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手机版

都匀毛尖茶 都匀毛尖茶是绿茶吗

更新时间:2022-10-17 02:32:13作者:未知

都匀毛尖茶 都匀毛尖茶是绿茶吗

不知道有哪个朋友喝过都匀毛尖茶呢?该茶的价格还是比较高的哦。

都匀毛尖茶

都匀毛尖茶生产历史悠久,迄今已五百多年。据史料记载,早在明代,都匀产出鱼钩茶、雀舌茶已列为贡品进献朝廷。都匀毛尖茶是明代崇祯年间以来历代皇室的贡茶,素有北有仁怀茅台酒,南有都匀毛尖茶之美誉。它以优美的外形,独特的风格列为中国名茶珍品之一。畅销各地,远近争购,惜产少耳。一九八二年评为全国名茶。茶香飘万里,吸引着中外来客。其茶牙尖细如条,色泽绿中带黄,白毫特多,茶水甘爽、清香。含多酚类化合物高于一般茶叶百分之十左右,氨基酸含量也较高。1915年在巴拿马国际赛会上获得优胜奖。1983年被评为全国十大名茶之一。

都匀毛尖茶的知识

都匀毛尖外形可以和碧螺春媲美,内质可以和信阳毛尖并论,鲜叶要求嫩绿匀齐,细小短薄,一芽一叶时初展,形似雀芽。外形条索紧细卷细,毫毛显露,色泽绿润;内质香气清嫩鲜,滋味鲜浓回甜,汤色清澈,叶底嫩绿匀齐。

都匀素有小江南之称,其采摘嫩度、加工等都不会差于碧螺春,不同的是茶树品种和茶树所种植的地方不同。都匀毛尖产于贵州都匀市,属布衣族、苗族自治区。都匀位于贵州省的南部,市区东南东山屹立,西面龙山对峙。都匀毛尖主要产地在团山、哨脚、大槽一带,这里山谷起伏,海拔千米,峡谷溪流,林木苍郁,云雾笼罩,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宜人,年平均气温为16C,年平均降水量在1400多毫米。加之土层深厚,土壤疏松湿润,土质是酸性或微酸性,内含大量的铁质和磷酸盐,这些特殊的自然、条件不仅适宜茶树的生长,而且也形成了都匀毛尖的独特风格。

都匀市气候温和,雨量充沛,云雾镣绕,土壤肥沃,是茶树生长的好地方。尤其是主产都匀毛尖茶的团山、大定两乡,茶树多生于峡谷溪涧两旁,有苍翠欲滴的常绿针叶与阔叶乔木为其夭然屏障,形成空气湿润与多慢射光的优良环境,因而茶树生长健壮,持嫩期长。明朝御史张鹤楼曾游览茶区,并作诗云:"云镇山头,远看轻云密布,茶香蝶舞,似如翠竹苍松"。生长在自然环境幽美的本地团叶茶树品种,充分表现出芽叶茸毛多、肥厚柔嫩、发芽早、持嫩性强的特性,其鲜叶内含物丰富,为创造都匀毛尖奠定基础。

每当清明时节,茶农背着小竹篓,嫩采一芽一叶"鸦雀嘴"茶青为原料,按照制茶的工艺,采用手工精心制作而成。

都匀毛尖茶文化节,茶叶交易达20亿元,从首届中国都匀毛尖茶节组委会获悉,举办的都匀毛尖茶文化节上,海内外客商茶叶交易量达20亿元。都匀市是贵阳经济圈的黔南民族自治州首府,地域内盛产茶叶,现有茶园16万亩,年产茶叶3500吨,年产值在35亿元以上,其中以中国十大名茶之首的都匀毛尖茶最为出名。按照黔南州的茶文化经济发展战略,都匀市将以茶文化链的经济形式,加入贵阳经济圈,形成绿色生态农业经济。

本文标签: 都匀  标签  简介  

为您推荐

毛豆从种到收多少天 毛豆种多长时间可收

毛豆从播种到收获大约需要90天左右。毛豆喜温怕涝,适宜生长于夏季高温的温带地区,种子发芽适温为15-20℃,苗期适温为20-25℃,生长后期对温度敏感,温度过高提早结束生长,过低不能完全成熟。

2023-04-12 16:12

毛豆哪个季节的 这个季节有毛豆吗

毛豆早熟品种一般在夏季6-7月采收嫩荚;中晚熟品种通常是夏季7-8月收获,晚熟品种在秋季9月至10月下旬收获。中国南方地区可按不同品种的特性,选用早、中、晚熟品种互相搭配,可实现春、夏、秋三季生产。

2023-04-12 16:12

毛豆去壳方法 去壳毛豆的做法

将毛豆的柄部以竖立的方式掰下来,并把毛豆一侧的丝去除;将毛豆夹在大拇指和食指间,注意要让尾部面对自己;用大拇指用力推壳内的豆粒,待外壳裂开后将豆粒取出即可。或者可以用牙签从毛豆的背面插进去,然后将牙签

2023-04-12 16:11

毛豆壳是什么垃圾分类 毛豆壳是属于什么垃圾

毛豆壳属于湿垃圾。湿垃圾是指日常生活垃圾产生的容易腐烂的生物质废弃物,湿垃圾主要包括剩菜剩饭、瓜皮果核、花芬绿植、过期食品等。湿垃圾投放要求:纯流质的食物垃圾、如牛奶等,直接倒入下水口;有包装物的湿垃

2023-04-12 16:10

毛豆腐是哪里的特产(毛豆腐是哪个地方的代表美食)

毛豆腐是徽州地区(今安徽省黄山市一带)的特色传统名菜,是通过人工发酵法,使豆腐表面生长出一层白色的茸毛,由于豆腐发酵后其中的植物蛋白转化成多种氨基酸,因此烹饪后味道比较鲜美。

2023-04-12 16:10

毛豆开花打什么药 毛豆开花期能打药吗

毛豆花期一般不建议喷施农药,毛豆开花结荚同时进行,花期喷洒农药容易对毛豆结果造成影响。大豆是黄、青、黑、褐、双色等各色大豆的总称,我国约有5000多年的栽培历史,起源于中国,中国种植的大豆作物约有九成

2023-04-12 1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