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手机版

夜雨寄北这首诗的意思是什么(《夜雨寄北》的诗意是什么)

更新时间:2024-06-04 10:00:57作者:未知

夜雨寄北这首诗的意思是什么(《夜雨寄北》的诗意是什么)

意思:你若问我归家的日期,我还没有定期!今夜巴山淅沥的秋夜,却已涨满秋池。几时才相会共剪红烛,在那西窗之下?再来细诉今夜巴山中,这听雨的情思。

《夜雨寄北》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诗作。这是作者身居异乡巴蜀时以诗的形式写给远在长安的妻子(一说友人)的复信。此诗开头两句以问答和对眼前环境的抒写,阐发了孤寂的情怀和对对方的深深思念。

夜雨寄北这首诗的意思是什么

  《夜雨寄北》原文

  夜雨寄北

  唐·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夜雨寄北》赏析

  这是作者身居异乡巴蜀时以诗的形式写给远在长安的妻子(一说友人)的复信。

  此诗开头两句以问答和对眼前环境的抒写,阐发了孤寂的情怀和对对方的深深思念。后两句设想来日重逢谈心的欢悦,反衬今夜的孤寂。

  诗即兴写来,写出了作者刹那间情感的曲折变化。语言朴实,在遣词、造句上看不出修饰的痕迹。与李商隐的大部分诗词表现出来的辞藻华美,用典精巧,长于象征、暗示的风格不同,这首诗质朴、自然,同样也具有“寄托深而措辞婉”的艺术特色。

  全诗构思新巧,跌宕有致,言浅意深,语短情长,具有含蓄的力量,千百年来吸引着无数读者,令人百读不厌。

《夜雨寄北》作者介绍

  李商隐,唐代诗人。字义山,号玉溪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开成进士。曾任县尉、秘书郎和东川节度使判官等职。因受牛李党争影响,被人排挤,潦倒终身。所作咏史诗多托古以讽时政,无题诗很有名。

擅长律绝,富于文采,构思精密,情致婉曲,具有独特风格。然有用典太多,意旨隐晦之病。与温庭筠合称“温李”,与杜牧并称“小李杜”。

夜雨寄北这首诗的意思是什么

《夜雨寄北》注释

  ⑴寄北:写诗寄给北方的人。当时诗人在巴蜀,他的亲友在长安,所以说“寄北”。

  ⑵君:对对方的尊称,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您”。归期:指回家的日期。

  ⑶巴山:泛指重庆一带的山。重庆古代属巴国。

  ⑷何当:何时能够。盼望之词。共:副词,用在谓语前,相当于“一起”。剪西窗烛:剪烛,剪去燃焦的烛芯,使灯光明亮。这里形容深夜秉烛长谈。

  ⑸却话:回头说,追述。却,一说还,再。

  《夜雨寄北》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李商隐滞留巴蜀时寄怀长安亲友之作。从诗歌的内容和所表现的情感来看,被怀念的当是与作者关系非常亲密的人。因为长安在巴蜀之北,故题作《夜雨寄北》。

本文标签: 夜雨  这首诗  原文  

为您推荐

夜雨寄北这首诗的意思是什么(《夜雨寄北》的诗意是什么)

意思:你若问我归家的日期,我还没有定期!今夜巴山淅沥的秋夜,却已涨满秋池。几时才相会共剪红烛,在那西窗之下?再来细诉今夜巴山中,这听雨的情思。《夜雨寄北》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诗作。这是作者身居异乡巴蜀时以诗的形式写给远在长安的妻子(一说友人)的复信。此诗开头两句以问答和对眼前环境的抒写,阐发了孤寂的情怀和对对方的深深思念。

2024-06-04 10:00

寒食古诗的意思 寒食古诗的意思翻译

意思:春天的长安城里没有一处不飞舞着落花。在寒食节这天,东风把皇宫中的柳丝吹得倾斜。寒食节本应禁火,但黄昏时皇宫中却传赐蜡烛燃火,那蜡烛的轻烟飘散在近幸大臣之家。《寒食》是唐代诗人韩翃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生动地描摹出寒食节时皇城的蓬勃春景和皇室的雍容富贵,不仅是节日礼俗的真切再现,更是盛世欢歌的具体刻画。

2024-06-04 10:00

长征精神怎么理解 何谓长征精神

1、长征精神的意思是指长征途中的吃苦耐劳和勇往直前的精神。2、一次次的绝地逢生,一次次的转危为安,红色大军在70年前的那个十月胜利会师的时候,党所领导的这些红色战士,不仅谱就了长征这样举世罕见的伟大史诗,而且铸就了无与伦

2024-06-04 09:37

如何理解幼儿园与家庭社区合作对幼儿发展的意义 对幼儿发展的意义

1、与家庭合作的意义: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担负着繁衍和养育后代的重要功能,每个个体从一出生就与特定的家庭产生了紧密的联系,对孩子的健康和全面发展有着重要价值。2、幼儿园与社区合作科扩展教育资源与教育空间,有利于幼儿健康成长

2024-06-04 09:35

本科一批和二批有什么区别吗(本科一批和二批是啥意思)

1、招收院校不同 本科一批主要是大部分211工程、985工程大学或是部分高水平的省属重点大学、省部共建大学本科录取阶段,本科二批通常是是部分省属和普通公办本科院校的本科录取阶段,本科三批是民办高校和独立学院本科录取阶段

2024-06-04 08:44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作者(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作者简介及写作背景)

1、作者是尼古拉·阿耶克塞耶维奇·奥斯特洛夫斯基(1904—1936),苏联无产阶级革命作家,出生于乌克兰一个普通工人家庭,12岁开始劳动生涯,15岁加入共青团,参加过保卫苏维埃政权的国内战争。2、1920年因伤重转业,

2024-06-04 0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