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手机版

天末怀李白原文翻译及赏析 天末怀李白古诗

更新时间:2023-05-29 14:40:24作者:未知

天末怀李白原文翻译及赏析 天末怀李白古诗

1、天末怀李白原文翻译及赏析:

⑴天末怀李白原文翻译:

凉风飕飕地从天边刮起,你的心境怎样呢?令我惦念不已。我的书信不知何时你能收到?只恐江湖险恶,秋水多风浪。创作诗文最忌讳坦荡的命途,奸佞小人最希望好人犯错误。你与沉冤的屈子同命运,应投诗于汨罗江诉说冤屈与不平。

⑵天末怀李白原文赏析:

首句以秋风起兴,给全诗笼罩一片悲愁。诗人说:时值凉风乍起,景物萧疏,怅望云天,此意如何?只此两句,已觉人海沧茫,世路凶险,无限悲凉,凭空而起。次句不言自己心境,却反问远人:「君子意如何?」看似不经意的寒暄,而于许多话不知应从何说起时,用这不经意语,反表现出最关切的心情。这是返朴归真的高度概括,言浅情深,意象悠远。以杜甫论,自身沦落,本不足虑,而才如远人,罹此凶险,定知其意之难平,远过于自己,含有「与君同命,而君更苦」之意。此无边揣想之辞,更见诗人想念之殷。代人着想,「怀」之深也。挚友遇赦,急盼音讯,故问「鸿雁几时到」;潇湘洞庭,风波险阻,因虑「江湖秋水多」。李慈铭曰:「楚天实多恨之乡,秋水乃怀人之物。」悠悠远隔,望消息而不可得;茫茫江湖,唯寄语以祈珍摄。然而鸿雁不到,江湖多险,觉一种苍茫惆怅之感,袭人心灵。

对友人深沉的怀念,进而发为对其身世的同情。「文章憎命达」,意谓文才出众者总是命途多舛,语极悲愤,有「怅望千秋一洒泪」之痛:「魑魅喜人过」,隐喻李白长流夜郎,是遭人诬陷。此二句议论中带情韵,用比中含哲理,意味深长,有极为感人的艺术力量,是传诵千古的名句。高步瀛引邵长蘅评:「一憎一喜,遂令文人无置身地。」这二句诗道出了自古以来才智之士的共同命运,是对无数历史事实的高度总结。

此时李白流寓江湘,杜甫很自然地想到被谗放逐、自沉汨罗的爱国诗人屈原。李白的遭遇和这位千载冤魂,在身世遭遇上有某些相同点,所以诗人飞驰想像,遥想李白会向屈原的冤魂倾诉内心的愤懑:「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

这一联虽系想像之词,但因诗人对屈原万分景仰,觉得他自沉殉国,虽死犹存;李白是亟思平定安史叛乱,一清中原,结果获罪远谪,虽遇赦而还,满腔的怨愤,自然会对前贤因秋风而寄意。这样,「应共冤魂语」一句,就很生动真实地表现了李白的内心活动。最后一句「投诗赠汨罗」,用一「赠」字,是想像屈原永存,他和李白千载同冤,斗酒诗百篇的李白,一定作诗相赠以寄情。这一「赠」字之妙,正如黄生所说:「不曰吊而曰赠,说得冤魂活现。」(《读杜诗说》)

这首因秋风感兴而怀念友人的抒情诗,感情十分强烈,但不是奔腾浩荡、一泻千里地表达出来,感情的潮水千回百转,萦绕心际。吟诵全诗,如展读友人书信,充满殷切的思念、细微的关注和发自心灵深处的感情,反复咏叹,低回婉转,沉郁深微,实为古代抒情名作。

2、天末怀李白创作背景:

此诗当作于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秋,和《梦李白二首》是同一时期的作品,当时诗人弃官远游客居秦州(今甘肃天水)。前二首诗中的怀疑总算可以消除了,但怀念与忧虑却丝毫未减,于是杜甫又写下《天末怀李白》表达牵挂之情。

本文标签: 古诗  原文  翻译  

为您推荐

天末怀李白原文翻译及赏析 天末怀李白古诗

1、天末怀李白原文翻译及赏析:⑴天末怀李白原文翻译:凉风飕飕地从天边刮起,你的心境怎样呢?令我惦念不已。我的书信不知何时你能收到?只恐江湖险恶,秋水多风浪。创作诗文最忌讳坦荡的命途,奸佞小人最希望好人犯错误。你与沉冤的屈

2023-05-29 14:40

2023年无为幼升小进度怎么查询? 无为市幼升小网上报名

8月21日——8月25日,无为市公办学校通过网上报名的学生家长可通过皖事通查询“录取通知书”。

2023-05-29 14:39

2023年无为市无城城区市直小学怎么报名?

2023年无城城区市直学校幼升小继续实行网上报名登记。家长通过皖事通或芜湖智慧教育应用平台的报名窗口上传报名信息。符合“两个一致”优先保障入学。

2023-05-29 14:38

磨刀不误砍柴工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意思)

1、磨刀不误砍柴工是一个成语,拼音为:mó dāo bú wù kǎn chái gōng,意思是磨刀花费时间,但不耽误砍柴。比喻事先充分做好准备,就能使工作加快。2、深入理解就是,要办成一件时,不一定要立即着手,而是先

2023-05-29 14:36

2023南昌高考爱心护考服务热线 南昌高考爱心车队报名电话

考生如遇突发事件可第一时间拨打以下四部电话:0791-86310577、0791-86310677、0791-86310877、0791-86310977。

2023-05-29 14:36

桃花源记写作背景 桃花源记写作背景简介50字

1、桃花源记写作背景:元熙二年(公元420年)六月,刘裕废晋恭帝为零陵王,次年,刘裕采取阴谋手段,用毒酒杀害了晋恭帝。这些不能不激起陶渊明思想的波澜。他无法改变、也不愿干预这种现状,只好借助创作来抒写情怀,以寄托自己的政

2023-05-29 1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