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比选股口诀 换手率选股口诀
2024-06-07
更新时间:2024-06-07 18:06:51作者:佚名
我们都知道时钟走一圈有12个数字,当时针走完两圈就代表是24小时过去了,是新一天的开始。然而,你又是否想过为什么是24而不是23或25,又或者不干脆用10呢?
现代科学里,时间的国际单位(SIunit)是秒。1秒的长度有精确定义:铯-133(cesium-133)原子基态的超精细结构(hyperfinestructure),当进行量子跃迁时释放的电磁辐射频率的9,192,631,770个周期的时间长度。秒是七个物理基础单位之一。
一天24小时可能源自古埃及文明。古埃及的人在一年之间变化的夜空中发现了24颗明亮的星,刚好能够把整晚分成24等份。由于埃及接近赤道,黑夜长度大约是12个小时,但不要以为一晚只能看见12颗星!由于星星会东升西落因此在埃及的一年中任何时刻,都能看见18颗星(剩下的6颗位置接近太阳因而看不见)。而且,头尾各3颗星都出现在日出或日落时候,需能看见但因太阳光的关系而很难看见,因此真正容易看见的只有黑夜中的12颗星。所以,他们把夜间划分成12等份(注意不是11,只要12颗星放于每份的中央即可),亦按照此习惯把日间分为12个等份。
不过在日间看不见星星,古埃及人如何得知时间?原来,他们会在日间使用一种称为日晷(sundial)的仪器(这个观测日影记时的仪器我们音更改还是比较熟悉的)。
日晷
这是一种把一个“人”字体垂直放在一个圆盘上的仪器,太阳光照射下来,便会在圆盘上投射出阴影,阴影指的数字就是日间的时间。在晚间,除了使用12颗星之外,也有一种比较可靠的计时方法,就是利用放在特制水桶中的水位高度来显示出夜间的12等份。
早晚各分为12等份亦有可能来自另一个原因。古埃及人采用的是12进制而非现在我们所使用的10进制。有些历史研究指出,他们可能习惯用拇指数数目,而其他4只手指各有3节,因此就等于12了。因此,一天24等份刚好等于两只手除了拇指之外的指节数目,所以这亦可能是他们采用24这个数字的原因。
不过在未来,一天可能会有25小时,甚至更久呢!因为月球所引起的潮汐,海水会与地球摩擦,使地球的自转速度减慢。大约每5万年地球自转就会减慢1秒。因此,在大约1亿8千万年以后,我们一天就能有25小时用了!同样道理,在大约14亿年前,地球的自转比现在快多了,当时一天可是只有18小时呢!原来,一天并不一定就是24小时的啊。
只不过,如果一天被分为24等份,为什么1小时和1分钟却被分成60等份?这就与古巴比伦人使用60进制有关。对古巴比伦人来说,60是个非常方便的数字,因为它能够被非常多日常需要用到的数目字除尽:1、2、3、4、5、6、10、12、15、20、30。这对于表达一个数字的分数很有用。
这个习惯被流传到古希腊。事实上,小时和分钟被分为60等份的做法,与西方科学和数学之中把角度分为360等份有关。测量地球周长的古希腊科学家埃拉托色尼(Eratosthenes)首先把一个圆形分成60等分。之后希帕克(Hipparchus)把这定义推广为360等份。最后,为了量度比1度更小的角度,古希腊人把1度再分为60角分、1角分再分为60角秒。
角分的拉丁文是partesminutaeprimae,意即“第一分割”,英文译作firstminute,渐渐简称成minute,即我们说的角分或分钟。角秒的拉丁文partesminutaesecundae,意思就是“第二分割”,即是secondminute,之后就简称second,即我们说的角秒或秒。不过直到16世纪末发明机械时钟之前,普罗大众基本上都不使用分钟和秒钟。
总结来说,“从上而下”把1天分为24小时,是古代天文学和度量衡传统而来。“从下而上”由定义1秒到60秒为1分钟、60分钟为1小时,再反过来把1天时间的长度定义为24x60x60=86,400秒,则是现代科学的做法。
注:可参考国际度量衡局(BIPM)对秒的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