一介绍每个姓氏的起源,接下来一起到民族文化看看金姓的起源吧。

关于金氏的姓氏来源说法为下:

出自少昊金天氏。相传少昊是上古五帝之一,是黄帝的己姓子孙,少昊死后被尊为西方大帝;按照古人的五行学说,西方属金,所以少昊又有金天氏的称号。他的后裔就有以金为姓的,称金氏。

出自匈奴休屠王太子金日磾之后。汉代,匈奴休屠王的儿子叫日磾,在汉武帝时,归顺于汉室。由于他曾铸铜人像(又称金人)以祭天,遂被赐姓“金”氏,称金日磾,从此他的子孙就统统姓了金。

为刘姓改姓为金氏。唐末五代时,吴越国(十国之一)开国之王钱鏐的“鏐”与“刘”为同音字,为了避嫌,便将吴越国中的刘氏改为金氏。

除上述三支外,还有六个来源:一是南北朝时羌族中有金姓;二是唐时新罗国有金姓。新罗国(今朝鲜半岛)王姓金;三是明永乐年间,成祖伐漠北,蒙古王子也先土干,率妻子部署来降,赐姓金氏;四是元时有金覆祥,其先本为刘氏,后改为金氏;五是清代文学评论家金圣叹,本姓张,后改姓金氏;六是清代爱新觉罗子孙中多有姓金的。

聚集地(迁徙分布)

金姓姓源较多,最早的一支源于上古时的少昊。少昊自穷桑登帝,后徙曲阜。穷桑在今山东曲阜市北。新罗,朝鲜古国名,与高丽、百济并立,其国王姓金。金日磾家族居住在长安,累世官宦。南北朝时,金氏有迁至今甘肃境者,如北齐大都督金祚,就是安定人。

唐朝贞观年间所定益州蜀都三姓之一有金氏,汾州河西郡四姓之一有金氏。宋明时期,南方的金氏除在今浙江、江苏一带发展外,还分布于今江西、安徽、湖南、湖北、福建、广东等省;北方的河南、河北、辽宁等省也都有金氏的聚居点。从清朝嘉庆年间开始,闽、粤金氏陆续有人迁至台湾,此后,有的在迁海外,侨居于新加坡等国家。

台湾的金姓,不算很多,在台湾诸姓中排列为第九十位。人数虽然不多,但却是遍布台湾各地。大陆的金氏迁台,是始于清代。据有关史料记录,随着时代的变迁,金氏由源地山东逐渐向南移迁,先后迁居安徽、江苏、浙江、以至福建、广东等。尔后,又由福建迁居台湾。最早迁台的金氏,是清嘉庆年间以中人为业的金寿老。金寿老入台,使台湾有了金姓,他也被金人后世奉为台湾金氏的开基始祖。

堂号

“丽泽堂”:宋朝的时候金履祥最长濂洛之学,皇帝召他任国史馆编修,没到任就死了。他曾在丽泽书院讲学,所以称“丽泽堂”。

金姓又有以“彭城”、“京兆”,为其堂号名的。

家乘谱牒

上海:罗溪金氏谱略一卷、嘉定金氏家谱二卷首一卷末一卷江苏:金氏新族谱二卷、金氏重修族谱不分卷、金陵金氏族谱二卷、古润金氏宗谱六卷、毗陵金氏宗谱八卷、毗陵金氏重修宗谱二十一卷

浙江:金氏家谱不分卷、富春玉洲金氏宗谱三卷、休宁迁浙金氏谱略一卷、金氏如心堂谱不分卷、黄岩大田金氏宗谱十二卷

安徽:京兆金氏统谱十卷、金氏统谱六卷、休宁南城金氏族谱、瓯山金氏眉公支谱四卷、金氏宗谱二十五卷

湖南:金氏四修族谱十六卷首三卷、宁乡金氏陆续修族谱、金氏三修族谱四卷首一卷、湘乡金氏三修族谱四卷首二卷历史名人

金圣叹:明末清初文学评论家。为文怪诞,性情狂傲,不求功名,以着述为务,评天下才子书有六,一《离骚》、二《庄子》、三《史记》、四《杜诗》、五《水浒》、六《西厢》,其评语流传甚广。

金农:清代书画家兼诗人。善诗文,精于鉴别金石、书画。工隶书。尤以楷书自创一格,号称“漆书”。为“扬州八怪”之一。

金日磾:西汉时大臣。本匈奴休屠王的太子,汉武帝时从昆邪王归汉,任马监,迁侍中。其后世代官宦,且多为侍中。历7世皇帝为内侍,与西汉大臣张汤后世并称“金张”,成为功臣世族的代称。他可以说是金姓历代名人中地位最显赫的人物。

金刚智:唐朝佛教密宗僧徒,南天竺人。来中国传教,来中国传教,曾译《金刚顶经》,与善无畏、不空唐玄宗时并称“开元三大士”。

3、中国百家姓故事之连姓的起源

在中国悠久的五千年历史文化中,中国形成的姓氏共有三千多个,并且也慢慢的逐渐发展扩大。世世代代的在延续。现代常用的姓氏也有七百多个。为了让大家更加了解中国百家姓的来源,小编决定一一介绍每个姓氏的起源,接下来一起到民族文化看看连姓的起源吧。

一、姓氏起源

1、出自远古颛顼高辛氏。颛顼的曾孙陆终的第三个儿子名叫惠连,他的后代于是就以他们祖先的字作为姓,于是形成连姓。

2、从官职而得来。出自春秋时期的芈姓。楚国公族有连敖、连尹的官职,后来这两个官职就作为姓氏传了下来。

3、出自姜姓。是春秋时期齐国公族的后裔。齐国大夫连称的后代以祖上的名字为姓,称为连姓。

二、迁徙分布连姓望族居住于上党(即今天的山西长治)。

三、郡望堂号

【郡望】上党郡:秦代置郡,所在地为今天的山西沁水以东的地区。《郡望百家姓》和《姓氏考略》中有记载,连氏望出上党郡。

【堂号】清冻堂:宋朝的时候,连庶、连痒兄弟两人齐名。连庶很聪明,也很清廉,人们称他为“连底清”。而连痒对事物看得很清晰、透彻,象冰一样透明,处理事物很严肃,象冰一样叫人感到凉飕飕的,人们称他为“连底冻”。清冻堂也有称为双贤堂。

四、历史名人

1、连舜宾:字辅之。宋朝应山人。他年少的时候应乡试举没有考中,于是便回家供养父母,再也不去考试了。他的家庭很富有,而且他的财产很多都用来救济当地的老百姓。别的时间他就用来专心教育他的儿子连庶和连痒。他常常对别人说:我不要财产,教育好我的儿子就是最好的财产。后来他的两个儿子都中了进士,都当了县令。两个儿子都很有名气,为官清廉,人民对他们俩都有很高的评价。

2、连盛:字文昌,进士,河北永年人,曾任山东道监察御史。

3、连矿:字佰金,号白石,河北永年人嘉靖年间进士选翰林院,曾任户部主事、山西道监察御史、敕命进阶文林郎、浙江按察副史、河南参政、湖广按察按察史、浙江布政史、行政督察院右副督御史敕总督漕运兼总河加户部右侍郎,因治水有功,造福百姓,在一方名声显赫。

4、连阔如:原名华连寿,号发表评书小说《西汉演义》等。抗日战争爆发仲三。笔名云游客。北京人。1927年的时候拜李杰恩学评书,曾参加过北平市的曲艺工会。民国22年开始在天津的《时言报》、《民声报》、《立言报》上以后在北平、天津等地说书,并开展广告业务。

曾应尚小云的邀请,为荣春社排演全部《东汉》说戏。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北京戏剧界艺人讲习班主任委员。创立前门箭楼大众游艺社,自任社长。1951年任赴朝鲜慰问团戏曲服务队大队长。

归国后多次到北京大学、中国戏曲学院、中国科学院讲学。历任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少数民族委员会委员、中国文联委员、中国戏曲研究会副主席、北京市文联常任理事、北京市人大代表。1971年逝世。

5、连横,是江都(福建)连氏的第十世孙,于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渡海过台湾,在台南宁南坊兵马营一带安居乐业,后代枝繁叶茂,名人辈出,其中最有成就的堪称连横家族。生于1878年的连横,着有《台湾通史》、《台湾语典》、《台湾诗乘》、《大陆诗草》等着作。

其中,《台湾通史》一书以大量的史实,记载了大陆、台湾人民一道披荆斩棘开发台湾的历史,说明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连横的夫人在后序中说:“台自开辟以来,三百余载,无人能为此书。”章太炎读《台湾通史》后称赞连横“此英雄有怀抱之士也。”

《台湾词典》则从语言方面论证了台湾与大陆的血脉关系,提出台湾“语言多沿漳泉。”在连横的一生中,始终对故土怀着深厚的感情,他曾先后五次返回祖国大陆求学、工作、旅游。1933年,连横移居上海,后来病逝于沪。

6、连战,连横之孙。于1936年出生于祖国大陆,1945年随父返台,后步入政界。现为中国国民党主席。

4、中国百家姓故事之曾氏的起源

在中国悠久的五千年历史文化中,中国形成的姓氏共有三千多个,并且也慢慢的逐渐发展扩大。世世代代的在延续。现代常用的姓氏也有七百多个。为了让大家更加了解中国百家姓的来源,小编决定一一介绍每个姓氏的起源,接下来一起到民族文化看看曾姓的起源吧。

一、姓氏源流

曾姓来源比较纯正,据有关史料查证,主要出自姒姓,为夏禹的后裔。相传帝舜时,鲧的妻子因梦食薏苡而生禹,故帝舜便赐予禹姒姓。据《世本》、《元和姓纂》及《姓氏考略》所载,相传夏禹的第5世孙少康中兴了夏室后,曾把自己最小的儿子曲烈封于一个叫“鄫”的地方,在今山东省苍山县西北。

少康的这一房子孙所建的鄫国历经夏、商、周三代,大约相袭了近两千年,一直到春秋时代,即公元前567年才被莒国所灭。这时候,怀着亡国之痛的太子巫出奔到邻近的鲁国,并在鲁国做了官。其后代用原国名“鄫”为氏,后去邑旁,表示离开故城,称曾氏,就此世时代代承袭下来,一直流传到今天。

曾氏家族长久以来未曾有被外族或外姓冒姓的记录,现在曾姓的中国人,都是一脉传自太子巫,系出上古圣君夏禹,名副其实的四千年前是一家。所以,对于同姓联婚,曾氏家族一向严格禁止。

二、迁徙分布

曾氏出自山东,孔门着名弟子曾参就是山东人。曾子之后曾子方于西汉时家于长沙(今属湖南),是为长沙房;曾项家于扶风(今陕西兴平东南),是为扶风房,其后人分别迁居于冀州(治今河北冀县)、青州(治所在今山东淄博东南)。

王莽之乱时,曾据率宗族千余人自山东南迁至庐陵(治所在今江西吉安市西南)之吉阳乡,是为吉阳房。曾据后人曾略居于抚州南丰(今江西广昌县东),是为抚州房。西晋永嘉二年(308年),曾氏有一支迁居会稽(今浙江绍兴)。此

外,曾氏族人还迁居于韶州(今广东韶关)、虔州(今江西赣州)、交州(今广州)、蜀郡(今成都)、豫章(今江西南昌)、吴郡(今江苏功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南阳(今属河南)江夏(今湖北鄂城)、襄阳(今属湖北)等地。唐末,曾氏开始迁往福建。清代,福建人曾赐锡移居台南,此后,闽、粤曾氏不断有人迁居台湾,进而又有迁居海外者。目前,曾氏为台湾第16大姓,在全国大姓中排第38位。

三、郡望堂号

【堂号】

“三省堂”:孔子弟子曾参非常注意修身,每天从三方面检查自己:(1)为人做事有没有尽到心;(2)和朋友交往有没有失信;(3)老师教的东西有没有复习好。“三省堂”即由此得名。

此外,曾氏还有堂号“鲁阳”。

【郡望】

鲁郡:西汉改薛郡置鲁国,治在鲁县(今山东曲阜)。相当今山东曲阜、滕县、泗水等县地。晋改为鲁郡。

天水郡:西汉元鼎三年(前114年)初置郡,治所在平襄(今甘肃通渭县西北)。相当于今甘肃通渭、秦安、定西、清水、庄浪、甘谷、张家川等县及天水市西北部、陇西东部、榆中东北部地。西晋移上邽(今天水市)。北魏相当今天水、秦安、甘谷等市县地。

庐陵郡:东汉时置郡,治所在石阳(今江西吉水东北),三国吴移治高昌(今江西泰和西北)。相当今江西永新、峡江、乐安、石城以南地区。

鲁阳县:汉置县,治所在今河南鲁山县。

四、历史名人

曾国藩(1811-1872):清末洋务派和湘军首领。原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湖南湘乡人,道光进士,曾任内阁学士、两江总督等职,后病死于南京。有《曾文正公全集》。

曾纪泽(1839-1890):字颉刚,曾国藩长子,清末外交官。他留心时事,博览群籍,通西文,好西学。初以荫补户部员外郎,后袭侯爵。光绪四年(1878年)出任驻英、法公使,1880年兼充驻俄公使。中法战争时力主抵抗。1885年任海军衙门帮办,旋为兵部左侍郎,兼总理各国事务大臣。1887年着《中国先睡后醒论》,主张“强兵”优先于“富国”。有《曾惠敏公遗集》。

曾国荃(1824-1890):曾国藩弟,字沅甫,号叔纯,贡生出自。1856年起与太平天国军作战,1862年进围天京(今南京),1864年7月攻陷天京,受封为一等伯爵。1866年任湖北巡抚,因对捻军作战失败称病退职。1875年又被提用,历任陕西、山西巡抚,署两广总督。1884年升任两江总督。

曾巩(1019-1083):北宋文学家,字子固,南丰(今属江西)人,世称南丰先生。嘉佑进士,尝奉诏编校史官书籍,官至中书舍人,曾为王安石所推许。散文平易舒缓,长于叙事说理,讲究章法结构,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有些文章对当时在位者的因循守旧表示不满,主张在“合乎先王之意”的前提下对“法制度数”进行一些改易更革。有《元丰类稿》。另《隆平集》也题为所作。

曾子:即曾参,春秋末期鲁国南武城(今山东费县)人,他是孔子的弟子,以孝着称。相传《大学》是他所着,被后世儒家称为“宗圣”。

5、中国百家姓故事之戚姓的起源

中国是世界上的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也是到如今还为消失的闻名古国,在中国每个人都相当讲究自己的姓氏,姓氏代表一个人的家族历史和文化,当然每个姓氏都是有自己的故事,有自己的祖先,你知道戚姓的起源吗?本期百家姓起名为你解析。

1、系自姬姓。

周文王第八子卫康叔之八世孙为卫武公,其子为惠孙。至卫成公时,惠孙之六世孙、卫大夫孙林父封于戚,故地在今河南濮阳市内的戚城,为发明制造铜戚之古地。孙林爻之支庶以邑为氏。姬姓戚氏的历史大约有25oo年。

2、外族基因的流入

戚姓血脉一直纯正,几乎从没有混人过外族的血液。直到明、清时,在蒙古人、满洲人中出现了戚姓,东北地区的戚姓应当已经含有满、蒙民族的血液。

二、迁徙分布,聚集地

起源于河南的戚姓不久向东迁移,进入山东滕县东部,其后又南下江苏沿海地区。

宋朝时期,戚姓大约有6万5千人,山东集中了戚姓的主要人群,其次分布于安徽、浙江、河南、江苏等省。

明朝时期,戚姓大约有3万6千人,当时浙江、江苏、安徽三省是戚姓比较集中的地区,大约占戚姓总人口的83%。其次分布于山东、江西、河南等地。

三、郡望堂号

戚姓的郡望为东海。

戚姓以“平倭”、“纪效”为其堂号。

“平倭”和“纪效”的典故均出自明朝抗倭名将戚继光。戚继光为福建总兵官,他所训练的戚家军纪律严明,勇敢善战。当年东南沿海经常有倭寇骚扰,尤其是苏、浙、闽沿海。戚继光日夜奋战,终于把倭寇消灭了,使沿海居民安居乐业。戚继光着有《纪效新书》和《练兵实纪》二书。

四、戚姓血型

戚姓人群总的血型分布是:o型占33.9%,a型占28.6%,b型占28.7%,ab型占8.8%。

五、当代戚姓的分布

当代戚姓的人口大约有36万,为第二百二十七位大姓姓氏,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029%。目前戚姓的第一大省为江苏,大约占全国戚姓人口的16%。全国戚姓主要分布于江苏、浙江、安徽,这三省大约占全国戚姓人口的83%。其次分布于山东、江西、河南等省。全国目前形成了以江浙为中心的戚姓分布区。

在上海、苏浙大部、安徽东部、辽宁南部、吉林东北、黑龙江大部、内蒙古东北、广东大部,戚姓占当地人口的比例大约为0.08%以上,中心地区可以达到0.3%以上,以上地区覆盖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1%,居住了大约49%的戚姓人群。在浙江南部、闽赣北部、皖鲁西部、鄂豫冀东部、辽宁北部、吉林大部、黑龙江西南、内蒙古东部、陕西西南、甘肃南部、青海东部、广东东北、广西东部、云南大部,戚姓占当地人口的比例大约在0.04%—0.08%之间,以上地区覆盖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9.7%,居住了大约31%的戚姓人群。

6、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