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手机版

险企积极布局养老赛道(保险公司布局养老)

更新时间:2023-06-21 11:40:16作者:未知

险企积极布局养老赛道(保险公司布局养老)

  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议题。在应对人口老龄化的过程中,保险业如何发挥自身优势应对挑战?业内专家认为,我国养老领域仍存在突出矛盾,可从政策、制度、产品等方面进一步推动保险业参与养老金融的发展,保险公司应发挥自身优势,打造养老金融核心能力。

  养老需求日益多元化

  近年来,伴随着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等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的快速发展,我国养老机构数量迅速增长,养老意识的普及也让养老服务需求进一步升级。同时,涵盖养老金融、养老保险、养老互联网等在内的养老生态圈也在逐步成型。这些都为多元化养老奠定了基础。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2.8亿人,占全国人口的19.8%,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2.1亿人,占全国人口的14.9%。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制度,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针对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国家持续推出多项政策措施促进养老事业和老龄产业发展,从养老保障制度建设入手,提出了“老有所养”的解决方案。

  2022年11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等多部门联合发布《个人养老金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在36个城市或地区先行试点个人养老金制度,推进我国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建设。个人养老金制度的出台从顶层设计层面明确了发展养老金融的重要性及发展空间,养老金融产品发展取得明显成效。人社部数据显示,截至今年5月25日,个人养老金参加人数已达3743.51万人,运行平稳有序。

  “在金融领域,保险虽然体量不大,但在经济社会中发挥着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的功能作用,可以全方位服务中国式现代化。”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会长于华表示,我国应加快商业养老保险、长期护理保险创新,大力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障,参与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完善社会治理体系,提升服务水平。

  在保险服务养老方面,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董事长白涛表示,一方面,保险补偿了老年人养老支出,例如长期护理保险、大病保险等保险产品就发挥了经济补偿的保险保障功能;另一方面,保险公司发挥养老资管优势,提供职业年金、企业年金等受托服务,为养老财富保值增值提供了保障。目前,我国保险机构已经成为养老资金管理的主力军。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中国人寿、泰康保险、大家保险等多家保险机构正在布局多层次养老社区,主要采用保险+养老服务的模式。一些中小保险机构则通过居家养老服务、旅居养老等方式切入养老金融领域。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保险业已在30多个城市建设的养老床位超过了13万张,普惠养老项目正在多个城市陆续试点经营。

  对于保险业在养老金融领域未来的布局,白涛认为,保险姓保,还是要聚焦到保险公司主责主业上,把自己的事情做好。重点把自身职责范围内的养老事业做强做优做大,做强经济补偿,突出保值增值,强化服务对接,延伸服务范围。把养老服务标准和相关服务高效对接起来,希望未来高科技领域能很好延伸到养老服务社区,进家庭、进千家万户、进机构,更好服务养老社会的发展。

  “总的来看,养老产业是我国经济增长的新增长点。”白涛表示,养老产业链条很长,涉及人数众多,且持续时间很长。这种情况下就业容量很大,同时养老产业跨金融、地产、医疗、药品、娱乐多个领域,很强的经济拉动效应,是未来很好的经济增长点。

  数字经济赋能养老金融

  在数字经济时代,技术变革为养老金融发展赋予了更丰富的内涵,养老金融也在技术赋能之下走上发展的“快车道”。

  “近年来,第三支柱养老金融依托万物互联、数据驱动等数字技术应用快速发展。其特征是,数字化技术将持续提高个人养老金融发展的数字化、网络化与智能化水平,重塑养老金融的营销、产品和服务的形态。”原中国保监会副主席周延礼近日公开表示。

  “数字化养老金融产品创新是方向。”周延礼认为,在数字技术赋能营销方面,金融机构可以基于海量数据资源挖掘客户需求,对客户进行精准画像,根据客户不同需求偏好有针对性地提供养老金融产品。在资产配置方面,数字技术应用可以实现养老金资产期限、风险、产品类型的智慧化匹配,着眼不同生命周期阶段客户养老财富管理安全性、收益性、流动性要求设计个性化养老金融产品,实现资金的保值增值。

  此外,金融机构还可以利用数字化技术不断完善服务终端,向企业、机构、个人客户提供最适配的服务渠道。在服务方式上,金融机构通过综合化服务平台,整合商业养老保险、养老储蓄、养老理财、养老目标基金等多种类型的养老金融产品,提供全生命周期、全图谱的养老金融解决方案。同时,利用人工智能、人脸识别、视频认证等新技术提升服务自动化水平,实现服务的提质增效。

  以中国人寿养老险公司为例,该公司新一代数据中台实现了各领域数据的全面整合与互联互通,为销售、服务、投资、风控等提供安全高效的数据服务,通过对海量数据进行价值挖掘和关联分析,为洞察客户需求、推动业务创新、实现科学管理提供了重要支撑。目前,该公司职业年金代理人监督管理系统覆盖率超过80%,97%机构客户使用了网上服务平台,个人客户业务线上化率达100%。

  数字化运营是养老金融业务高质量发展的基础。金融科技帮助养老金融管理机构将管理标准、管理流程与系统功能相结合,实现人为驱动向系统智能驱动升级,为打造专业化投资能力和加强全面风险控制提供了有力支持。

  机遇与挑战并存

  在从业者看来,我国正面临的老龄化加速现状既意味着巨大的挑战,但对于养老金融的发展也是巨大的机遇。据国家卫健委测算,预计“十四五”时期,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总量将突破3亿,占比将超过20%,进入中度老龄化阶段。2035年左右,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突破4亿,在总人口中的占比将超过30%,进入重度老龄化阶段。

  面对老龄人口的极速上升和社会养老资源的不足,白涛表示,养老服务供给总量不够,养老供需对接不顺畅,专业人员匮乏和养老金融领域配套政策不协调是目前我国养老领域面临的突出矛盾。此外,我国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中第三支柱的发展也不及预期。

  事实上,在第三支柱方面,去年开始正式实施的个人养老金制度被认为是发展第三支柱的“强心针”。然而,个人养老金制度实行半年后,业内有些评价是“并未达到预期”。

  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3月,已有3038万人开立个人养老金账户,但其中仅900多万人完成了资金储存,储存总额182亿元,人均储存水平2022元,离每人每年的12000元缴存上限相距甚远。

  有这么好的制度安排,为什么出现只开户不缴费的现象呢?业内人士认为,政策激励层面不够、产品吸引力不强是主要原因。具体来说,在政策激励层面,由于个人所得税有起征点,对于中低收入者来说,不建立个人养老金个人账户时不用缴税,建立了之后领取阶段反而要缴3%的税,挤出效应明显。

  在产品方面,目前银行养老储蓄类、保险类、理财类、基金类等个人养老金专属产品已经超过660只,分散在不同银行平台上。普通消费者大多对于这些产品的风险和收益情况以及产品针对性并不了解。因此,金融机构有必要针对不同的风险偏好和不同年龄段人群,设计针对性更强的产品。

  挑战背后是机遇,保险公司又该如何抓住机会?中国太平洋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傅帆表示,保险业应该把握自身特点,专注专业,构建三大核心能力。第一,发挥保险业务优势,筑牢保障底线。保障是保险的本源,商业养老险能科学规划养老资金,也能提供保证收益以及失能赔付。第二,发挥社会管理职能,保险服务能助力风险减量。近年来,“产品+服务”模式已经成为行业共识,未来还将在支付与服务的衔接上打造体验。第三,发挥资金融通功能,保险资金规模大、期限长,来源平稳,可以充分利用这些特点和康养产业的长周期之间进行匹配,探索产业链投资,构建养老的大生态。

  多位专家表示,保险业参与养老保障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在养老金的储备、养老产业的培育以及人才护理、服务标准建设等方面共同发力,才能更好推动养老产业的健康发展。(记者 武亚东)

本文标签: 赛道  布局  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