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手机版

劳动法规定年假的内容有什么(劳动法规定年假的内容有什么限制)

更新时间:2024-05-16 10:04:38作者:佚名

劳动法规定年假的内容有什么(劳动法规定年假的内容有什么限制)

一、劳动法规定年假的内容有什么

劳动法规定的年假制度:国家实行带薪年休假制度。劳动者连续工作一年以上的,享受带薪年休假。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职工累计工作已满1年不满10年的,年休假5天;已满10年不满20年的,年休假10天;已满20年的,年休假15天。国家法定休假日、休息日不计入年休假的假期。

根据《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

第三条 职工累计工作已满1年不满10年的,年休假5天;已满10年不满20年的,年休假10天;已满20年的,年休假15天。国家法定休假日、休息日不计入年休假的假期。

二、年假天数的计算方法

(一)对于老员工的规定:

根据国务院带薪年休假条例:所有与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的职工,连续工作满12个月以上,都能享受到带薪年休假(下称年休假)。其中,累计工作满1年不满10年的,年休假5天;已满10年不满20年的,年休假10天;已满20年的,年休假15天。

《办法》第四条进一步明确,年休假天数根据职工“累计工作”时间确定。职工在同一或不同用人单位工作期间,以及依法、行政法规或国务院规定视同工作期间,应合并为“累计工作”时间。

《办法》此项规定明确了年休假是劳动者的福利,保障的是全体劳动者的休息权,不是根据对某个企业的贡献来确定的。

(二)对于新入职的规定:

《办法》还规定:劳动者新进用人单位,且连续工作不满12个月的,当年的年休假的天数,按在本单位剩余“日历天数”折算后确定,折算后不足1整天的部分不享受年休假。

假如工作了7年,在今年8月1日跳到乙单位工作的,那么他今年在乙单位剩余的“日历天数”为153天。按累计工作时间算,他不足10年,年休假天数应为5天。那么今年他的年休假天数应为(153÷365)×5天=2.1天。由于0.1天不足1整天,不能享受年休假,因此他今年的年休假天数是2天。

三、单位不安排职工年休假怎么处罚?

(一)单位不安排职工休年休假又不依照本条例规定给予年休假工资报酬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人事部门或者劳动保障部门依据职权责令限期改正;

(二)对逾期不改正的,除责令该单位支付年休假工资报酬外,单位还应当按照年休假工资报酬的数额向职工加付赔偿金;

(三)对拒不支付年休假工资报酬、赔偿金的,属于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人员所在单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以及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属于其他单位的,由劳动保障部门、人事部门或者职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如果企业侵犯了劳动者的权利,可以通过与用人单位进行协商、调解、以及仲裁与诉讼来进行维权,具体的事项可以向当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进行咨询以及寻求帮助。


本文标签: 年假  劳动者  劳动法  

为您推荐

劳动法规定年假的内容有什么(劳动法规定年假的内容有什么限制)

劳动法规定年假的内容有如果劳动者在该单位已工作满一年以上的话,那么可以享受带薪休年假。年假的具体计算标准需要根据劳动者的工作年龄算。如果劳动者已工作满一年的话,那么可以休假五天。

2024-05-16 10:04

入职之后五险一金何时缴纳 入职多长时间缴纳五险一金

根据规定,从劳动合同签订的月份开始购买社会保险和缴纳公积金,但是每个员工入职的时间在一个月度内不固定,所以很多公司会以15日作为一个节点,1-15日入职的员工会从当月开始购买社保,16-30、31日入

2024-05-16 10:04

“小产权房”买卖合同是否有效(小产权买卖合同有法律效应吗)

国家不承认并不予办理小产权房的过户登记手续,也不能上市交易。并且,依照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小产权房买卖合同属于无效合同,既无法律保障,也不可以上市交易。严格上来说,小产权本质上是无产权。

2024-05-16 10:04

欠款纠纷民事诉讼时效是多久 欠款的诉讼时效多久

1、个人债务纠纷未约定还款期限的,如有证据证明主张过权利,则以主张之日起计算3年诉讼时效;2、如无证据证明主张过权利的,则适用最长的诉讼时效期间20年;3、约定还款期限的,从还款期限届满之日起计算3年

2024-05-16 10:04

领失业金的期限最长为几个月 领取失业金最长几个月

1、失业前累计缴费满一年不满三年的,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限最长为六个月;2、失业前累计缴费满三年不满五年的,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限最长为十二个月;3、失业前累计缴费满五年不满十年的,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限最长为十

2024-05-16 10:04

结婚前协议约定一方名下的股权为个人财产有效吗

在婚姻生活中,夫妻之间依法订立的婚前财产协议,受国家法律保护,对双方均具有法律约束力。双方通过签订婚前协议的方式,明确约定了婚前财产归各自所有,这种约定符合《民法典》的规定,对双方具有法律约束力。

2024-05-16 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