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手机版

赋得古草原送别整首诗(赋得古原草送别 全诗)

更新时间:2023-06-13 09:01:06作者:佚名

赋得古草原送别整首诗(赋得古原草送别 全诗)

  赋得古草原送别整首诗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赋得古原草送别》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成名作。此诗通过对古原上野草的描绘,抒发送别友人时的依依惜别之情。

  《赋得古原草送别》翻译

  古原上长满茂盛的青草,年年岁岁枯萎了又昌荣。

  原野上的大火无法烧尽,春风一吹它又遍地滋生。

  远处的春草侵占了古道,阳光下的绿色连着荒城。

  我又在这里送友人远去,萋萋芳草尽是离别之情。

  《赋得古原草送别》注释

  ⑴赋得:借古人诗句或成语命题作诗。诗题前一般都冠以“赋得”二字。这是古代人学习作诗或文人聚会分题作诗或科举考试时命题作诗的一种方式,称为“赋得体”。

  ⑵离离:青草茂盛的样子。

  ⑶枯:枯萎。荣:茂盛。野草每年都会茂盛一次,枯萎一次。

  ⑷远芳:草香远播。芳,指野草那浓郁的香气。侵:侵占,长满。

  ⑸晴翠:草原明丽翠绿。

  ⑹王孙:本指贵族后代,此指远方的友人。

  ⑺萋萋:形容草木长得茂盛的样子。

  《赋得古原草送别》赏析

  前四句侧重表现野草生命的历时之美,后四句侧重表现其共时之美。全诗章法谨严,用语自然流畅,对仗工整,写景抒情水乳交融,意境浑成,是“赋得体”中的绝唱。“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二句作为一种“韧劲”而有口皆碑,传诵千古。

赋得古草原送别整首诗

  《赋得古原草送别》创作背景

  《赋得古原草送别》作于唐德宗贞元二年(786)、三年(787)间,是白居易少年时准备应试的试帖诗习作。按科考规矩,凡限定的诗题,题目前必须加“赋得”二字,作法与咏物诗相似。

  《赋得古原草送别》作者介绍

  白居易,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生于河南新郑,其先太原(今属山西)人,后迁下邽(今陕西渭南东北)。贞元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元和年间任左拾遗及左赞善大夫。后因上表请求严缉刺死宰相武元衡的凶手,得罪权贵,贬为江州司马。

长庆初年任杭州刺史,宝历初年任苏州刺史,后官至刑部尚书。在文学上,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其诗语言通俗。有《白氏长庆集》传世。

本文标签: 草原  古诗  首诗  

为您推荐

赋得古草原送别整首诗(赋得古原草送别 全诗)

整首诗: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赋得古原草送别》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成名作。此诗通过对古原上野草的描绘,抒发送别友人时的依依惜别之情。

2023-06-13 09:01

只缘身在最高层出自哪首诗(只缘身在最高层和自缘身在最高层哪个好)

“只缘身在最高层”出自《登飞来峰》,此诗是北宋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全诗表达了诗人朝气蓬勃,对前途充满信心的思想感情。

2023-06-13 09:00

焚鼠毁庐解释(焚鼠毁庐原文)

1、翻译:越地有个独居的男子,棒扎茅草做成房屋,努力耕作得到食物。时间长了,豆类粟米盐和奶酪,都不需靠别人(自力更生)。曾经老鼠成患,白天都成群结对地行动,夜晚就磨牙和吱吱的叫声直到早晨。那男子一直为之事烦恼。2、一天喝

2023-06-13 08:15

孟子的核心思想 孟子的核心思想是仁

1、性善说,是孟子思想的基石,它贯穿于整个思想体系之中。为人的自我修养、自我完善提供了可能;为用教育的方法来解决人的问题乃至社会问题,提供了理论依据。他主张人生来都是善良的,都具有“四心”,即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

2023-06-13 08:13

方向的知识 关于位置与方向的知识

1、地理学上所讲的方向和平时所说的方向不完全一样,它主要指东、西、南、北四个方位。2、东是与地球自转一致的方向,西是与地球自转相反的方向,东西向也是纬圈的方向。东西方向地球上的方向是没有尽头的,如果我们沿着纬线方向自某地

2023-06-13 08:11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完整诗句

诗句: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出自南唐后主李煜所作的《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这是作者被囚于宋国时所作。词中的缭乱离愁不过是他宫廷生活结束后的一个插曲,由于当时已经归降宋朝,这里所表现的是他离乡去国的锥心怆痛。

2023-06-13 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