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拾光影城&泼水电音节”游玩指南
2024-08-03
更新时间:2024-08-03 11:17:14作者:佚名
广州余荫山房景点介绍
1、红雨绿云景观
园中二门有一副名联,为山房故主邬彬所撰,名士陈允恭所书。上联“余地三弓红雨足”,“弓”即是箭,古人以一箭之地来比喻一百步的距离,意指这座园林的面积很小,只不过是三百步距离而已。“红雨”狭指深柳堂前的炮仗花,盛花期时开花一串串,池塘落英缤纷,状如一片红雨,蔚为壮观。泛指整座园林,四时花果不断,姹紫嫣红,非常美丽。
下联“荫天一角绿云深”则把园内绿树成荫,清幽雅静的环境和岭南园林“高树深池”的传统技法表现得淋漓尽致,深刻描写了本园植物造景的最佳效果。
2、浣红跨绿桥廊景观
园内有一泓池水,池中荷叶匍匐,莲池之上,横卧一座廊桥,造型小巧玲珑,全长只有20米,但它把桥、廊、亭、栏巧妙组合,有如一体成型,十分精致。该廊桥把园区分隔成东西两部分。西部“红雨”,东部“绿云”,故名“浣红跨绿”。据传该廊桥是参考“海山仙馆”的“柳波桥”而建,被誉为岭南园林最经典的造型,成为本园标志性景观。廊桥的廊檐下和廊柱用镂空图案花纹的木雕挂落装饰。游廊两侧栏杆做有背靠,即可休息,又能观景,可谓匠心妙用。透过游廊拱桥,隐约看到水榭、迭石与树木,层层景色增添了迷离之感,起到了幽邃的效果。
3、深柳堂(深柳藏珍景观)
深柳堂是园主会客之所,取名沿自唐诗“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句。它是余荫山房的主体建筑,形制歇山,堂外开阔廊檐和庭阶直透池面,外表华丽,内部装饰精细,富有岭南建筑风格特色。堂前的铸铁花棚架,缠绕着炮仗花古藤,枝叶茂盛。堂前有柱联:“鸿爪为谁忙,忍抛故里园林,春花几度,秋花几度;蜗居容我寄,愿集名流笠屐,旧雨同来,今雨同来。”
4、临池别馆
临池别馆,原是书斋,为硬山顶建筑,前临四方荷池。古时候的文人雅士以墨砚为“池”, 蘸砚挥毫称为“临池”。因此用“临池”来命名这馆舍真是精妙绝伦。馆内朴素简洁,与深柳堂形成鲜明对照。外观新颖,明间以细密的冰纹花隔断涂金假窗装饰。为适应岭南地区台风频袭的特点,屋顶不陡,屋面线平直,以减少受风面,建筑形象简朴中显出典雅。廊檐柱联:“别馆恰临池洗砚有时鸥可狎,回廊移步月寻诗不觉鹤相随。”想当年,园主人在月色溶溶,风送荷香的清夜,广邀文友,寻诗觅句,是何等惬意!
5、卧瓢庐
卧瓢庐为硬山顶风火墙建筑,是园主人专为宾友憩息而设的小庐舍。庐中陈设简朴,窗户设计别开生面。北面是一排百叶窗,有通风采光功能。南面是一排镌嵌着蓝白相间的玻璃满州窗,透过蓝色玻璃的重迭变换,观看窗外的景色,就能观赏到南方难得一见的“千里冰封”和“香山红叶”景致;若把窗户全部打开,看到的是自然的春夏季节。
6、玲珑水榭
玲珑水榭为八角卷棚歇山顶建筑。窗户八面开启,玲珑通透,置身水中,是园主人邀集骚人墨客挥毫雅叙的地方。因使用功能需要,所以体量较大,反映了岭南园林文化务实的特点。榭内设八条檐柱四条金柱,均用坤甸木制成,具有很强的观赏性和研究价值。启窗向外观赏四周景物,清晰可见。月夜时分,里暗外明,修竹长影,有若国画,美不胜收。榭中有园主人亲笔撰写的对联:“每思所过名山,坐看奇石皴云,依然在目;漫说曾经沧海,静对明漪印月,亦足莹神。”
7、善言邬公祠
余荫山房既是岭南园林文化精品,又是岭南宗祠文化、书院文化的代表,以园主邬彬之父邬拜飏为先祖的善言邬公祠,建筑凝重,外观庄严肃穆,建筑布局是面宽三间,进深三间,其规模、构件、对联、匾额的内容等,都有着浓厚的宗族文化色彩。享堂内还陈列着一副难得一见的圣旨木刻匾,为清咸丰皇帝诰封园主人邬彬及其父亲、祖父为通丰大夫(从二品),诰封园主祖母、母亲和妻子为夫人的三道圣旨。除了堂内的布局考究外,屋脊上也用了大量的灰塑装饰,图案精美,寓意深刻。
8、瑜园
园主人的第四代孙邬仲瑜于1922年添建了“瑜园”,以作息居宴客之所,其子女亦曾在瑜园居住。瑜园与余荫山房并在一起,起到了辅弼作用。瑜园的平面可分为三部分,入口大门设在南面,面对村内的街巷,南门进入后有门厅、正厅;正中部分为船厅,建有两层,首层是客厅,分前后两舱,两舱之间用木雕门罩分隔。瑜园以船厅为中心,底层船厅外有小型方尺一个,建筑平面迂回曲折,内有桥、亭、池、馆,有观音堂、罗汉堂等。观鱼桥与船厅相映成趣,游人及此无不驻足留连。二楼设书房、居室。自二楼平台上俯视,园内景色及余荫山房的亭榭台阁及山石池水,均可饱览无遗,实为借景的成功范例。
9、后花园
后花园为园中小苑,内设曲水流觞及象棋残局,遍植岭南佳果。迭泉小瀑,流水潺潺,春来虫喧蛙叫,夏日荔熟蝉鸣,一派自然生态景象,令人徘徊流连,不忍舍去。
10、文昌苑
文昌苑以中华文昌文化为主线,继承余荫山房的造园技法,营造“以水居中、每周以楼、高树深池、柳影樨香”的园林形态,造就“文昌飞阁”和“挂榜青山”两大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