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鱼是怎么生出来的 小鱼是怎么生出来的视频
2024-02-08
更新时间:2024-02-08 00:01:19作者:未知
▲ 湖北赤壁的陆水湖,“陆”取自三国东吴名将陆逊。摄影/卢文
-风物君语-
鄂州随州,故国的余音
荆州赤壁,英雄的命途
浠水云梦,小城的江湖
武汉襄阳,天下的重城
有江湖的地方就有人居住,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气蒸云梦泽,汉出为潜江,烟波浩渺,惊涛拍岸,这是看得见的江湖景色。看不见的“因武而昌”“左公安营”,侠肝义胆,铁血柔情,是另一个江湖。
▲ 宜昌长阳,长江支流清江从群山间蜿蜒流过。摄影/傅鼎
洞庭湖之北,长江、汉江之畔,5775万人居住的土地,多水的地理格局赋予这里一个最广泛的称呼——湖北。不只是遍布的江河湖泊,湖北地名里还藏着一代代“人”的江湖。
▲ 十堰武当山金顶,多少武林侠士的梦中圣地。摄影/杨文杰
鄂州、随州,故国消逝,国名留存——这是四处征战的楚人的江湖;襄阳、武当,热血灌注的“铁城”,神秘传奇的门派——这是“武侠”的江湖;荆州、赤壁,斑驳的城墙,叵测的人心——这是三国豪杰的江湖;武汉、宜昌,“天下之中”的枢纽与咽喉,四方商客的聚地——这是平凡百姓的江湖。
▲ 荆州威武霸气的关公像。摄影/傅鼎
当然,湖北还有很多真实的“江湖”之名——潜江、汉阳,丹江口、洪湖、十堰、云梦......两种江湖,一真一假,亦假亦真,却是一番同样悠然壮丽的天地。
鄂州随州,先秦楚人征战
荆州襄樊,三国豪杰留名
湖北这片土地,很多地名古老深厚,纵然史籍记载不多,也能勾起现代人无穷的回味与想象。
楚人征战 | 小国湮灭,国名留存
湖北经常被称作“荆楚大地”。“禹划九州,始有荆州”,荆州是古九州之一,以境内的荆山而得名。“荆”“楚”同义,是一种常见的灌木,也就是常说的“荆条”。近年公布的“清华简”记载,楚人早期首领的妻子难产死去,巫师用“楚”包裹其腹部埋葬。后人为了纪念她,就称自己的国家为“楚”。
▲ 随州境内的大洪山,春秋战国时代,这里属于随国。摄影/田春雨
楚人立国的土地就在荆山附近,地僻民贫,地位卑微。但楚人开垦荒山辛勤耕作,“筚路蓝缕”,国家逐渐强大,西征庸国,东征扬越开拓疆土。灭掉东部的鄂国后,楚王熊渠把儿子熊红封为鄂王,并建起了宏伟的鄂王城。熊红继位后,鄂王城还成为楚国国都达两百多年。这就是今天鄂州之名,以及湖北简称“鄂”的来源。
▲ 始建于元代的鄂州观音阁,“万里长江第一阁”。图/视觉中国
吞并小国后保留国名,像是一种彰显楚国战功的方式。即使楚国后来不再分封属国而改设县,这种做法也延续了下来,比如“荆楚第一县”权县,是灭掉的权国;黄冈、黄陂由古黄国得名;谷城县因春秋时期的谷国得名,厉山镇因古厉国得名,唐镇因古唐国得名......
☞ 左右滑动查看 ☜
▲ 越王勾践剑,与吴王夫差矛,出土于楚国的土地。 摄影/动脉影
出土著名的曾侯乙编钟的随州,是古曾国之地,也被楚所灭。曾国也叫随国,青铜技术非常发达,值得一提的是,隋朝的国号就源自随州,隋文帝杨坚的父亲杨忠攻克随州后被封随国公,杨坚继承爵位后,因隋文帝忌讳“随”字有“走”字旁,所以改为“隋”,并建立了隋朝。
▲ 随州出土的曾侯乙编钟,曾国(随国)的青铜技艺已达巅峰。摄影/动脉影
湖北地名里不仅有一部楚国征战史,还印刻着浪漫瑰丽的楚文化印记。屈原故里秭归通“姊归”,相传屈原被免职放逐,他的姐姐听说此事,从夫家赶回为他送行,姐弟惜别,离情依依。秭归这个地名一直延续下来,默默诉说着这段亲情佳话。
▲ 宜昌远安县鸣凤镇的城雕,凤凰于飞,翙翙其羽。摄影/卢文
楚人还信奉火神,以凤凰为尊。湖北的地名里,也有许多以“凤”命名的城镇,比如宜昌远安县的鸣凤镇,恩施州来凤县等等。
三国演义 | 地名里的魏蜀吴争霸
一部三国史,半部在湖北。湖北的地名,见证过三国英雄豪杰从辉煌,到落寞的历程。
荆州,见证了魏蜀吴三国鼎立格局的形成。作为一州之名,荆州在当时相当于今天的“湖北”。诸葛亮在《隆中对》里说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处在魏蜀吴势力交错地带,这里成了“三国演义”的主舞台。
▲ 荆州古城东门。 图/图虫·创意
借荆州、还荆州、守荆州、失荆州、夺荆州,荆州地区上演了太多难忘的故事。关羽、张飞、赵云等名将,最辉煌的岁月都在荆州。后来,刘备、关羽、张飞皆直接或间接因荆州而死,又无不令人扼腕叹息。
▲ 荆州城墙坚厚完整,被誉为“中国南方不可多得的完璧”。摄影/傅鼎
赤壁,见证了吴蜀联军以少胜多,击退劲敌曹操。“火烧赤壁“究竟发生在哪里?历代有争议,如今广泛认为是在赤壁市西北,长江南岸。当地流传有民谣:“说书莫打赤壁过,三岁孩童知三国”,足以见当地三国文化之深。除了“武赤壁”,苏轼在黄州泛舟游览缅怀三国英雄豪杰,写下千古传唱的“两赋一词”,成就了今天的“文赤壁”(“东坡赤壁”)。
▲ 古城黄州的“东坡赤壁”。摄影/卢文
宜昌旧称夷陵,见证了当阳之战中,张飞喝断当阳桥,赵子龙单骑救主;也见证了麦城之战中,关羽遭孙权杀害,身首异处;还见证了夷陵之战中,陆逊火烧连营七百里,刘备败逃白帝城......
樊城,见证了关羽水淹七军,俘获于禁,重创曹魏,甚至迫使曹操动迁都的念头;公安,见证了左将军刘备(人称左公)屯兵油江口,取“左公安营扎寨”之意改名此地,结束了长期寄人篱下的局面,依公安“借荆州”图大业。
▲ 荆州城墙边的厮杀早已消逝,如今余晖中是孩童玩乐的身影。摄影/黄安平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有山有林,有江有湖
才有人的江湖
在湖北,既能纵览看不见的激荡江湖,也能饱享看得见的秀色江湖。除了江河湖泊,湖北的山林,也有一股江湖范儿。
武当 神农 | 山林、道观、樱花
湖北最著名的山莫过于武当山。明代皇帝格外痴情于此,大建宫观庵庙,究其原因,就藏在“武当”二字里:
“乾兑发源,盘亘万里,回旋若地轴天关之象。
地势雄伟,非玄武不足以当之,因名之曰武当。”
▲ 云海、林海中的武当山。图/视觉中国
这是元代武当山道人刘道明对“武当山”之名的解释。“玄武”是我国古代四神兽之一,形象是龟或龟蛇。古人发现武当山形似玄武,因此命名。今天通过航拍可以发现,武当山从大巴山蜿蜒曲折而来,山势如蛇,天柱峰一带有惟妙惟肖的巨龟形象。古人无法飞天俯瞰,又是怎么发现这一奥妙的呢?
因为独特的地理特征,明代皇帝痴情于此,武侠大师更是青睐有加。武当派,“江湖”上的第一等武功门派,张三丰及太极拳的传奇故事更是家喻户晓。
▲ 神农架,传说中神农氏在此采尝百草,救民疾夭。摄影/文玉
山林幽深的神农架,传说在上古时代,华夏始祖神农氏“尝百草”时在这里架木为梯,故而得名。今天的神农架林地占85%以上,是我国唯一以“林区”命名的行政区。神农顶是华中第一高峰,被誉为“华中屋脊”。
在武汉,有一座小山也很有名——武汉大学的珞珈山。原名“落袈山”“罗家山”,无甚美意,曾任武汉大学文学院院长的闻一多,用谐音改成“珞珈山”。“珞珈“,原意是女子戴的坚硬美丽的头饰,用作山名,清丽秀气的景色顿时扑面而来。
湖北的山,可以侠气浩荡,也可以柔情似水。
云梦 十堰 | 江河、湖泊、沙洲
作为“千湖之省”的湖北,最不缺的就是水,关于“水”的地名,也占了一大部分。
▲ 赤壁陆水湖,水陆交错,可以看作缩小版的湖北。摄影/卢文
孝感市的云梦县,以古代著名的“云梦泽”命名。长江从宜昌三峡奔涌而出后,在江汉平原形成密布水网即云梦泽。后来水网消退,留下以洪湖为首的众多湖泊湿地。“云梦”最初的含义,是“郧国有湖沼的山林原野”,郧国,同样也是被楚国灭掉的古早小国。
▲ 云梦泽,到底在哪里?制图/王跃
以江河命名的,除了汉阳、襄阳,还有仙桃的旧称沔阳,因位于沔水之北得名,浠水、蕲水均为县境大河,两县均以水为名。以湖堰得名的有洪湖、十堰等县市,人们在河上筑堰拦水共计十堰,就有了“十堰”这个城名。
如果再聚焦到湖北的小地方地名,那里有很多人们围湖造田,与水打交道的印记。
▲ 洪湖瞿家湾的垸田乡村,人的“江湖”依水而生。摄影/傅鼎
比如“墩”,是江畔湖畔的人们在地势较高的墩子上营造房舍,形成的水上人家,在武汉非常常见;“垸”是在湖边用堤围成的区域,湖北有1200多个带“垸”字的地名;还有湾、口、埠、咀、矶、塘等,都诉说着湖北人“玩水”的历史。
▲ 武汉湖泊遍布,都是古云梦泽的孑遗。制图/Paprika
江河中时而会形成江心沙洲,人们也不吝为其取名:百里洲,鹦鹉洲,天兴洲,鱼梁洲,铁板洲,戴家洲......如今,湖北境内有近40个江心洲,在古代,它们寄托许多诗人的感概,比如最著名的那句“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还有鱼梁洲的“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意境也十分唯美。
▲ 鹦鹉洲大桥横跨长江,鹦鹉洲却已经见不到了。摄影/杨文杰
武汉襄阳宜昌
“华中心脏”处的“刺点”
从中国的视角看湖北,这里地处华中腹地,东、西、北三面环山,中间是低平的江汉平原,南邻洞庭湖。这样的地理格局看似较封闭,实则向四面八方开放。
▲ 长江与汉江交汇处,另一种“泾渭分明”。 摄影/张乔
黄金水道长江横穿而过,串联东西;北有汉江、随枣走廊、南襄隘道等沟通西北与中原。“南援三州,北集京都,上控陇坂,下接江湖”,不管是水运还是陆路,湖北都是中国经济地理格局上最重要的“十字路口”。
▲ 湖北在中国所处的位置。制图/伍攀
正因为如此,湖北的中心城市也就显得尤为重要,武汉、襄阳、宜昌,堪称是关乎国运的“刺点”。
武汉 | 平凡百姓的江湖
“此地从来无土著, 九分商贾一分民。 ”
——叶调元 《汉口竹枝词》
汉江与长江的交汇口,两条黄金水道纵横,四岸湖泊遍布,土地平坦肥沃,如此优越的条件出落一座巨城,成为“楚中第一繁盛处”,不足为奇。那么,“武汉”之名,怎么来的呢?
▲ 武汉长江二桥,连接汉口与武昌的过江通道。图/视觉中国
武汉最初是武昌、汉阳、汉口三镇合并而来。其中,武昌是政治、文教中心,“武昌”二字,其实是“借”来的地名。原本的武昌位于今天的鄂州,是三国时期东吴所设,意为“因武而昌”,而今天的武昌原本叫夏口、江夏。
隋朝之后,历代设置武昌郡、武昌路、武昌府,江夏作为其驻地,凭政治地位获得“武昌”之名。打响辛亥革命第一枪的武昌起义,即发生在武昌府,而不是鄂州的武昌县。1913年,江夏正式改名为武昌,而鄂州的“老武昌”则改名寿昌县。
▲ 夜间的黄鹤楼,与城市灯光交相辉映。摄影/wenidon
“武汉”之“汉”来自汉阳,“汉阳”又来自汉江。汉阳命名容易理解,山南水北为阳,即在汉江北面。有趣的是,今天的汉阳区却在汉江以南,这是明代汉江改道的结果,地名随俗并没有跟着变化。
▲ 武汉杨泗港大桥,连接汉阳与武昌。摄影/Han翰
汉阳曾在清末名声大振,是湖北的工业中心,湖广总督张之洞在此设立汉阳铁厂、汉阳兵工厂等洋务企业,“汉阳造”武器享誉海内外。
汉江改道后,汉阳一分为二,北面的低洼荒洲开始出现街道、村落,到了明朝嘉靖年间正式设镇,隶属汉阳县,这就是三镇里最晚出现的汉口。
▲ 汉口江滩。摄影/MoonMoonMoon
汉口因南靠汉江河口得名,水面宽阔,利于停泊,久而久之,这里形成一座繁茂的码头商埠,经济繁荣,到了清代甚至反超武昌、汉阳,被称为“四大名镇”之一,清末开放后更是成为重要的内地商业城市、内河第一大港,被称为“中国的芝加哥”。
所以,武汉最初并不是一个地名,而是武昌、汉阳、汉口三镇的合称,这种叫法直到最近一百多年才流行起来,是武汉变成“大武汉”的一个缩影,1927年之后,“武汉”才成为正式的城市名称。到了今天,汉阳、武昌仍作为行政地名存在,而汉口则被硚口、江岸、江汉三区取代。
▲ 长江二桥和二七长江大桥。桥,也是湖北人与水的对话。摄影/wenidon
尽管得名拼凑,武汉的性格一点也不模糊。陆路枢纽,水运码头的地理位置,不只方便货物汇聚交易,也方便商贾游客船工挑夫等各种人群交集,熔炼四方人气,烟火十足。武汉人一面火气大、爱“通人”、硬朗豪爽,另一面又眼界开阔,心胸包容,这正是平凡百姓的“江湖场”塑造出的鲜明城市底色。
襄阳 | “铁城”的武侠江湖
湖广之形胜,“以天下言之,则重在襄阳。”
——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
襄阳与汉阳一样,也是从河流的相对位置得名。《汉书·地理志》应劭注,襄阳“在襄水之阳,故名”,襄水如今已湮没,襄阳之名千年流传至今。
▲ 汉江穿城而过,分隔襄城与樊城。图/视觉中国
同样是地理与交通,决定了襄阳的重要性。它处在中部,连接南北,既处于江汉平原北侧群山的豁口,与中原相连,西北方向能沿丹江河谷到商洛、西安;也处在南襄盆地的南缘,所有的河流汇聚于此并流入汉江。不管是南方政权北上还是北方政权南下,都要面对襄阳的双重考验。
▲ 荆山为屏、汉江为池,缔造了“铁打的襄阳”。制图/F50BB
第一重考验,襄阳是“铁打的襄阳”,襄阳城北、东、南三面环水,拥有中国乃至亚洲最宽的护城河,西面有山,易守难攻。蒙元攻打南宋时,南宋军队包砌砖墙加固,并在城门修建瓮城,宛如一座“铁城”。两军对峙,襄阳城坚守40年不破。最后蒙古军队用近6年的时间改进武器,集中力量围攻,才将其拿下。
第二重考验,襄阳是“英雄的襄阳”。侠士豪杰,铁血柔情,武侠小说赋予襄阳浪漫悲情的想象。金庸说,这是一座“真正的城”。 在他的武侠小说里,襄阳出现了260多次。“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神雕侠侣》中,郭靖的第二个女儿在襄阳出生,取名郭襄,“好使她日后记得,自己是生于这兵荒马乱的围城之中”。郭靖、黄蓉夫妇在襄阳以身殉国,更是令无数人动容。
▲ 襄阳唐城影视基地,这里曾拍摄过多部耳熟能详的影视剧。摄影/马洪伟
除了武汉、襄阳,宜昌,也是“华中心脏”处的“刺点”。
宜昌处于中国第二、第三级阶梯分界线上,往西是鄂西山地,东边是平原,长江一出宜昌,天地为之一变——水势变得舒缓,山势也由险峻变得低矮。我国重要的水利工程,三峡水利枢纽和葛洲坝水利枢纽都位于这里,堪称“世界水电之都”。
▲ 位于宜昌的三峡大坝。图/视觉中国
宜昌古称“夷陵”,因“水至此而夷,山至此而陵”为名,东晋时改称宜昌,意为“宜于国运昌盛“。冥冥之中,宜昌似乎真与国运相连。抗日战争时期,宜昌作为“川鄂咽喉”,是沿长江入川的中转站。一场关键、惊险的“宜昌大撤退”,成功保住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命脉和大批人才。
▲ 宜昌水上公路。摄影/韦革宁
武汉、襄阳、宜昌这三座“天下重城”,书写出最鲜明的“湖北精神”:不服周(不服气,不甘心)。
湖北有江有湖,富饶美丽,自然不会缺少人的江湖。江湖不是乌托邦,也不是修罗场 ,而是帝王将相、侠士英雄书写传奇的舞台。不过,杀伐征战早已是过往云烟,今天的江湖,是平凡百姓的闲逸江湖,只有那一个个地名,仍在诉说着古老又遥远的千面湖北。
▲ 从武汉街巷里遥望黄鹤楼,一场古今对话。摄影/刘树逸
- END -
文丨李亦
图片编辑 | 王家乐
封图 | 傅鼎
本文系公众号【地道风物】原创内容
未经账号授权,禁止随意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