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手机版

淮山排骨汤的功效与作用 莲藕百合淮山排骨汤的功效与作用

更新时间:2022-11-27 02:34:22作者:admin

淮山排骨汤的功效与作用 莲藕百合淮山排骨汤的功效与作用

淮山排骨汤是一种用淮山和排骨一起炖成的汤品,味道鲜种种带甜,并且营养成分比较高,食用对人体有很多的好处,那么淮山排骨汤的功效与作用有什么呢?

增强免疫力

淮山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再加上排骨中丰富的蛋白质,可以调节体液免疫的强度,并且为体液免疫合成抗体提供足够的原料;再加上丰富的蛋白质可以增强上呼吸道粘膜的抵抗力,因此有增强免疫力的作用。

补肾益精

淮山排骨中的淮山和排骨都入肾经,并且淮山味甘,有滋补的作用,一起食用可以补肾。同时排骨中含有的锌元素可以促进性腺的生成;含有的蛋白质可以促进精子的生成,因此喝淮山排骨汤有补肾益精的作用。

健脾胃

淮山排骨中的淮山和排骨都入脾经,一起食用可以加强健脾的作用;同时淮山中的粘液蛋白和排骨中的蛋白质都有强健胃粘膜的作用,可以增强胃部的抵抗力,因此一起食用可以健脾胃。

滋阴润肺

淮山性平,味甘,入肺经,有滋补肺部的作用,而排骨中的骨髓性寒,有益髓滋阴的作用,因此和淮山排骨汤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滋阴,因此淮山排骨汤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肺部燥热导致的不适。

保护心脑血管

淮山中含有的多糖可以促进血糖降低,含有的纤维素可以包裹淀粉成分,降低血糖的升高速度,并且排骨中含有的脂溶性维生素A和维生素E可以增强血管壁的弹性和耐受力,有降血压的作用,因此喝淮山排骨汤可以保护心脑血管。

淮山排骨汤的适宜人群和禁忌人群

适宜人群

1、淮山排骨汤营养丰富,一般人群皆可食用。

2、淮山排骨汤特别适合需要促进骨骼健康,身体虚弱的人群食用。在《纲目》上表示:服之补骨髓,益虚劳。

3、淮山排骨汤适合需要补肾益精的人群食用,《随息居饮食谱》上表示:补髓养阴,治骨蒸劳热,带浊遗精,宜为衰老之馔。

禁忌人群

1、淮山排骨汤含有较多的脂肪和蛋白质,因此高血脂、高胆固醇、消化功能不佳、胆囊疾病的人群不宜多食。

2、痰湿体质、湿热体质食用滋补性较强的淮山排骨汤会加重不适,因此不建议食用。

3、淮山和排骨虽然不是常见的过敏原,但是有些人群食用之后还是会出现过敏的情况,这些人群也不能食用淮山排骨汤。

淮山排骨汤的做法

材料

淮山、红枣、排骨、葱段、姜片、盐、鸡精、枸杞。

做法

1、排骨剁小块洗净,淮山去皮切滚刀块。

2、排骨如凉水锅中,将血沫焯出,清洗干净。

3、锅中放清水烧开后放入排骨、葱段、姜片、绍酒煮30分钟。

4、煮好后加入淮山、小枣、盐、鸡精、调味再煮20到30分钟。

5、待淮山完全熟透变软之后,放入适量枸杞,搅拌均匀即可出锅。

为您推荐

蜂蜜小麻花的做法(蜂蜜小麻花的家常做法)

1、低筋面粉100克,黄油20克,蜂蜜30克,鸡蛋液20克,糖粉15克,泡打粉1克。2、黄油软化,加入糖粉、蜂蜜搅拌均匀。3、分次加入鸡蛋液,每次搅拌均匀再加入下一次。4、加入提前过筛并混合好的低粉和泡打粉。5、用刮刀搅

2023-04-12 16:59

竹筒饭的家常做法(竹筒饭的家常做法,好吃)

1、准备材料:山栏香米750克、青竹筒1节。2、取竹(要嫩竹,两端留节)1节,在竹节一端打洞(直径1.5厘米的圆眼)。3、将大米淘洗后,从洞孔装进竹筒内,加入清水750毫升,放在火堆上烧烤,视竹筒孔冒热气,简中水烧沸后,

2023-04-12 16:58

酱焖扁豆(酱焖扁豆的做法)

1、食材:宽扁豆450克、五花肉150克、香辣酱20克、黄酱10克、鲜酱油10克、鸡粉2克、葱花20克、姜末15克、八角2克、黄酒10克、花生油15克。2、先切宽扁豆,五花肉。3、先把香辣酱、黄酱、鲜酱油混合。4、放入少

2023-04-12 16:57

黄豆酱焖鱼块(黄豆酱焖鱼块的做法)

1、主料:鱼块600克2、辅料:植物油50克,黄豆酱100克,红椒丝10-20克,大料2克,白糖5克,味精1克,水淀粉25克,蒜共计50克,料酒5克,醋5克。3、制法:鱼块洗净,将油烧热后放入蒜和黄豆酱、大料,待出香味后

2023-04-12 16:57

清蒸香菇猪肉丸(清蒸香菇猪肉丸子的做法)

1、食材:猪绞肉(706克、白萝卜(1只)、干香菇(6小朵)、葱(1支)、枸杞(1汤匙) 腌料:料酒(1/2汤匙)、鸡粉(1/2汤匙)、白胡椒粉(1/6汤匙)、生粉(2汤匙)、麻油(1/2汤匙)、盐(1/3汤匙);调料:

2023-04-12 16:55

干煸牛腩(干煸牛腩的做法大全)

1、将牛腩肉洗净,放入沸水锅内煮至断生,捞出。 、2、沥水后的牛肉切成小方块,每块重约20克。3、炒锅用中火烧热,下油,放入蒜、姜、豆瓣酱爆香,下牛腩略煸,煮黄酒,加二汤、老抽、生抽、精盐、白糖、八角末、陈皮末,煮约2分

2023-04-12 16: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