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手机版

裕固族语言文化,你知多少?(裕固族说什么语言)

更新时间:2023-05-04 08:08:27作者:佚名

裕固族语言文化,你知多少?(裕固族说什么语言)

文章目录:

1、裕固族语言文化,你知多少?

2、惟妙惟肖的裕固族刺绣文化

3、惟妙惟肖的裕固族民间美术文化

4、充满地域特色的裕固族舞蹈文化

5、独具特色的裕固族语言文化

6、猜你喜欢:

1、裕固族语言文化,你知多少?

裕固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经验丰富的游牧文化的民族,由于他们文字的失传,只有当地语言,使得他们的语言文化变得更加的浓厚。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的生产及生活方式的改变,裕固族的语言文化也在改变。那么,对于裕固族的语言文化你了解多少呢?下面的裕固族文化为你带来更多内容。

裕固族分别使用三种语言:东部裕固语、西部裕固语和汉语。

西部裕固语亦称“尧乎尔语”,属于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东匈语支。一些学者认为,西部裕固语属于保存古代突厥语特泰点较多的上古突厥语,并指出它是回鹘文献语言的“嫡语”。使用这种语言的有亚拉格家、贺郎格家、西八个家三个部落,主要分布在肃南裕固族自治县西部,即今天的明花区的莲花乡、明海乡,大河区的韭菜沟乡和皇城区的马营乡等地。

东部裕固族亦称“恩格尔语”,属于阿尔泰语东乡蒙古语族。据研究,它接近于十三世纪的蒙古语,保留较多的古代蒙古语词汇和语音的特点。使用东部裕固语的有大头目家、罗儿家、杨哥家、东八个家、四个马家五个部落,主要分布在自治县东部康乐区的康乐乡、红石窝乡、青龙乡,大河区的红星乡,以及皇城区的北峰乡、北极乡、东滩乡等。

使用汉语的主要是居住在明花区前滩和酒泉县黄泥堡等地的裕固族。操不同语言的裕固族人们,相互人们也以汉语作为共同的交际工具。另外,无论是西部裕固语或是东部裕固语,都吸收了大量的汉语借词,涉及的范围还相当广泛。另据调查,大河区、皇城区有一部分人兼通两种裕固语。此外,皇城区有少数人会说藏语。

裕固族先民曾经使用过古代回鹘文,后来,他们失去了自己的文字。现在,他们没有本民族的文字,通用汉文。

裕固族语言是文化部和国家民委“中国少数民族濒危语言保护工程”全国试点·抢救保护项目之一,可分为西部语和东部语两种。裕固族西部语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由古代回鹘语演变而来;东部语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由东迁至祁连山中部的撒里畏兀儿人所使用的撒里畏兀儿语与古蒙古语融合而成。裕固族语言不仅是裕固人相互交流的主要工具,也是裕固族文字失传后,民族传统文化传承、表现的主要方式。

裕固族语言中保留了许多古突厥语和十三、四世纪古蒙古语的特点,西部语被称为回鹘文献语言的“嫡语”,对研究古代西部民族历史和文化具有重要价值;东部语与同语族的蒙古语、东乡语、保安语、土族语等关系密切。因此,裕固族语言在同系属语言中占有比较特殊的地位,很早就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高度关注和研究。

2、惟妙惟肖的裕固族刺绣文化

刺绣是中国古老的传统文化之一,在华夏大地上刺绣工艺都得到了很好的传承,由于各地的风俗文化不同,所以当刺绣工艺流传到各地后都被加入了当地的民族特色。裕固族的刺绣也加入了本民族的特色,那么,对于裕固族的刺绣文化你了解多少呢?下面的裕固族文化为你带来更多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裕固族民间刺绣有着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图案纯朴、色彩艳丽、构图简洁、造型夸张、针法多样、绣工精致。这些来自民间的刺绣艺术品,大都出自农村劳动妇女之手。这种传统的刺绣技艺往往是通过家传、互相之间的交流而得以延续的。

裕固族民间刺绣有的写实,有的浪漫,有的夸张,创造出无数既富有装饰趣味又有浓郁的乡土气息的刺绣工艺品来,显得率真、纯朴、热烈、犷野.民间歌云:“八岁学针线,十三进绣房,进了绣房绣鸳鸯,百样故事都绣上”。

刺绣是裕固族妇女尤其喜爱的手工,主要表现在裕固人的服饰中。裕固族妇女的刺绣工艺多采用刺绣、锁绣等方式。裕固族姑娘自幼受到父母的熏陶和教授,从小就学会了用绣针,随着年龄的增长,又逐渐学会了看样、布局、画线、配色、锁边等刺绣程序。

她们在日常交往中交流刺绣技艺,把自己的服饰装扮得十分绚丽多彩。裕固族妇女的刺绣主要表现在服饰、领带、帽子、布鞋、袜底后跟、鞋垫、腰带、荷包、香包、针线包、烟袋、手绢、帘巾、枕头套、刀鞘套、火镰套、毛巾、头巾等物品上,刺绣内容大多是花鸟、龙兽、家禽、太阳、月亮、山川和各种几何图案,而且构思采用形象与夸张化的奇妙手法,显得绚丽、美观、大方、自然。

解放初期的刺绣艺人现在大多已年近古稀,传授给后人的手工技术也不多,因此,这些珍贵的刺绣手工技术已经面临“断线”的危险境地,需要尽快抢救、挖掘和整理。据说,裕固人曾在民间把刺绣艺人称作“玛尔简”(珍珠),意为非常珍贵。这些享有“珍珠”美誉的刺绣艺人有安桂兰、安秀玲、安月梅等,出自她们手中的刺绣手工艺部分珍品,还被收藏在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民族博物馆。

3、惟妙惟肖的裕固族民间美术文化

裕固族人民在劳作时创造出许多的传统文化,比如歌曲、舞蹈和美术。美术是人们通过内心世界所创作出的,裕固族人民的民间美术也表达了他们对未来的向往以及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下面的裕固族文化为您带来惟妙惟肖的裕固族美术文化,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马背上的美术

裕固族以他们的聪明和智慧,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依靠赖以生存的畜牧业,创造了许多实用的工艺美术品,如编织的各种毛口袋、毯子、马缰绳等,还在这些用品上编织出美丽的花纹和图案。

裕固族是个游牧民族,马在裕固族的传统生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为了方便马背上的生活,人们用灵巧的双手对马匹进行了极具实用性的装饰,我们可以从精美的装饰物中看出裕固族对马的喜爱。传统的马肚带由羊毛和牛毛混编而成,由于羊毛柔软,牛毛坚韧,这两种毛混编而成的马肚带强度大、耐磨损,又不失舒适性。

马肚带的制作从搓线到编织,完全由手工完成,许多裕固族人都会这门技术。为了编织出美丽大方的花纹,编制者利用毛线的天然色彩,对其进行一深一浅的排列,然后进行编织。编织时要全身心地投入,不能出任何差错,否则,织物上就会留有破绽,其整体美感就不复存在。马肚带的末端会编成许多小辫。它们两条一组,临组的搓线方向相反,这样编出的∨形小辫结构严整,花纹流畅,富有淳朴自然的美感。由于使用了具有天然色彩的牛羊毛,所以织物经久耐用,即使常年在外风吹雨打也不会褪色。

褡裢通常搭在马鞍上,用来盛放各类物品,以便于携带。它由羊毛和牛毛混编而成。精编细制使得褡裢结实耐用,成为马背上的常备物件。马鞭的材质比较多样,但都与游牧生活息息相关。有的马鞭用牛羊毛编制而成;有的则用经过加工的熟牛皮制作,可以是用牛皮条编成辫子,也可以直接使用牛皮条。

在过去的漫长岁月里,马不仅是人们生活生产的好帮手,还是战争中的亲密伙伴。所以一条好的马鞭不但可以帮助人们控制马匹,以利于游牧生活,更重要的是,可以在必要的时候使马快速地奔跑,以有效地追击敌人,或者是实现迅速的撤退。在和平年代,马鞭的后一种功能已经没有发挥的余地,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如今的马鞭甚至具有更多的装饰色彩。除了马肚带、褡裢和马鞭,马背上还有 马鞍子、马缰绳、马钗子等装备。

寺院中的美术

裕固族全民信仰藏传佛教(俗称喇嘛教),现存规模最大的寺院是位于肃南县康乐乡的康隆寺。由于长时间的民族融合,裕固族文化在发展进化的同时,兼收并蓄地吸收了其他民族的一些优秀成果。作为重要的组成部分,裕固族宗教美术与周边民族的文化有很多相近或类似之处,又不失自己的特色。

转经筒在每一个喇嘛寺中都可以见到。每只转经桶中装有经文,每转一圈转经筒,就等于诵了一遍经。转经筒的形状都很相似,只是大小和表面的色彩花纹有所不同。如左图中的转经筒表面有轧出的咒语和装饰图案,色彩单一,为铜的原色。图中的转经筒就显得色彩绚丽多姿。寺院中精通绘画的僧人将咒语和宗教图案绘于这些转经筒上,构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

宗教主题的壁画在寺院内随处可见,它们多是描绘佛祖的生平和一些经变故事,以及宗教人物和一些宗教圣地,在喇嘛教中有一些特定的吉祥物和吉祥图案,如法轮、金羊、宝瓶、莲花、白海螺、万字纹等。宝瓶是极其常见的吉祥物,有的是用布做的,有的是瓷器做的,里面盛满青稞、麦粒、金末、银末等“宝贝”。人们用它来祈求风调雨顺,希望能有富足的生活。

4、充满地域特色的裕固族舞蹈文化

在中国的五十六个民族中,裕固族是其中一员。而少数民族人民都能够善舞,他们的舞蹈与歌曲都来源于生活中,裕固族由于只有语言却没有文字,在民族发展的过程中,舞蹈就成为了一种能够表达他们感情的一种方式。对于裕固族的舞蹈文化您了解多少呢?下面的裕固族文化为您带来更多内容。

1、欢庆舞:群舞形式。流行肃南县明花、康乐、大河三区。主要以鼓乐、歌曲伴奏。男女老幼列队或迂回绕绕圈作舞。中央置以篝火及猎获物。快、慢、轻、重多种动作,节奏性甚强并辅以“啦”、“唠”、“耶”、“哟”等呼语。其中转圈由左向右,脚下以点步为主,略似藏族踢踏舞。手部动作较错落,有持“摆来格”(似哈达的一块方布)的、有手拉手的、有背牛角鼓的,多于欢庆丰收、喜度节日时举行。

2、转转舞:男女双人舞形式。流行明花、康乐、大河三区。主要表现劳动生活及习俗等内容。如割草、挤奶、行猎、婚礼等场面。动作按向右旋转速度的快慢,女分别以点步、旋转步为主,男以点步、腾跳为主。高潮时旋转如风,颇近似“胡旋舞”。故当地裕固族老者称“转转舞”。

3、酒兴舞:男女独舞。流行明花、康乐、大河三区。以腾跳见长,作演前舞者面对观众跪蹲施礼,并用本族赞词致敬尔后起舞。舞中有时蹲下,两手自身后反手叉腰,以矮步往后急退。有时则连续向空中脚腾跳,象鸟儿一样敏捷。据说跳此舞时,舞者先饮酒助兴,舞中表现出东倾西倒的醉态。

由于力度大,很激烈。舞者总是汗涔涔的。一九五八年裕固族地区跳“护法”或跳“施公子”的职业者,舞中动作基本上还保留裕固族古老的腾跳形式。在敦煌壁画和新疆的拜城克孜尔千佛洞中也保留着完整的裕固族古代舞蹈形式。

4、马上舞:裕固族民间婚礼多穿插情节性仪节,曾为舞蹈作品《迎亲路上》取作素材。按其民族习俗,姑娘出嫁时须由阿娜(母亲)为她梳妆打扮,其中主要是戴头面,意味着女儿即将离开母亲。尔后由舅父率送亲队伍出发先至打尖处。打尖是本族传统婚礼中的一种程序,即新娘及送亲客人,骑着马或骆驼边歌边行至中途与新郎相会的方式。其时由男方在途中设一毡毯,上置整只羊肉及喜酒,以表示迎亲,双方并互送哈达敬酒敬食。略事休憩复行,直送至男家。

继后,在主婚人主持下举行冠戴新郎的仪式,亦称尧达曲格尔。即由新娘立红毡或红布上,并在新娘脚下用米撒一个字形。主婚人手持一白布方巾或哈达主说,另一人捧盘,盘中置一盛满鲜奶、酥油的龙碗和上面绕有黑白羊毛的尧达(一种吉祥物)陪说,主婚人每说一句,持盘人即复诵一句。又有另外二人捧新郎礼服,准备为新郎换装冠戴。主婚人终讲时复将尧达插新郎腰际,以作为男女青年结婚的凭证。此时众呼“尧达”,“尧达”。年青人亦夺取尧达逗新娘,于是一对新人在家人护拥和众宾喧哗声中进入洞房。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由于地域、文化、宗教、生活等因素的作用与影响,加之与各民族的不断交流以及族混等过程,随着社会的进步,裕固族舞蹈也由起初的简单模仿、无意识的自娱性逐渐演变的成熟起来,并发展成为现在的具有艺术价值的一门艺术。

5、独具特色的裕固族语言文化

在中国这个古老的国度,分散着许多的民族,而这些民族也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属于自己民族特色的文化,而这些文化包括了饮食文化、民族信仰舞蹈文化以及语言文化等。你了解多少民族的语言文化呢?下面的裕固族文化为大家带来裕固族的语言文化,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裕固族分别使用三种语言:东部裕固语、西部裕固语和汉语。一种为西部裕固语,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语言接近维吾尔语,被称之为“最古突厥语活化石”,一种是东部裕固语,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由于两种语言不通,各部落为了便于交流,还使用汉语。裕固族有本民族的文字,汉语、汉文是裕固族共同交际的工具。

西部裕固语亦称“尧乎尔语”,属于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东匈语支。一些学者认为,西部裕固语属于保存古代突厥语特泰点较多的上古突厥语,并指出它是回鹘文献语言的“嫡语”。使用这种语言的有亚拉格家、贺郎格家、西八个家三个部落,主要分布在肃南裕固族自治县西部,即今天的明花区的莲花乡、明海乡,大河区的韭菜沟乡和皇城区的马营乡等地。

东部裕固族亦称“恩格尔语”,属于阿尔泰语东乡蒙古语族。据研究,它接近于十三世纪的蒙古语,保留较多的古代蒙古语词汇和语音的特点。使用东部裕固语的有大头目家、罗儿家、杨哥家、东八个家、四个马家五个部落,主要分布在自治县东部康乐区的康乐乡、红石窝乡、青龙乡,大河区的红星乡,以及皇城区的北峰乡、北极乡、东滩乡等。

使用汉语的主要是居住在明花区前滩和酒泉县黄泥堡等地的裕固族。操不同语言的裕固族人们,相互人们也以汉语作为共同的交际工具。另外,无论是西部裕固语或是东部裕固语,都吸收了大量的汉语借词,涉及的范围还相当广泛。另据调查,大河区、皇城区有一部分人兼通两种裕固语。此外,皇城区有少数人会说藏语。

裕固族先民曾经使用过古代回鹘文,后来,他们失去了自己的文字。现在,他们没有本民族的文字,通用汉文。

6、猜你喜欢:

本文标签: 裕固族舞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