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手机版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翻译及启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文言文翻译)

更新时间:2023-06-14 07:00:37作者:未知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翻译及启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文言文翻译)

翻译

孟子说:“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利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比如一座方圆三里的内城,只有方圆七里的外城,四面包围起攻打它却不能取胜。所用四面包围的方式攻城,一定是得到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利,但是不能取胜的原因,是有利作战的天气时利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呀!

城墙不是不高,护城河不是不深,武器装备不是不坚固锋利,粮食供给不是不充足,守城一方弃城而逃的原因,是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所以说,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靠划定的边疆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强大。能实行“仁政”的君主,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能实行“仁政”的君主,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少。帮助支持他的人少到了极点,内外亲属也会背叛他。帮助支持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的人都会归顺他。凭借天下人都会归顺他的条件,去攻打连内外亲属都背叛他的寡助之君。所以君子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能够胜利。”

启示:告诉我们要得天下必先得民心,通过施行仁政来王天下,而不是单靠武力来争夺天下。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翻译及启示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原文

  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原文注释

  (1)三里之城:方圆三里的内城。

  (2)七里之郭:方圆七里的外城。郭:外城

  (3)环:围。

  (4)池:护城河。

  (5)如:比得上

  (6)兵革:泛指武器装备。兵,兵器。革,皮革制成的甲、胄、盾之类。

  (7)委而去之:弃城而逃。委,放弃。去,离开。

  (8)域民不以封疆之界: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靠疆域的边界。

  (9)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固,使...巩固。(动词的使动用法)

  (10)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器的锐利。

  (12)得道:指能够施行治国的正道,即行仁政。

  (13)至:极点

  (14)亲戚:内外亲属,包括父系亲属和母系亲属。

  (15)畔:通假字,同“叛”,背叛。

  (16)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所以能行仁政的君主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能胜利。君子,这里指能行仁政的君主,即上文所说的“得道者”。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翻译及启示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赏析

  中心论点即篇首两句。孟子提出三个概念:天时、地利、人和,并将这三者加以比较,层层推进。

  第一段作者提出中心论点用天时、地利、人和三者相互比较组成。中间两个“不如”相连,表示了递进关系,一个比一个重要。这样提出论点,更显得观点鲜明。

  第二段,论证“天时地利人和”。以设置占天时者不能攻破占地利者为例,比较“天时”于“地利”的重要。“三里之城,七里之郭”说明城小而难攻;“环而攻之”说明攻城者攻势强大,占有战斗的主动权;“而不胜”说明攻方失败。

战斗会以弱者胜、强者败告终,作者认为攻防之所以敢大军压境,是因为在“天时”上占了优势,但守方可凭借“地利”进行抵抗;攻方久攻不下,军心涣散,必然失败。这样令人信服地证明了“天时不如地利”这一论断的正确性。

  第三段,论证“地利不如人和”。以拥有良好的地理条件而终不能守为例,比较“地利”与“人和”的轻重。“城高”、“池深”、“兵革坚利”、“米粟多”指明了守方具有优越的“地利”条件,本可以取得战争的最后胜利。但结果却“委而去之”,原因就在于内部不“和”,有好条件也发挥不了作用,反被虽无“地利”而有“人和”的攻者战胜,这就有力地说明了“地利不如人和”的道理。

  第四段,作者用“故曰”二字,将上文提出的观点承接下来,展开论说。先用三个形式相同的否定定句说明“域民”、“固国”、“威天下”不能仅靠“天时”与“地利”的条件,从反面进一步强调了“人和”的重要性。作者正面意思就包含在下面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这个论断里。

这里所说的“道”,就是“仁政”。这个论断指出了“人和”的实质。接着又进一步推论,指出“寡助之至”会众叛亲离,而“多助之至”则天下归顺。一反一正,对比鲜明。最后以“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作结,将“人和”的重要意义论说得十分透彻,深化了文章的中心。

  文章脉络清晰,结构严谨,气势通畅。且运用大量排比,增强语势,使论证更有说服力。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创作背景

  选自《孟子·公孙丑下》,孟子出身于鲁国贵族,他的祖先即是鲁国晚期煊赫一时的孟孙。但当孟子出生时,他的家族已趋没落。春秋晚期的大混乱,使他们的家族渐趋门庭式微,被迫从鲁迁往邹。再以后历事维艰,到孟子幼年时只得“赁屋而居”了。孟子父母的状况,今已不可考。

流传下来的只知孟子幼年丧父,与母亲过活。为了孟子的读书,孟母曾三次择邻而居,一怒断机。孟子从40岁开始,除了收徒讲学之外,开始接触各国政界人物,奔走于各诸侯国之间,宣传自己的思想学说和政治主张。

孟子继承了孔子的“仁学”思想,提倡“以民为本”,“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反对兼并战争,他认为战争太残酷,主张以“仁政”统一天下。孟子“仁政”学说的理论基础是“性善论”。孟子说“侧隐之心,人皆有之。”他认为善性是人类所独有的一种本性,也是区别人和动物的一个根本标志。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作者介绍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邹国(今山东省邹城市)人,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儒家学说的继承和发扬者,有“亚圣”之称。受业于孔子之孙孔伋的再传弟子,是孔子之后战国中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和孔子的学术成就几乎同高,人们将他们合称为“孔孟”。

他曾游梁,说惠王,不能用;乃见齐宣王,为客卿。宣王对他很客气,可是也始终不用。于是孟子归而述孔子之意,教授弟子。孟子与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所著,为《孟子》七篇,南宋时朱熹开始将《孟子》、《大学》、《中庸》、《论语》合称为“四书”。

本文标签: 失道寡助  得道多助  原文  

为您推荐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翻译及启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文言文翻译)

翻译:孟子说:“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利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比如一座方圆三里的内城,只有方圆七里的外城,四面包围起攻打它却不能取胜。所用四面包围的方式攻城,一定是得到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利,但是不能取胜的原因,是有利作战的天气时利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呀!启示:告诉我们要得天下必先得民心,通过施行仁政来王天下,而不是单靠武力来争夺天下。

2023-06-14 07:00

于令仪不责盗文言文翻译注释(于令仪不责盗翻译注解)

翻译:曹州有个叫于令仪的商人,他为人忠厚不得罪人,晚年时的家道非常富足。有天晚上,一名小偷侵入他家中行窃,被他的几个儿子逮住了,发现原来是邻居儿子。于令仪问他说:“你一向很少做错事,有什么苦衷要做贼呢?”小偷回答说:“为贫困所迫罢了。”于令仪再问他想要什么东西,小偷说:“能得到十贯钱足够穿衣吃饭就行了。”注释:1、市井人:做生意的人,市井:经商。2、长(zhǎng、厚:年长而厚道。

2023-06-14 07:00

莎怎么读(莎怎么读 拼音)

1、shā本义:音译用字,用于女子人名。如娜塔莎。也用于地名。如莎车(在新疆)2、suō本义:莎草,即香附子,多年生草本植物。该文字在《汉书·司马相如传》和《射雉赋》等文献均有记载。3、常用词组:莎笼shā lóng用一

2023-06-14 06:54

西游记夺宝莲花洞概括 西游记夺宝莲花洞概括100字

1、魔王巧算困心猿 大圣腾那骗宝贝。悟空变老妖进洞,被吊起的八戒识出走了风声。银角大王与悟空大战。悟空抛出压从老妖处得的幌金绳将对手捆住。2、银角大王念松绳咒解脱,反用绳捆住悟空。 悟空变出钢锉,锉断绳子脱身。又变成小妖

2023-06-14 06:54

狐假虎威的意思和寓意(狐假虎威的意思和寓意二年级)

1、生活中比喻某些人仰仗或倚仗别人的权势来欺压、恐吓他人。2、这个故事告诫人们,要善于去伪存真,由表及里,步步深入,弄清真相,不然,就很容易被“狐假虎威”式的人物所蒙蔽。狐假虎威的故事中的狐狸凭自己的智谋逃出了虎口。但是

2023-06-14 06:51

蹚的意思(蹚的意思是什么)

1、蹚有践踏、 行走等意思。2、具体释义如下:在有水草或泥巴的地面行走。 践踏。用犁把土翻开,除去杂草并给苗培土。3、读音: tāng。4、组词:蹚路、蹚家、蹚道、蹚将、蹚水。5、笔画顺序:竖、横折、横、竖、横、竖、提、

2023-06-14 0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