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手机版

大鲵的全人工驯养繁殖模式分析 大鲵繁殖技术

更新时间:2023-05-18 05:36:37作者:佚名

大鲵的全人工驯养繁殖模式分析 大鲵繁殖技术

全人工驯养繁殖模式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在大鲵原分布区的大部分省区均开展了此项工作。由于当时对野生大鲵生境中的自然生态因子、生活习性、生殖生理、生殖行为等基础生物学资料了解不足,因此在人工繁殖方面一直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直到近几年来,随着对大鲵繁育生物学基础研究的深入以及对大鲵人工驯养繁殖技术的不断探索,在人工繁殖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已经基本上掌握了亲鲵的培育、人工催产受精、卵的孵化、幼鲵饲养等大鲵人工繁殖过程中的核心技术。

中国大鲵的人工驯养繁殖技术不足有以下几点。

1、人工繁殖大鲵的技术水平不高,还存在五个偏低现象。也就是亲鲵性腺发育的成熟率偏低,人工催产后产出高质量精子和卵子的比率偏低,卵的受精率偏低,受精卵的孵化率偏低,从而最终导致繁殖率偏低。因此,大鲵人工繁殖的技术水平目前还比较低,将来还有很大的发展与提升空间。

2、最致命的缺陷是在亲鲵经过4-5年的激素催产并繁殖之后就会丧失繁殖能力,亲鲵的使用寿命和使用效率过低。而且有些养殖场由于催产激素的用量过大,导致催产后引起许多亲鲵死亡。因此全人工驯养繁殖模式必须不断补充大量的野生后备种鲵,对大鲵(也叫娃娃鱼)的野生资源消耗过大。

大鲵养殖方法

大鲵的全人工驯养繁殖模式分析

3、孵化出的幼鲵约有5%的畸形。这些畸形个体虽然能够正常生长,但将来肯定不宜作为后备种鲵。此外,即使生长发育正常的子-代大鲵目前还可以作为种鲵进行繁殖,但经过若干代之后是否还保持着大鲵的遗传多样性、是否还能够作为后备种鲵进行繁殖目前尚缺乏证据。

4、养殖设施造价较高、运行成本巨大。费用主要包括种鲵的引进、上缴资源费、建设养殖房屋和养殖池、购置调温设备、水电费、技术人员及工人的工资等。

5、在人工驯养繁殖方面,目前国内兄弟省区及陕西省均存在非技术层面上的不足,许多养殖场只从商业利益出发,只想自已独领风骚,相互封锁技术信息,这极不利于大鲵繁殖技术水平的创新和进繁殖场单纯凭借经济实力在全国各地到处搜集野生大鲵,采用以多取胜的战术来换取大鲵幼苗,而不求技术进步,严重消耗了珍贵的野生大鲵资源。

本文标签: 大鲵  模式  标签  

为您推荐

娃娃鱼人工繁殖产量有多大(娃娃鱼繁殖技术)

娃娃鱼人工繁殖产量有多大 最近大家都在讨论娃娃鱼繁殖的产量有多大,个人认为,娃娃鱼的繁殖产量远远没有达到它的理论产量,娃娃鱼从5年开始成熟,体重1.5公斤到15公斤都可以产

2023-05-18 05:36

大鲵的全人工驯养繁殖模式分析 大鲵繁殖技术

大鲵的全人工驯养繁殖模式分析 全人工驯养繁殖模式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在大鲵原分布区的大部分省区均开展了此项工作。由于当时对野生大鲵生境中的自然生态因子、生活习性、生

2023-05-18 05:36

大鲵烂尾(大鲵烂尾病)

大鲵烂尾(脚病)病的治疗方案 1、当发现大鲵患烂尾(脚病)时,应及时将病鲵隔离饲养,如不分开饲养而后患无穷,有可能殃及整个养鲵场。 ①病原体在池水中不断扩散,感染其他

2023-05-18 04:58

娃娃鱼的养殖价值 养殖娃娃鱼营养价值

娃娃鱼的养殖价值 娃娃鱼是大鲵的俗称,属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近年来,娃娃鱼的价值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现综述如下: 1、娃娃鱼的食用价值 娃娃鱼的肉质洁白鲜嫩、

2023-05-18 04:58

大鲵专池强化速养技术 大鲵人工养殖技术

大鲵专池强化速养技术 大鲵俗称娃娃鱼,亦叫鲵鱼、狗鱼和四脚鱼等,是我国特有的大型两栖水生动物。它肉嫩味美,营养十分丰富,是宴宾佳肴和产妇、老幼病弱者的强身滋补品,其

2023-05-18 04:58

大鲵难产的处理技术(大鲵怎么处理)

大鲵难产的处理技术 一、大鲵产卵的观察 通过对性腺发育成熟的大鲵雌体注射外源激素后, 成熟的卵黄颗粒脱离卵巢(即产),跌入腹腔后, 需借助腹壁肌肉的运动将其上行到胸腔膜靠前肢

2023-05-18 0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