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手机版

交通事故致人死亡赔偿责任划分标准是什么?

更新时间:2024-02-03 05:02:42作者:佚名

交通事故致人死亡赔偿责任划分标准是什么?

一、交通事故致人死亡赔偿责任划分标准是什么?

1、因交通事故致人死亡,肇事方按照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认定的责任比例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2、根据事故的具体情况及车辆的具体情况,赔偿义务人有车辆驾驶人、车主。如果车辆属于单位,驾驶人是执行职务行为,则赔偿责任由车辆所属单位承担;如果驾驶人在驾驶中存在故意或者重大过失导致事故发生,单位在承担赔偿责任后,有权向驾驶人追偿。

3、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在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负责赔付;如果机动车购买了三责险及其他险种,各个险种也在相应的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承担赔付责任。

4、具体的赔偿项目有;丧葬费、死亡补偿金、被扶养人生活费、精神损害赔偿金等。

二、车祸致人死亡的如何赔偿

(一)赔偿项目的问题。

受害人死亡的,赔偿义务人应当根据抢救治疗情况赔偿受害人遭受人身损害,因就医治疗支出的各项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包括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交通费、住宿费、住院伙食补助费、必要的营养费。

赔偿义务人还应当赔偿丧葬费、被扶养人生活费、死亡补偿费以及受害人亲属办理丧葬事宜支出的交通费、住宿费和误工损失等其他合理费用。

(二)精神损害赔偿的问题。

普通老百姓喜欢用“精神损害”或者“精神损失”来作为此项的权利主张的提法。而实际上,精神损害赔偿在法律上的规范的提法是“精神损害抚慰金”。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出台之前,精神损害抚慰金和死亡赔偿金或者残疾赔偿金只能主张一项,而司法解释出台之后,明确规定当事人可主张精神损害抚慰金,并且与死亡赔偿金、残疾赔偿金条款并列,说明了精神损害抚慰金可以与死亡赔偿金、残疾赔偿金等同时予以主张。根据人身损害司法解释的规定,受害人或者死者近亲属遭受精神损害,赔偿权利人向人民法院请求赔偿精神损害抚慰金的,适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予以确定。

(三)死亡赔偿金的主张及计算。

死亡赔偿金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标准,按二十年计算。六十周岁以上的,年龄每增加一岁减少一年;七十五周岁以上的,按五年计算。

(四)被扶养人的生活费的主张和计算。

被扶养人生活费根据扶养人丧失劳动能力程度,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和农村居民人均年生活消费支出标准计算。被扶养人为未成年人的,计算至十八周岁;被扶养人无劳动能力又无其他生活来源的,计算二十年。但六十周岁以上的,年龄每增加一岁减少一年;七十五周岁以上的,按五年计算。

发生交通事故之后应该第一时间进行报警,警方会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以及双方是否有违法行为来进行确定责任,确定好责任之后,就知道应该怎么进行赔偿,如果双方针对于赔偿事宜协商不下的话,可以直接通过法律诉讼来解决相关的问题。

本文标签: 交通事故  责任  是由  

为您推荐

如何防止婚前个人财产跟共同财产混同

夫妻一方的个人财产,不因婚姻关系的延续而转化为夫妻共同财产。但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生活中注意两点:一、不要将婚前财产与婚后财产混同,注意保留婚前财产的证据。二、如果不想,不要让对方管理你的个人财产。

2024-02-03 05:02

交通事故致人死亡赔偿责任划分标准是什么?

交通事故导致他人受伤死亡的话,首先需要根据实际交通事故的情况来进行确定责任。一般是由交警部门来进行出具相应的责任认定书,确定好责任之后双方再进行赔偿事故的协商,具体有根据受害人家属的实际情况来进行确定

2024-02-03 05:02

公司拖欠工资是不是应该法人负责(公司拖欠工资是不是应该法人负责赔偿)

是由法人来进行承担支付义务,但不需要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如果涉及拒不支付劳动报酬构成犯罪的,则由法人来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具体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进行相应的分析和判断。

2024-02-03 05:02

协议离婚要走哪些流程(协议离婚要走哪些流程才能离婚)

一、夫妻双方共同、亲自提出离婚登记的申请。二、初审。三、受理。四、审查。五、接收材料。六、30日的离婚冷静期。七、离婚冷静期满30日内,双方亲自到婚姻登记机关申请发给离婚证。八、登记并发给离婚证。

2024-02-03 05:02

交通事故赔偿可以叠加吗

交通事故赔偿是不能够进行叠加的,只能够按照交通事故赔偿来进行,不得再与其他赔偿内容进行重合。交通事故赔偿需要严格按照法律规定的人身事故和财产损失以及精神损失的内容来进行相应的赔偿。

2024-02-03 05:02

离婚时子女4岁抚养权判给谁?(孩子四岁离婚抚养权归谁)

如果子女已经年满4周岁的话,那么子女的抚养权则需要根据父母双方之间的实际情况来进行确定,一般是哪一方的生活条件更好,更适合子女生活就会判决给哪一方。并且还会根据父母双方的实际情形来进行确定。

2024-02-03 0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