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手机版

涉嫌犯诽谤罪的对象只能是自然人吗(诽谤罪的客体只能是自然人吗)

更新时间:2023-11-06 00:05:40作者:未知

涉嫌犯诽谤罪的对象只能是自然人吗(诽谤罪的客体只能是自然人吗)

一、涉嫌犯诽谤罪的对象只能是自然人吗?

1、涉嫌犯诽谤罪的对象只能是自然人,本罪主体是一般主体,凡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构成本罪。单位不能构成犯罪主体。

2、本罪侵犯的客体与侮辱罪相同,是他人的人格尊严、名誉权。犯罪侵犯的对象是自然人。

3、本罪在犯罪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实施捏造 诽谤罪

并散布某种虚构的事实,足以贬损他人人格、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

(1)须有捏造某种事实的行为,即诽谤他人的内容完全是虚构的。如果散布的不是凭空捏造的,而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即使有损于他人的人格、名誉,也不构成本罪。

(2)须有散布捏造事实的行为。所谓散布,就是在社会公开的扩散。散布的方式基本上有两种:一种是言语散布;另一种是文字,即用大字报、小字报、图画、报刊、图书、书信等方法散布。所谓“足以贬损”,是指捏造并散布的虚假事实,完全可能贬损他人的人格、名誉,或者事实上已经给被害人的人格、名誉造成了实际损害。如果散布虚假的事实,但并不可能损害他人的人格、名誉,或无损于他人的人格、名誉,则不构成诽谤罪。

二、诽谤罪怎么认定?

1.本罪与治安违法行为、民事侵权行为的界限

构成诽谤罪的诽谤行为,必须是情节严重的,而违反治安行政法规的诽谤行为,必须局限于尚不够刑事处罚的。民事性质的名誉侵权行为,不仅在违法程度上轻于诽谤犯罪行为以及违反治安行政法规的诽谤行为,而且还具有以下不同:

(1)诽谤罪散布的必须是捏造的虚假的事实。如果散布的是客观存在的事实,虽然有损于他人人格、名誉,但不构成诽谤罪。而名誉侵权行为,即使所述的内容是真实的, 诽谤罪

但只要是法律禁止公开宣扬的,公开了将有损于他人人格、名誉,也可以构成名誉侵权。甚至叙述的事实愈真实,愈会加重侵权的程度。比如,为毁损他人名誉而揭人隐私,越揭得逼真,其侵权性质越为恶劣。

泄露并宣扬他人隐私,给他人名誉造成不良影响的,是侵害名誉权的行为,不构成诽谤罪。

(2)法人、团体、组织不能成为诽谤罪的犯罪对象。而在名誉侵权行为中,法人、团体、组织可以成为受害者。如:散布虚假消息,诬说某工厂的产品质量如何低劣,目的是以不正当的竞争手段搞垮对方。这种行为即使造成了严重后果,只能构成损害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罪,而不构成诽谤罪。

(3)主观过错要求不同。诽谤犯罪行为的主观方面必须是直接故意;而名誉侵权的主观过错包括过失行为。此外,即使善意的检举、揭发、批评中有不实成分的,也不应以诽谤罪论处。

诽谤行为可能会导致单位、或者是个人的名誉权受损,但如果被诽谤的对象是单位,那么将不会构成诽谤罪,这是由于根据现行刑事法律的规定,诽谤罪侵犯的对象是自然人。且若是实施诽谤行为的不是具有承担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也不会构成诽谤罪。

本文标签: 诽谤罪  自然人  对象  

为您推荐

涉嫌犯诽谤罪的对象只能是自然人吗(诽谤罪的客体只能是自然人吗)

涉嫌犯诽谤罪的对象只能是自然人,且被侵犯的对象只能是自然人,若被侵犯的是单位,那么不管诽谤行为是否导致单位的名誉受损、也不管诽谤行为导致单位遭受了多大的损失,都不会构成诽谤罪。

2023-11-06 00:05

判刑一年缓刑两年是拘役刑吗 判刑一年缓刑两年是拘役刑吗知乎

判刑一年缓刑两年不是拘役刑,缓刑两年的意思是在缓刑的期间如果没有犯罪,原来的判决一年将不用生效,所以不具备相应的拘役的刑罚,但是如果在缓刑的期间犯罪,需要和原本的犯罪行为一同判刑。

2023-11-06 00:04

醉驾拘役在里面怎么办离婚证(醉驾拘役在里面怎么办离婚证明)

因为醉驾判处拘役的,在犯罪分子服刑期间原则上是没办法办理离婚证的,办理离婚证需要双方亲自到婚姻登记部门提出申请,但犯罪分子在服刑期间人身自由是受到限制的,且婚姻登记部门的工作人员没有义务到服刑地点办理

2023-11-06 00:04

判处拘役由什么单位决定?(判处拘役由什么单位决定的)

判决拘役的决定是由人民法院下达的,拘役的执行机构是公安机构,刑期在1~6个月之间,判拘役的犯人需要进行劳动,可以获得劳动报酬,经过执行机构的批准,每个月可以回家1~2天。

2023-11-06 00:04

判刑拘役三个月算不算坐牢?(拘留3个月是不是会判刑)

判刑拘役三个月不算坐牢的,坐牢一般指的是有期徒刑,有期徒刑的刑期最短也是半年的时间,所以拘役三个月不属于坐牢,不属于有期徒刑的范畴,执行的期间拘役的犯罪分子可以每月回家。

2023-11-06 00:03

高利贷敲诈勒索罪立案标准是怎样的(高利贷 敲诈勒索罪)

对于敲诈勒索罪规定的立案标准是,犯罪嫌疑人敲诈勒索他人的财物数额在2000元到5000元以上的,由于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治安状况不同,所以在最高法规定的立案标准内,各地方人民政府可以自行规定敲诈勒

2023-11-06 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