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胶(桃胶雪燕皂角米的煮法)
2023-04-29
更新时间:2023-04-29 02:35:10作者:佚名
别名:绵茵陈、茵陈蒿、白蒿。
性味:味苦、辛,性微寒。
归经:归脾、胃、肝、胆经。
入药部位:为菊科植物滨蒿Artemisia scoparza Waldst.et Kit.或茵陈蒿Artemisia capillaris Thunb.的干燥地上部分。
用法:6~15g。外用适量,煎汤熏洗。
炮制:除去残根和杂质,搓碎或切碎。绵茵陈筛去灰屑。
功效:清利湿热,利胆退黄。
主治:用于黄疸尿少,湿温暑湿,湿疮瘙痒。
1、《伤寒论》:茵陈、栀子、大黄。治伤寒八、九日,身黄如橘子色,小便不利,腹微满者。
2、《玉机微义》:茵陈、附子、干姜、灸甘草。治寒湿阴黄,手足逆冷,脉沉微细等。
3、《食医心镜》茵陈羹:除大热黄胆,伤寒头痛,风热瘴疟,利小便。以茵陈细切,煮羹食之。生食亦宜。
蓄血发黄者及血虚萎黄者慎用。
1、《本草经疏》:茵陈,其主风湿寒热,邪气热结,黄疸,通身发黄,小便不利及头热,皆湿热在阳明、太阴所生病也。苦寒能燥湿除热,湿热去,则诸症自退矣。除湿散热结之要药也。
2、《本草钩述元》:发陈致新,与他味之逐湿热者殊,而渗利为功者,尤难相匹。
3、《本草图解》:发黄有阴阳两种,茵陈同栀子、黄柏以治阳黄,同附子、干姜以治阴黄。总之,茵陈为君,随佐使之寒热而理黄证之阴阳也。
4、《别录》:茵陈生太山及丘陵坡岸上,五月及立秋采,阴干。治通身发黄,小便不利,除头热,去伏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