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致巧克力囊肿的原因是什么(引起巧克力囊肿的原因是什么)
2024-04-24
更新时间:2024-04-24 05:50:20作者:[db:作者]
做爱的时候,男女的举动是受他们大脑控制的,但是在性高潮的性奋时刻男女的大脑在想什么呢?一位科学家在扫描人们在性高潮时的大脑状态时发现人们在性高潮的时候大脑的状态和吸大麻以后特别像,基本上是十分晕乎的状态。所以我们才会感觉两个人在到达性高潮时纯粹是丧失理智的,所有的举动只是下半身在思考。真的是这样吗?
性高潮时,多巴胺大量爆发,让我们进入一种如痴如醉如梦如幻的感官体验。我们为什么做爱?因为做爱带来奇妙无比的巅峰快感,以及美好而独特的亲密体验,而这,是由大脑中神经元、递质和受体、神经通路……成千上万错综的变化造成的。
做爱激活我们的“奖赏“回路”性爱中,大脑中的一种神经化学物质——多巴胺,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多巴胺能够激活大脑中的“奖赏回路”,让我们体验幸福愉快的感觉。基本上,能激活奖赏回路的事,要么有利于你本人的生存,要么有利于基因的繁衍,比如性,食物,冒险,达到目标……食物是最好的例子。
奖赏回路认为“热量即生存”。高热量的食物会让大脑分泌释放大量多巴胺,产生愉悦感觉,所以我们更爱巧克力蛋糕而不是清水煮菜帮子——当然这说的是我们的本能反应,某些健康达人非得认为清水煮菜帮子更美味,那是由于他们强大的理智和意志。其实我们渴望的不是巧克力蛋糕,而是多巴胺。多巴胺是我们许多行为的终极动力。
在性高潮时,多巴胺会大量爆发出来,让我们进入一种如痴如醉如梦如幻的感官体验。一位荷兰科学家扫描了人们在性高潮时的大脑状态,发现高潮时大脑的状态和摄入致幻剂后的状态非常相像。
做爱后的“不应期”
性高潮后,多巴胺开始锐减,而催乳素释放出来。如果说多巴胺是性的油门,那么催乳素就是刹车。催乳素会让性欲下降。多巴胺的减少和催乳素的增加让我们进入“不应期”,我们性趣不那么强烈了,我们把做爱这事撂在一边,开始忙点别的,比如打猎啊,采野果啊,带小孩啊,上班啊,整理家居等等——不然的话,我们就会没完没了地做爱而整天起不了床。在动物实验中,这样的效果持续2周左右。
不应期被“柯立芝效应”打破
“柯立芝效应”来自一个经典故事。美国总统卡尔文.柯立芝携夫人参观一家家禽农场,发现那里公鸡的数量很少,农场主解释说,每只公鸡每天要执行职责几十次。第一夫人道:“请转告总统先生。”总统问:“那,每次公鸡都是为同一只母鸡服务吗?”“不。”农场主回答道,“有许多只不同的母鸡。”总统回答:“请你转告柯立芝太太。”
“柯立芝效应”是指,如果引入可能受孕的新的伙伴,做爱后的不应期就会缩短,动物会一直处于高亢的性欲中。有一个实验,将一只公鼠与四五只处在发情期的母鼠一起放到一个封闭的盒子里,公鼠会和所有母鼠交配直至精疲力竭,这时即便母鼠继续向公鼠求欢,公鼠也不会有响应。然而,如果新的母鼠放入了盒中,公鼠又会精神起来,再次与之交配。
从进化上来说,柯立芝效应有利于广泛“播种”,尽可能地把基因更多地传播给后代。因此,在稳定而长期的性关系中,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会感觉平淡,对方在我们眼中失去了那种让人神魂颠倒的魔力,做爱不再是巧克力蛋糕而慢慢变成了水煮菜帮子。这时,如果生活中出现了新的异性,我们会立刻觉得对方很有魅力——这并不是因为他比原来的伴侣更好,而只是柯立芝效应在作怪。
在稳定的性生活中,如果能够避开单调重复的行为模式,不形成习惯化的反应,大脑就会误以为有新的伴侣参与而继续兴奋起来,从而为性趣保鲜。
亲密激素的温情力量做爱时多巴胺的高低起伏,以及“柯立芝效应”,可能会导致一对伴侣的分崩离析,但还有另一种东西能够把我们长期联系在一起,那就是“亲密激素”催乳素。身体里的催乳素有许多功能,分娩时它会促进子宫收缩,哺乳时促进乳汁分泌,它还让我们对孩子产生发自内心深处的爱,让我们与伴侣维系长久的亲密与依恋。友谊也是建立在催乳素的基础上的。
催乳素和多巴胺就像爱的阴与阳。多巴胺促使你寻求更多的性伴侣,而催乳素促使你与某一个人建立起长期而亲密的情感联系。但有一点催乳素与多巴胺不同:大脑中的多巴胺越多,神经细胞的接受性就越差,对多巴胺就越不敏感,这也就是为什么上瘾的人需要越来越强烈的刺激;而催乳素越多,神经细胞的接受性就越好,你就越能体验到那种温暖而窝心的亲密。
不一定要性,日常的亲密行为,交谈,拥抱,彼此关心,就能促进催乳素的分泌,让你爱得越来越多,看他越来越好。不受单纯生殖驱动的性欲支配去做爱,有节制地做爱,专一地爱,充满爱与温情地做爱,能让神经化学递质保持在平衡状态,从而享受到更持久更微妙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