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富多样的景颇族饮食文化 景颇族的饮食特点是
2023-07-26
更新时间:2023-07-26 06:10:27作者:未知
1、传统民居:苗族吊脚楼
2、苗族的传统乐器有哪些
3、贵州吊脚楼文化,最美的传统建筑
4、土家族吊脚楼悠久的历史文化
5、民族的生态建筑之苗族吊脚楼
6、猜你喜欢:
吊脚楼也叫做吊楼,在平原地区很少见,一般都是依山而建,下面用木柱撑起来,可以有效防潮,吊脚楼在苗族、壮族、土家族等少数民族地区很常见。
那么,从苗族文化来看,苗族吊脚楼有什么特点呢?一起随小编来看看吧!
在西南地区广西、贵州、湖南、四川等省份,“吊脚楼”是山乡少数民族如苗、侗、壮、布依、土家族等的传统民居样式。尤其在黔东南,苗族、侗族的吊脚楼极为常见。这里的自然条件号称“天无三日情,地无三里平”,于是山区先民创造出了独特的“吊脚楼”。
吊脚楼依山而建,用当地盛产的杉木,搭建成两层楼的木构架,柱子因坡就势长短不一地架立在坡上。房屋的下层不设隔墙,里面作为猪、牛的畜棚或者堆放农具和杂物;上层住人,分客堂和卧室,四周向外伸出挑廊,可供主人在廊里做活和休息。廊柱大多不是落地的(便于廊下面的通行无碍),起支撑作用的主要是楼板层挑出的若干横梁,廊柱辅助支撑,使挑廊稳固地悬吊在半空,这种住宅因其外形和结构特点被称为“吊脚楼”。吊脚楼的优点明显,人住楼上通风防潮,又可防止野兽和毒蛇的侵害,这种住宅在西南山区至今仍有建造。
不同地方的吊脚楼在形貌特征与建筑结构上富于变化。总的看来,吊脚楼还是应属于南方的干栏式建筑,但与一般所指干栏有所不同。干栏应该是全部悬空的,所以吊脚楼也可以说是一种半干栏式建筑。
您可能也喜欢:
旧文化的变革与新文化的融合:满族服饰
八角鼓,满族的戏曲艺术形式
凝结人民情怀和智慧的满族剪纸
满族民间文化:妙趣横生的满族补绣
中国民族乐器,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中国境内的竹材种类很多,不完全统计大约有一百多种,乐器的实用性不仅表现在某些乐器原来是生产工具或生活用器,并且人们用它们来传递一些特定的生活信息,那么苗族中又有什么传统乐器呢?本期苗族文化为你解析!
管乐乐器:有芦笙、芒筒、夜箫、姊妹箫、笛、唢呐等。
弦乐乐器:多为伴奏乐器,主要有二胡、古瓢琴、月琴等。
打击乐器:有铜鼓、木鼓和皮鼓。
芦笙,是少数民族特别喜爱的一种古老乐器之一,是民族节日中必备的乐器。而芦笙更是苗族传统的簧管乐器,在苗族地区广为流传。芦笙是苗族文化的一种象征,苗族芦笙在表演吹奏方面把词、曲、舞三者融为一体,保持了苗族历史文化艺术的原始性、古朴性。
芒筒,是苗、侗、水、瑶等族单簧气鸣乐器,又称地筒、莽筒、芦笙筒。苗语称果董、董 果木,意为筒筒芦笙。侗语称筒卜、咚的,意为大竹筒。流行于贵州、广西、湖南等省区。
夜箫,苗语称“寥”,因多在夜间吹奏而得名,是苗族特有的单簧气鸣乐器。它用无节的细竹管制成,管长50厘米左右,外径约11毫米,内径7毫米左右,管的下端开有4个音孔,上端为吹口,竖吹。在吹口的正面,开有一个长方形缺口,为夹簧片用的,簧片多用薄竹片或芦苇片做成。吹口的背面开有半弧形的缺口。吹奏时气流自弧形缺口进入管内,振动簧片而发音。制作夜箫时,因所用竹材长短不一,管径大小有异,所以它也有高、中、低音之分,但由于箫管细小,只能轻轻吹奏,可吹出两个八度音程。
您也许还喜欢:
解惑:维吾尔族是白种人吗
浅述维吾尔族语言文字
维吾尔族图腾的象征意义
新疆维吾尔族起源与历史
走进贵州的山岭水边,你不管是在郁郁葱葱的山坡上,还是在清澈见底小河边,你一眼所及的地方都会有吊脚楼的出现。吊脚楼就好像星空中闪亮的星星洒满苍茫的大山。吊脚楼是贵州文化中传统的民居建筑,是一种极具特色的建筑风格。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贵州的吊脚楼吧。
吊脚楼,也叫“吊楼”,为苗族(重庆、贵州等)、壮族、布依族、侗族、水族、土家族等族传统民居,在渝东南及桂北、湘西、鄂西、黔东南地区的吊脚楼特别多。吊脚楼多依山靠河就势而建,呈虎坐形,以“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为最佳屋场,后来讲究朝向,或坐西向东,或坐东向西。吊脚楼属于干栏式建筑,但与一般所指干栏有所不同。干栏应该全部都悬空的,所以称吊脚楼为半干栏式建筑。
最基本的特点是正屋建在实地上,厢房除一边靠在实地和正房相连,其余三边皆悬空,靠柱子支撑。吊脚楼有很多好处,高悬地面既通风干燥,又能防毒蛇、野兽,楼板下还可放杂物。吊脚楼还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优雅的“丝檐”和宽绰的“走栏”使吊脚楼自成一格。这类吊脚楼比“栏杆”较成功地摆脱了原始性,具有较高的文化层次,被称为巴楚文化的“活化石”。
依山的吊脚楼,在平地上用木柱撑起分上下两层,节约土地,造价较廉;上层通风、干燥、防潮,是居室;下层关牲口或用来堆放杂物。房屋规模一般人家为一栋4排扇3间屋或6排扇5间屋,中等人家5柱2骑、5柱4骑,大户人家则7柱4骑、四合天井大院。4排扇3间屋结构者,中间为堂屋,左右两边称为饶间,作居住、做饭之用。饶间以中柱为界分为两半,前面作火炕,后面作卧室。吊脚楼上有绕楼的曲廊,曲廊还配有栏杆。
吊脚楼是中国西南地区的古老建筑,最原始的雏形是一种干栏式民居。当人类的记忆尚处于模糊不清的原始时代的时候,有巢氏创造的吊脚楼就作为最古老的民居登上了历史舞台。它临水而立、依山而筑,采集青山绿水的灵气,与大自然浑然一体。吊脚楼是建筑群中的小家碧玉,小巧精致,清秀端庄,古朴之中呈现出契合大自然的大美。它是一个令人忘俗的所在,散发着生命的真纯,没有一丝喧嚣与浮华。
身临其境,俗世的烦恼会烟消云散,困顿的胸怀会爽然而释。如果对大城市的奢华和浮躁感到厌恶,应该切身地去体验吊脚楼所呈现的“天人合一”的美妙境界。
传说
传说土家人祖先因家乡遭了水灾才迁到鄂西来,那时鄂西古木参天、荆棘丛生、豺狼虎豹随处可见。土家人们先搭起的“狗爪棚”常遭到猛兽袭击。人们为了安全就烧起树蔸子火,里面埋起竹子节节,火光和爆竹声吓走了来袭击的野兽,但还是常常受到毒蛇、蜈蚣的威胁。
后来一位土家老人想到了一个办法:他让小伙子们利用现成的大树作架子,捆上木材,再铺上野竹树条,在顶上搭架子盖上顶蓬,修起了大大小小的空中住房,吃饭睡觉都在上面,从此再也不怕毒蛇猛兽的袭击了,这种建造“空中住房”的办法传到了更多人的耳中,他们都按照这个办法搭建起了“空中住房”。后来,这种“空中住房”就演变成了现今的吊脚楼。
猜你可能也喜欢:
十分有名的甘肃文化旅游景点推荐
南宁最好玩的地方:青秀山
南宁为什么叫绿城呢?
名扬天下的青海特色美食
由于土家族居住的地方多处于山区,建造平房并不容易,因此土家族的房子以吊脚楼居多,这也是最吸引世人眼光的地方。
那么,在土家族文化中,吊脚楼具有什么样的历史文化呢?一起随小编来看看吧!
土家族是一个十分传统的民族,也是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传承着历史遗留下来的各种传统,人们热情好客,地处西南地区的土家族人长久的居住在这里,气候适宜,环境清幽,十分舒适。当然引人出众的就是土家族吊脚楼了,这种土家族独有的建筑风格让世人称奇,这种奇特的居住模式吸引了大批的游客前来观光旅游,每一天都会有不同的人来到这里欣赏这些奇特的建筑,它是土家族人智慧的精华,也是土家族文化繁荣的一个象征。
来到土家族的居住区,我们会深深地被这里的传统民俗吸引,特色的食物,到处都是碧绿一片,高高的树木,浑身散发着属于历史的气韵,还有成片的茂密森林给人的感觉就是祥和安谧。而作为土家族的标志性建筑吊脚楼,有着来自古代占卜师一类的思想韵味,它传承了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一样的认识。
这里的吊脚楼都是十分的气派,每一栋都是靠着智慧与艰苦建起来的,每一处都是土家族人的骄傲,吊脚楼多是依山而建的,顺着山势建起来的吊脚楼恢弘而霸气,而且当我们见到这些吊脚楼都仿佛悬在水面之上的,它凭借着一半与陆地相接,另一半与水面相依,真的就是吊起来的一样,把这些结实的树干一根根的组合起来,拼接成这样一个举世闻名的建筑物,集文化与建筑智慧于一体,给世人都带来一些震惊与稀奇。
这些吊脚楼都是有好几层的建筑,一层层的高楼透着古朴一样的气韵,曲廊围绕在一块的建筑给我们的是放松还有明亮,进入这个建筑物中,每一层都是分工明确的,有的是卧室,有的就是厨房,有的则是会客厅,宽敞明亮,真正的是那种空中楼阁性质一样的,看着四周翠绿的高山,看着碧蓝清澈的水也是一样,心态瞬间平静下来,情不自禁的融入到这个优雅的环境中去。
吊脚楼的前面大都种着新鲜的蔬菜与果树,大部分都可以自给自足,甚是美妙。走着属于自己的旅行,来到西南土家族中,进驻一会土家族吊脚楼,会给你带来不一样的感觉。
您可能也喜欢:
土家族赶年节,土家族的独特文化
土家族民歌的活化石:南溪号子
彝族文化:奇特有趣的彝族婚俗
“咚咚喹”土家族的古老气鸣乐器
每个民族都有每个民族的特色文化,当然,每个民族的服饰不太相同、每个民族的习俗不太相同、每个民族的建筑物也不太相同。苗族的吊脚楼是属于一种传统民居。那么,大家对于苗族的吊脚楼了解还是不了解呢?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从民族文化的角度一起来寻找答案吧!
苗族吊脚楼的简介
苗族吊脚楼是苗族的一种传统建筑,同时也是我国南方特有的古老建筑形式。它一般都是依山傍水,鳞次栉比,层叠而上。苗族吊脚楼均分为上下两层,楼上住人,楼下架空,上层宽大,工艺复杂,做工精细。下层随地而建,很不规则。
现代建筑学家认为,苗族吊脚楼是最佳的生态建筑形式。
苗族吊脚楼的结构
吊脚木楼的地基必须是把斜坡挖成上下两层;每层进深各为6尺多,各层面积约100平方米。上下两层相差约4尺多,层与层之间的山壁和外层山体用石头砌成保坎。建房时,将前排落地房柱搁置在下层地基上,最外层不落地房柱与上层外伸出地基的楼板持平,形成悬空吊脚,上下地基之间的空间就成为吊脚楼的底层,这就是所谓的“天平地不平”的吊脚楼特点。吊脚楼采用穿斗式结构,每排房柱5至7根不等,在柱子之间用瓜或枋穿连,组成牢固的网络结构。中柱一定要用枫木,因为枫树是苗族的生命图腾树,是象征祖先灵魂的圣树。
吊脚楼一般以三间四立帖或三间两偏厦为基础,一般分为三层,底层都用作家畜和家禽的栏圈,以及用来搁置农具杂物等东西。中层住人,正中间为堂屋,堂屋两侧的立帖要加柱,楼板加厚;因为这是家庭的主要活动空间,也是宴会宾客笙歌舞蹈的场所。有少数人家在正对大门的板壁上安放有祖宗圣灵的神龛。神圣的家庭祭祖活动就在堂屋进行,一般情况下,左右侧房作为卧室和客房。三楼多用半存放粮食和种子,是一家人的仓库;如果人口多,也装隔出住人的卧室。厨房安置在偏厦里。建筑的空间分割组合,以祖宗圣灵神龛所在的房间为核心,再向外延伸辐射。家庭成员在这样的空间组合下生活,无形中便被祖宗圣灵所在的堂屋的空间引力所凝聚,从而为家庭的团结增强了亲和力。祖先崇拜的苗族传统宗教,在吊脚楼的民居建筑上被充分完美的体现出来了。
苗族吊脚楼的特点
苗族的吊脚楼建在斜坡上,把地削成一个“厂”字形的土台,土台下用长木柱支撑,按土台高度取其一段装上穿枋和横梁,与土台平行。吊脚楼低的七八米,高者十三四米,占地十二三个平方米。屋顶除少数用杉木皮盖之外,大多盖青瓦,平顺严密,大方整齐。
吊脚楼一般以四排三间为一幢,有的除了正房外,还搭了一两个“偏厦”。每排木柱一般9根,即五柱四瓜。每幢木楼,一般分三层,上层储谷,中层住人,下层楼脚围栏成圈,作堆放杂物或关养牲畜。住人的一层,旁有木梯与楼上层和下层相接,该层设有走廊通道,约1米宽。堂屋是迎客间,两侧各间则隔为二三小间为卧室或厨房。房间宽敞明亮,门窗左右对称。有的苗家还在侧间设有火坑,冬天就在这烧火取暖。中堂前有大门,门是两扇,两边各有一窗。中堂的前檐下,都装有靠背栏杆,称“美人靠”。
苗族吊脚楼属于苗族特有的建筑形式,是在山地条件下极具特色的创造,这些充满民族文化气息的传统建筑,为苗族人们的生活提供了激情动力。
您可能也喜欢:
渊远流长的壮族酒文化
饮食文化丰富多彩的强大民族“汉族”
生动的满族妇女旗头与马蹄鞋底
神奇的民间医药“壮医”
恩施土家族苗族土家族的传统节日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土家族服饰土家族歌曲恩施土家族土家族舞蹈土家族建筑土家族传统节日土家族的传统节日是什么贵州土家族主要分布在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天气吊脚楼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