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手机版

蛤蚧的繁殖过程(蛤蚧的人工养殖技术)

更新时间:2023-05-20 01:41:42作者:佚名

蛤蚧的繁殖过程(蛤蚧的人工养殖技术)

蛤蚧体长达130mm以上、体重达55-60克者可视为性成熟个体。

蛤蚧的雌雄辨别,在外形上颇不容易,但可从尾的基部予以区别。从背面观察,雄体的尾基部较粗大,而雌体则否。从腹面看,雄体在横裂的泄殖孔外下方两侧(即尾基部腹面两侧)有稍明显的两个小突起,上各有一小开口称肛后囊孔,半阴茎位于囊背部的外上方,导致尾基部稍为膨大。雌体虽然亦有这对囊及囊孔,因缺半阴茎,故尾基不嘭大。用指轻压囊孔的稍后方,如果见有一对赤色的半阴茎从泄殖孔两侧伸出,便能确认它是雄体。

1.繁殖年龄蛤蚧发育到3-4年时达性成熟。

2.繁殖期每年5-9月均可产卵,6-7月为主要产卵期。

蛤蚧在出蛰后不久至6-7月的繁殖季节,常于夜间或清晨(较少)呜叫,发出连续、响亮、短促的gek-ko、gek-ko声,这是它们的一种求偶表现,是动物的一种本能,是由性腺分泌的激索引起的。它们呜叫的连续次数、声音的大小与其体质强弱、呜叫时间及历时都有关系。

3.产卵量蛤蚧每年产卵一次,多数个体每次产两枚卵,少数只产一卵。

蛤蚧产卵后便离开,两性都不守护其卵。有些个体还有吃卵的习性,这很可能跟室内饲养或营养不足有关。

4.孵化产出的卵为圆形、长圆形、斜圆形、椭圆形等多种形状,但都具有一个大小不等的固着面,牢固地固着在物体上。受了精的卵,约经20天左右变为浅肉色,约经2个月变为浅灰褐色。这种变化,表示卵已受精,胚胎发育正常。如果仍呈白色,表明卵未受精,胚胎发育正常。

孵化期长短与产卵时间很有关系。一般在7月上旬及其以前所产的正常受精卵,在当年10月份孵出幼蛤蚧,孵化期为94-114天,一般约100天,可称为当年卵;在7月中旬及其以后所产的卵(可称为越冬卵)则需越冬后于翌年2-3月间才孵出幼体。其孵化期长达185-212天。

本文标签: 蛤蚧  过程  标签  

为您推荐

蛤蚧的繁殖过程(蛤蚧的人工养殖技术)

蛤蚧体长达130mm以上、体重达55-60克者可视为性成熟个体。 蛤蚧的雌雄辨别,在外形上颇不容易,但可从尾的基部予以区别。从背面观察,雄体的尾基部较粗大,而雌体则否。从腹面看,

2023-05-20 01:41

饲养蛤士蟆的日常管理方法(养蛤蟆需要什么环境)

首先要注意孵化期的温度控制。蝌蚪孵化及生长发育所需的条件中水温是一个重要因素,温度过高过低或发生骤变,都会引起蝌蚪死亡,故要注意防寒潮保温。同时,还要注意保证水中

2023-05-20 01:40

蟾酥的采集技术 蟾蜍酥怎样采集

采集蟾酥,一般在每年5-8月进行。所需的工具有挤浆用的夹钳或剪刀,中号直头止血钳或镀铬镊子,铜质或铝质的圆勺状夹子,装浆用的直径为12-15厘米的瓷盘,刮浆用的长约10厘米的竹

2023-05-20 01:40

土鳖虫是怎样进行繁殖的? 土鳖虫的养殖技术

每年的夏秋季节是土鳖虫繁殖的盛季。土鳖虫雌雄异体。雄虫成熟后,经最后一次蜕皮长出翅膀变成成虫,交配后7-10天死亡。雌虫成熟后仅交配一次,即可连续产卵。交配后一星期左右

2023-05-20 01:39

特种禽类养殖时(特种禽类养殖办什么证)

在家禽饲养中,不同的色彩在家禽的不同生长阶段或不同生产性能之间,可产生截然相反的作用。本文着重谈禽类饲养的色彩禁忌。 一、红光禁忌 红光对雏鸡的生长有抑制作用,对性

2023-05-20 01:39

土鳖虫在饲养管理上要注意些什么问题?

据实践观察,饲养的温度、湿度、虫口密度以及越冬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虫子的生长发育、繁殖和寿命,所以都必须注意控制调剂好。 温度:饲养室的温度以15-35℃之间比较适宜。

2023-05-20 0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