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舰”火箭三次试飞发射升空,马斯克发声:达到环绕速度,祝贺SpaceX团队!
2024-03-15
更新时间:2024-03-15 00:06:45作者:未知
“设计师花了一百多万爆改西北农村老人的住宅,最后钱和房子都覆水难收”,走在路上,河豚君的耳边至少传来了三次类似的谈论。从线上到线下,家装类节目《梦想改造家》几乎从“梦改”变成了“梦毁”。
河豚影视档案走访了多方发现,无论是业主、设计师还是观众,都在这档节目中拥有着各自的隐形剧本,业主希望获得知名设计师低价改房、设计师通过上节目给履历增值、观众则通过节目完成一场想象。而节目组则通过这样的剧情走向,把控着背后的套路。
曾经,每一季都有七千位左右的观众为其打出高分,但走到第八个年头,节目在主题上的套路设置也在不断升级,单纯的故事煽情不足以满足受众,于是将更多的触角伸到了各类社会议题中。西北农村住宅改造争议,正是在此类主题呈现上的套路失控。
《梦想改造家》一度是家装改造类节目的典范,并且在最新播出的一期中,也依然回到了正常水平。但事实上,在这次舆论风波中,折射出来的是住宅对于各方重要性的演变、家装类主题内容的逐渐枯竭、以及情感和人文关怀的必要性。而在这些东西背后,是一个个套路的叠加呈现。
《梦改》对“特例”的选择极大程度的发挥了家装类综艺的优势。
北京卫视有一档针对北京市内家庭的家装改造类节目《生活+》,类似于区域性的《梦改》,曾参加过改造的业主告诉河豚君,光是排队就排了半年多。而立足于全国范围内的《梦改》,筛选的样本数量则更为庞大。
争先恐后报名的业主们,不仅希望能够获得知名设计师的改造,更吸引他们的是性价比。这里也就是第一个套路,即业主对低价改房的渴望。
参加《梦改》的业主们首先可以获得5000元/户的装修基金,剩下的很多是依靠节目组的赞助商提供,设计师免费,所以整套房屋改造需要业主支付的几乎只剩下人工费。这对需要改造房子的普通家庭来说,几乎只赚不赔。
从每一季的内容可以看到,节目组所筛选的特例,一般包括空间逼仄、人口众多的住宅改造,胡同、四合院、洋房、城中村、地震废墟等特殊住宅的改造,针对自闭症、阿兹海默症等特殊群体的住宅改造。这里可以看到第二个套路,即对节目组来说,需要空间的极致或故事的极致,这样能达到一种最基本的戏剧效果。
而一般情况下,因为改造前的房屋基础非常弱,所以改造后也很容易让人眼前一亮,这是节目最初有些“投机取巧”的部分。即使有不那么“眼前一亮”的情况,有些节目也会为了戏剧性而制造一定的效果。
曾经的《交换空间》的亮点之一在于48小时改造,河豚君从相关从业者口中得知,一些业主会忍不住提前跑回家看,但即使如此,最终节目呈现的一定是最后业主收房时的一脸惊喜。这是老套路了。
而在《梦改》中,这份戏剧性的惊喜不仅需要呈现给业主,更需要呈现给观众。观众拿到的剧本是,必须看到承载着业主深度需求的改装,改造前后的对比需要获得“爽感”。而这在另一方面则表现为设计师这一职业“精英性”的弱化,即在节目中,设计师不再显得“高高在上”,而是共情、感受、量体裁衣。
被选中的家庭通过节目组能够得到知名设计师的操刀改造,这其中,节目组充当的是普通生活中不存在的那座桥梁,受众在其中可以找到一种想象,这种想象将知名设计师和普通家庭之间的鸿沟大大缩短。设计师的精英性被弱化,人文关怀在这个过程中被自然的呈现了出来。相应地,设计师也找到了一个抬高身价的敲门砖。
一位正在筹备装修的网友在社交平台发布言论称,自己在寻找家装设计师的时候,会看到一些优秀设计师的履历中清晰的列出了参加节目的经历,而这类设计师的价格通常也会更高。
这是第三个套路,设计师通过上节目给履历增值。在他们的剧本里,通过参加节目,身价可以上涨数倍。据网上爆出的价格来看,有几位在节目中备受好评的设计师们,设计费已经从600元左右/平飙升至2000元/平。
除了对外是这样,节目中的特例改造也为设计师在行业内提供了信用背书。河豚君从相关业内设计师的口中得知,在《梦改》中,很多极致的案例在现实生活中很难进入到设计师手中,因此很多优秀设计师对节目中这些案例的改造,甚至会在培训中被当作教学案例来看待。
而回到这次西北农村住房爆改的案例来说,本质上不是技术或建造上的专业性出现问题,而是设计师“去精英性”的失败。从设计师戴着墨镜走访住宅、再到出现并不是很实用的设计,即使节目中业主没有呈现出不满,这也已经极大程度的不符合观众对剧情的预设和想象。
可以看到,当大家对“家”的关注和想象被转移到一档家装类综艺中,业主、设计师和受众也都被安上了不同的注脚。而以《梦改》为代表的家装类节目套路,也都依靠着众人的想象修筑而成。
不同群体的隐形剧本稳步推进,才让《梦改》走到了今天。可以看到,从第一季到第八季,《梦改》的冠名商始终是知名家居品牌立邦,稳固的冠名费用加上各类赞助商的加入,这档家装类综艺一直不缺钱,甚至可以说一直很赚钱。
一位资深的家装类节目观众小山告诉河豚君,“《梦改》是唯一一个插入硬广我也不反感的节目,相反能在这个植入中了解到最新的工艺和技术,后来我自己装修房子还反复研究过之前的几期节目。”
而为了更好的推进各类人群的故事线,将这档有益无害的节目继续下去,在老的主题套路不那么新鲜以后,《梦改》开始升级寻找新套路,“去农村”就是其中之一。
河豚影视档案统计了八季以来每季选取的改造案例关键词如下:
可以大致的看到,空间逼仄的房屋改造是刚开始节目最愿意加入的案例,后来慢慢加入对特殊建筑、特殊人群的关注。第六季的案例则稍微不那么极致,而是更符合日常的大众议题,其中,二胎房改造那一期更是创下了与前四季相比的最高收视率。
在单单的“小改大”主题套路不再那么吸引人后,节目将主题设置上的套路更多地向现实议题倾斜。像日本的《全能住宅改造王》一样,希望以社会温度取胜。
曾经,有一期节目是改造距上海市中心50公里的农村自建房,这也是《梦改》第一次涉及到农村自建房。节目请到了著名建筑师张雷进行改造,但最终呈现的结果在受众反馈中并不同于以往的“惊艳”,甚至有小部分网友评论“与周围格格不入”、“还是隔壁的房子比较和谐”。
但仔细分析会发现,这期节目的社会价值其实远大于单个受众的反馈。本次负责改造的建筑师张雷此前的重心主要放在城市公共空间的规划和修建上,这期农村恰是位于上海市奉贤区的一个农村,因此说节目有通过本期节目影响当地新农村规划的野心也不为过。往深了说,这是非常符合政治正确的。
释放人文关怀、同时符合某种正确性,是《梦改》保持鲜活的方法论之一。但相比于《全能住宅改造王》中日本设计对功能性和实用性的注重,《梦改》在求变的过程中并未把控好这一点。同时这种人文关怀一旦没有达到,正确性丧失,也就造成了西北农村建筑爆改舆论的风波,这也正是核心原因所在。
面对主题升级过程中会产生的必然矛盾,《梦改》显然还没找到一个更好的解决方法。
2005年,家装类节目鼻祖《交换空间》在央视播出。“你家由我装,我家由你装…”成为了第一代家装类节目受众心中的主题曲。
此后,有更多的家装类节目开始出现。河豚君统计了近年来知名度较高的6档家装类节目。
从这几档节目形态大概可以看到家装改造类节目的变迁:第一阶段以《交换空间》为代表,注重室内装修设计,继而发展到以《梦想改造家》为代表,注重格局改造、重塑空间,在此基础后又衍生出了许多加入明星的生活服务类改造节目。
但目前,明星改造类节目并没有抓住观众,反而是《梦想改造家》及《暖暖的新家》得以绵延至今。而从“软装”走到“硬改”,体现的是观众对于节目需求的改变。
《交换空间》播出时,正值电视受众们开始大量购买毛坯房但面对装修一头雾水的阶段,因此节目在家装知识科普方面的指导性和实用性成了当时许多观众的关注点。节目中有一个环节叫做“废物利用”,是设计师通过改造家里多余的物件,来得到另一件有用的物件。在这个环节中,设计师用旧雨伞做灯罩、用废弃塑料管做挂物架,对观众而言可以拿来就用。
但到了2014年,从社会层面上来看,国内房地产市场从销售毛胚房为主转向了精装房为主,由此也导致受众对于个性化的装修、格局利用都更加关心。也是在这种情况下,《梦改》应运而生。
纪录片式的故事拍摄、加上设计师的走访、解说式的改造、最后交房,构成了一期完整的节目。但与《交换空间》的科普性、实用性软装不同,寻找特例、寻找故事,才是《梦改》最大的亮点。
此时的《梦改》承担起的是更重的社会价值,这其中包含中国人对家的情感,大众的人文关怀等等。但责任往往与发展矛盾共生。
八年走来,节目在看不见的地方出现了不少矛盾,这其中不仅包括设计师和业主的,也包括业主和邻居的。
《梦改》第二季第六期的节目中,改造的是位于老城隍庙附近梦花街的一家馄炖店。这家只有24平方米的馄炖店,需要容纳三代人,并且要保证经营店铺和日常居住的需求。
节目请来了被称作“空间魔法师”的设计师史南桥,最后的改造无论在实用或是美观上都被看作是教科书级别的。但据当地网友透露,节目播出后仅两个礼拜,该馄炖店就因邻居举报而被责令关张。
在这条街上,老破小的房屋是常态,忽然多了一间“鹤立鸡群”的新房子出来,“想不被人眼红都难”,一名豆瓣网友评论到。
但在这种矛盾背后,若还能看到真实的情感和人文关怀,入戏的人将会更多。
在上述梦花街的馄炖店案例改造完成后一年多,设计师史南桥回访了该地。知道这家店被责令关张,史南桥还为店铺申请了“梦花街”的商标。
这是观众们最初为这档节目驻足的原因。
传统建筑学中,讲究“坚固、实用、美观”,但是对于人的重视,才是其中最重要的部分。这也应当是一档家装类节目最需要重视的地方。
《梦改》第三季曾请到一位日本设计师青山周平来改造北京胡同房,最后仅用了27.8万元预算,改造了一间需要满足五口人居住的35平老房。节目播出后,太多人因此对他周全的考虑赞赏有加。
再例如这次大家最关注的事件,如果能够考虑得更周全一些,将设计和建筑的专才分类思考,再对房屋进行更好的改造,或许更能体现人文关怀,以及承担起这档节目的情感功能。
走到今天,《梦改》或许依然会继续这场众人助力而成的节目套路。但舆论事件已经大大的响了警钟,家装垂类节目的确会有一波固定的受众存在,只是无论有没有真的剧本,更多的情感功能和社会价值将是这类节目更加需要承担的东西,人文关怀也仍需体现在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