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手机版

小麦粥(小麦粥的做法和功效与作用)

更新时间:2022-09-29 16:02:58作者:未知

小麦粥(小麦粥的做法和功效与作用)

关于小麦粥的知识大家了解多少呢?相信很多朋友都

有喝过该粥吧,下面一起来回顾一下。

小麦粥

小麦粥的知识介绍

粥方适用于神经衰弱、失眠、自汗、盗汗等疾病的治疗或预防  此方选自《饮食辩录》,作者章穆,号杏云,清代古番人。章氏对药有研究,他根据《素问?玉机真藏论》,粥浆入胃,泄注止则虚者活:的论述,认为可以以粥代参芪也。并说:盖诸药温凉补泻,性各不同,一饮下咽,总由胃气傅布,病人胃气不能速行,停留片刻,药之气味即殊,……尚何功效之与有,唯以谷气助其胃气,以热气速其行而桴鼓之应,乃迥非汤剂所能及,引古人用粥治病之精理,千载无人道破者也。在前人的基础上,结合自己临床实践,章氏在《饮食辩录》一书中精选了人参粥、黄芪粥、海参粥、燕窝粥等55方,小麦粥即选自该书调疾饮食辩第二卷内。

小麦30~60克,粳米2两,大枣5枚。

养心神,止虚汗,补脾胃。适用于心气不足,神经性心悸,怔忡不安,失眠,妇女脏躁病(是指精神恍惚,多呵欠,喜悲伤欲哭的病症),自汗,盗汗,脾虚泄泻。

将小麦洗净后,加水煮熟,捞去小麦作为药用,在我国已有相当长的历史。例如,南北朝时期的思想家、医学陶弘景在《名医别录》中就指出了小麦的药用价值,可以除热,止燥渴,利小便,养肝气,止漏血、唾血。《本草再新》认为,小麦的功用是养心,益肾,和血,健脾。

祖国医学认为,用于养心安神,以淮小麦为好,用于敛汗止汗,以浮小麦为佳。淮小麦是小麦的处方用名,其味甘,其性平,能入心经,它的安神作用比浮小麦强,用于神志不宁,精神恍惚,失眠,神经性心悸,怔忡不安的病症,应选用淮小麦煮粥,中医治疗妇女的脏躁病有名的方剂,甘草小麦大枣汤,就是选用的淮小麦,浮小麦味甘咸而性凉,善于止一切虚汗。李时珍《本草纲目》说它益气除热,止自汗盗汗,骨蒸虚热,妇人劳热。所以,收敛虚汗,宜选用浮小麦煎汤煮粥。清?章穆《饮食辩录?卷二》载:小麦粥。主宁神、敛汗、止渴、除烦。先煮小麦,捞去麦取汁入米煮粥食,陈者良。增加大枣一味,一方面可以调味,更重要的是,大枣具有补气血,养心神,调营卫的作用,对心悸怔忡,妇脏躁,气血不足,自汗盗汗等症,同小麦煮粥食用,可以明显加强治疗效果。

根据临床用药,小麦有淮小麦,浮小麦之分,应针对病情,分别选用。以3~5天为一疗程,每天温热服食2~3次。

《饮膳正要?卷二》:治消渴口干,小麦淘净不以多少,以煮粥或炊饭空腹食之。

《圣济正要?食治门?食治赤白痢》:治赤白痢不止,脾胃气虚,粥食不消,小麦曲粥方。小麦曲炒黄一两,粳米淘净二合。上二味合和,用水煮作粥,空心食之,亦治小儿无辜痢,加减多少食之。

《粥谱?粥品一?谷类》:小麦粥,养心气,止烦渴,治五淋,平肝气,治漏血唾血。浮麦粥,益气除热,止心虚盗汗,及有汗不止。

本文标签: 小麦  标签  简介  

为您推荐

毛豆从种到收多少天 毛豆种多长时间可收

毛豆从播种到收获大约需要90天左右。毛豆喜温怕涝,适宜生长于夏季高温的温带地区,种子发芽适温为15-20℃,苗期适温为20-25℃,生长后期对温度敏感,温度过高提早结束生长,过低不能完全成熟。

2023-04-12 16:12

毛豆哪个季节的 这个季节有毛豆吗

毛豆早熟品种一般在夏季6-7月采收嫩荚;中晚熟品种通常是夏季7-8月收获,晚熟品种在秋季9月至10月下旬收获。中国南方地区可按不同品种的特性,选用早、中、晚熟品种互相搭配,可实现春、夏、秋三季生产。

2023-04-12 16:12

毛豆去壳方法 去壳毛豆的做法

将毛豆的柄部以竖立的方式掰下来,并把毛豆一侧的丝去除;将毛豆夹在大拇指和食指间,注意要让尾部面对自己;用大拇指用力推壳内的豆粒,待外壳裂开后将豆粒取出即可。或者可以用牙签从毛豆的背面插进去,然后将牙签

2023-04-12 16:11

毛豆壳是什么垃圾分类 毛豆壳是属于什么垃圾

毛豆壳属于湿垃圾。湿垃圾是指日常生活垃圾产生的容易腐烂的生物质废弃物,湿垃圾主要包括剩菜剩饭、瓜皮果核、花芬绿植、过期食品等。湿垃圾投放要求:纯流质的食物垃圾、如牛奶等,直接倒入下水口;有包装物的湿垃

2023-04-12 16:10

毛豆腐是哪里的特产(毛豆腐是哪个地方的代表美食)

毛豆腐是徽州地区(今安徽省黄山市一带)的特色传统名菜,是通过人工发酵法,使豆腐表面生长出一层白色的茸毛,由于豆腐发酵后其中的植物蛋白转化成多种氨基酸,因此烹饪后味道比较鲜美。

2023-04-12 16:10

毛豆开花打什么药 毛豆开花期能打药吗

毛豆花期一般不建议喷施农药,毛豆开花结荚同时进行,花期喷洒农药容易对毛豆结果造成影响。大豆是黄、青、黑、褐、双色等各色大豆的总称,我国约有5000多年的栽培历史,起源于中国,中国种植的大豆作物约有九成

2023-04-12 1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