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手机版

走私废物罪既遂判刑标准是如何规定的?

更新时间:2023-05-09 20:17:15作者:未知

走私废物罪既遂判刑标准是如何规定的?

一、走私废物罪既遂判刑标准是如何规定的?

犯走私废物罪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单位犯走私废物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上述规定处罚。

本罪侵犯的客体是海关监管制度和国家禁止固体废物、液态废物和气态废物进境的制度。

所谓的“废物”具体是指概念中的固体废物、液态废物、气态废物。按照废物进口分两类进行管理:一类是禁止进口的废物;一类是可以作为原料但必须严格进口的废物。

二、走私废物罪的构成要件是什么?

(一)客体要件

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污染防治的管理制度和国家对外贸管理制度。其犯罪对象是“境外废物”,具体是指固体废物、液态废物以及气态废物。

《固体废物防治法》第一百二十四条第一款规定

固态废物是指,是指在生产、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丧失原有利用价值或者虽未丧失利用价值但被抛弃或者放弃的固态、半固态和置于容器中的气态的物品、物质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纳入固体废物管理的物品、物质。

第一百二十五条规定

液态废物的污染防治,适用本法;但是,排入水体的废水的污染防治适用有关法律,不适用本法。

所谓的气态废物是指,一般对环境、对人体健康有毒有害,特别是化工厂、钢铁厂、制药厂,以及炼焦厂和炼油厂等及人类生活所带来的生活废气的产生,排放的废气气味大,严重污染环境和影响人体健康。

“境外”废物是指,境外的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废物。

(二)主体要件

本罪主体是指一般主体,自然人个人都可以成为本罪的主体。

(三)客观方面

违反海关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逃避海关监管,将境外的固体废物、液态废物、气态废物运输进境的行为。

违反海关法规及国家有规定,主要是违反了《海关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等关于国家禁止进口废物或者禁止、限制进口用作原料废物。

行为人主要有两种走私行为,一种是绕关走私,直接从未设立海关的地点走私上述废物进境;二种是以伪报、瞒报、虚报等手段,以逃避海关监管走私上述废物进境。

(四)主观要件

主观方面是故意构成,即明知是境外的固体废物、液态废物、气态废物,仍逃避海关监管,非法运输入境。过失犯罪不构成本罪。

如果行为人受到欺骗,将固体废物、液态废物、气态废物误认为是普通货物、物品偷运入境的,则不构成本罪,则可能构成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

走私废物行为是违反了国家对于污染物防治的管理制度,同时也侵犯国家对外贸易管理制度,而走私废物将会直接的按照《刑法》当中的规定对此判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这里的废物主要指的就是固态的废物以及液态废物的,不管是哪一种类型的废物,对于环境和人体健康都会造成严重危害。

本文标签: 废物  罚金  有期徒刑  

为您推荐

走私废物罪既遂判刑标准是如何规定的?

走私废物罪既遂判刑标准是按照5年以下有期徒刑来处罚,情节特别严重的,将会对此判处5年以上的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当然了,单位触犯走私废物罪的,首先对于单位判处罚金,然后对其直接负责程序也按照上述的标准处

2023-05-09 20:17

一般购房合同纠纷怎么起诉 一般购房合同纠纷怎么起诉对方

首先在了解相关法律知识以后,到具有管辖权的法院进行起诉,法院立案以后需要准备相关的证据,并且确定开庭的时间,然后再由法院开庭审理,对一审判决结果不服的情况下,还可以再申请二审。

2023-05-09 20:17

销售假冒商标24万能缓刑吗?(销售假冒注册商标商品罪45万元能判缓刑吗)

销售假冒商标24万不能缓刑,根据《刑法》第72条当中明确的规定,针对被判处拘役或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将会有可能适用缓刑。而销售假冒商标的产品,营业额达到24万,法定刑是三年以上有期徒刑。

2023-05-09 20:17

合同纠纷立案后要多久判决? 合同纠纷立案后要多久判决呢

合同纠纷立案后要3个月或者是6个月左右的时间来判决。产生合同纠纷之后,若到人民法院起诉适用的是民事诉讼的程序,而比较简单的合同纠纷,由人民法院适用简易程序审理,需要在3个月时间内审理完毕。

2023-05-09 20:15

非法制造弹药罪既遂如何量刑? 非法制造弹药罪既遂如何量刑的

量刑一般在3~10年的有期徒刑,如果情节严重的量刑可以处以10年以上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甚至是死刑,因此对于非法制造弹药罪在量刑的时候,主要是根据情节的严重程度来依法判决。

2023-05-09 20:15

发生了签约合同纠纷怎么办? 发生了签约合同纠纷怎么办理

发生了签约合同纠纷可以通过调解仲裁诉讼的方式来解决,双方当事人如果能够协商一致的,完全是可以要求有关机关来进行调解的,而相关的机关应当在平等的基础之上组织双方当事人达成调解意见,实在不行再到人民法院起

2023-05-09 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