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计数造句(不可计数造句20字)
2023-06-04
更新时间:2023-06-05 00:01:27作者:佚名
全诗
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唯有牡丹真国色释文:只有牡丹才是真正的天姿国色。
“唯有牡丹真国色”出自唐代文学家刘禹锡所作的《赏牡丹》,全诗借赏牡丹抒发表达了当时人们及作者对牡丹的喜爱和尊宠。
庭前的芍药妖娆艳丽却缺乏骨格,池中的荷花清雅洁净却缺少情韵。只有牡丹才是真正的天姿国色,到了开花的季节引得无数的人来欣赏,惊动了整个京城。
1、牡丹:著名的观赏植物。古无牡丹之名,统称芍药,后以木芍药称牡丹。一般谓牡丹之称在唐以后,但在唐前,已见于记载。
2、庭前芍药:喻指宦官、权贵。芍药,多年生草本植物,属毛茛科,初夏开花,形状与牡丹相似。妖无格:妖娆美丽,但缺乏标格,格调不高。妖,艳丽、妩媚。格,品质、格调。
3、芙蕖(qú):荷花的别名。净:洁净。情:情趣。
4、国色:倾国倾城之美色。原意为一国中姿容最美的女子,此指牡丹富贵美艳、仪态万千。
5、“花开”句:说明唐代观赏牡丹风气极盛。动,震动,轰动。
此诗描绘了唐朝惯有的观赏牡丹的习俗。前二句以芍药“妖无格”和芙蕖“净少情”衬托牡丹之高标格和富于情韵之美,使牡丹兼具妖、净、格、情四种资质,可谓花中之最美者;后二句则以“花开时节动京城”之句,来表现人们倾城而出观赏牡丹的热闹景象,以此赞颂牡丹为人赏爱的倾国之色。
全诗用拟人对比和抑彼扬此的艺术手法,肯定了牡丹“真国色”的花界地位,真实地表现了当年牡丹花盛开引起京城轰动效应的情景,蕴含了诗人心中的理想人格精神。
牡丹是中国特产的名花,春末开花,花大而美。唐代高宗、武后时始从汾晋(今山西汾河流域)移植于京城,玄宗时犹视为珍品。此诗即写唐人赏牡丹的盛况。
关于此诗的创作时间与地点,由陶敏、陶红雨校注的《刘禹锡全集编年校注》根据诗中用李正封“国色”之语推测此诗为大和二年(828)至五年(831)作者在长安所作。
瞿蜕园的《刘禹锡集笺证》认为,此诗作于唐大和年间作者重入长安之时。
高志忠的《刘禹锡诗编年校注》认为,此诗与《浑侍中宅牡丹》作于同时。
吴钢、张天池《刘禹锡诗文选注》疑此诗为永贞革新时所作。
刘禹锡,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自言系出中山(治今河北定县)。贞元(唐德宗年号,785—805)间擢进士第,登博学宏辞科。授监察御史。曾参加王叔文集团,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被贬朗州司马,迁连州刺史。
后以裴度力荐,任太子宾客,加检校礼部尚书。世称刘宾客。其诗通俗清新,善用比兴手法寄托政治内容。《竹枝词》、《柳枝词》和《插田歌》等诗,富有民歌特色,为唐诗中别开生面之作。有《刘梦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