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手机版

几种非生物因素引起的对虾疾病及其防治

更新时间:2023-05-13 00:49:49作者:佚名

几种非生物因素引起的对虾疾病及其防治

(1)死底症(偷死病)

病因:主要原因是养殖密度大,水体水质不良,对虾的排泄物、残饵、池塘内有机物质等在异养性细菌的作用下,产生大量氨等含氮有害物质,造成对虾抗病力急剧下降。在高密度养殖中后期,虾池亚硝酸氮高于0.5毫克/升,便会出现急性中毒死底。多数原因出现在:①虾池增氧机不足,停机时间过长,出现浮头;②池水变为深褐色,晚上氧气不足,连续2天浮头;③天气闷热,底层缺氧。

症状:亚硝酸盐会损伤虾鳃,造成鳃部肿胀,出现黄鳃或黑鳃,有些可见软壳现象。同时由于破坏对虾的携氧能力,造成对虾的大规模死亡。发病初期少量死亡,以后每天每池会死亡10-15千克,若不加以控制,死亡会更厉害。此现象会一直持续到收虾,直至绝收。大部分死虾在池底,不易被发现。因此,有些虾农称为偷死病。近年来海南省许多养虾场出现了此病,情况相当严重。

(2)肌肉坏死病

病因与症状:主要是由不适宜的环境因素引起,如水温过高、盐度过高或过低、水中溶解氧低、放养密度过大和水质受化学物质污染等,特别是这些因素突变易使虾发生此病。

病虾腹部肌肉变白色,不透明,与周围正常组织有明显的界限,特别是靠近尾部腹节中的肌肉最常发生,以后坏死的区域迅速扩大到整个腹部,有此现象的一般24小时内死亡。盐度和水温不适引起的肌肉坏死,开始时虾活动激烈,不安或跳动,10-30分钟后活动减缓,这时多数虾出现肌肉白浊症状。

防治方法:放养密度不宜过大}保持良好水质,溶解氧充足;防止盐度、温度突变。发现症状后应及时找出并消除致病的病因,最有效的防治方法是大换水,改善水质,提高水位。

(3)痉挛病

病因与症状:主要是高温期惊扰跳跃,如旋网(抛网)捕虾易出现此现象,虾池水中的钾、钙等阳离子的变化,饲料成分不适也会出现。

病虾的腹部部分或全部向腹部弯曲,严重者尾部紧贴在头胸部的腹面,身体僵硬,侧卧在水底,不通拉直,腹部肌肉变白,坏死不透明,这样很快死亡。轻者的虾,腹部部分弯曲,尚可游泳,腹部肌肉局部变白,这样的虾可以恢复正常。

本文标签: 对虾  几种  因素  

为您推荐

几种非生物因素引起的对虾疾病及其防治

(l)死底症(偷死病) 病因:主要原因是养殖密度大,水体水质不良,对虾的排泄物、残饵、池塘内有机物质等在异养性细菌的作用下,产生大量氨等含氮有害物质,造成对虾抗病力急剧

2023-05-13 00:49

池塘养蟹秋季管理方法 池塘养螃蟹需要哪些技术

一、投足饵料秋季是螃蟹生长最快的阶段。此期饵料的配备要求做到精、粗结合,动、植物性饵料合理搭配,并以动物性饵料为主。可利用的动物性饵料有小杂鱼、虾、螺蛳及蚌肉、鱼

2023-05-13 00:48

北方如何养殖河蟹(怎样养殖河蟹)

河蟹学名为中华绒螯蟹,肉质鲜美,营养丰富,并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国内市场需求量大,经济效益可观,养殖前景广阔。那么,在北方怎样进行河蟹的养殖呢?具体主要有以下几个方

2023-05-13 00:48

怎样养好对虾(室内养对虾怎么养)

放苗前,先将池水排干,用鱼藤精、氰化钠或漂白粉等药物清除池内敌害生物。氰化钠每亩用量半斤。清池应选择在晴天进行,以提高药效。因药效时间长,清池应提前一个月进行

2023-05-13 00:18

怎样防治虾的寄生虫疾病 生虾怎么预防寄生虫

(l)微孢子虫病(棉花虾) 病原:主要为3属4种:八孢虫属的桃红对虾八孢虫、对虾八孢虫、微粒虫属的奈氏微粒子虫和匹里虫属的对虾匹里虫。 症状:上述的4种微孢子虫中有3种微孢子

2023-05-13 00:18

蟹池春季水质调节至关重要 大闸蟹对水质的要求

池塘养蟹,水质的好坏至关重要,因为它不仅影响河蟹的生长速度、成活率的高低,同时也影响成蟹的个体规格、饱满程度、背甲的颜色,直接关系经济效益。春季,是河蟹生产的重要

2023-05-13 0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