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手机版

“拉魂腔”和“肘鼓子”的结合柳琴戏简介

更新时间:2023-08-29 10:02:19作者:未知

“拉魂腔”和“肘鼓子”的结合柳琴戏简介

文章目录:

1、“拉魂腔”和“肘鼓子”的结合柳琴戏简介

2、拉魂腔的乐器变革,柳琴戏伴奏乐器

3、猜你喜欢:

1、“拉魂腔”和“肘鼓子”的结合柳琴戏简介

柳琴戏,汉族戏曲剧种之一。因其曲调优美,演唱时尾音翻高或有帮和,故也叫“拉魂腔”。拉魂腔的来源有两种说法。到底有怎样的说法呢?接下来,跟随小编一起来了解了解柳琴戏和拉魂腔的来源两种说法是什么吧!

可能感兴趣》》藏戏的改进与历史传承意义,不忘过去

柳琴戏

柳琴戏,汉族戏曲剧种之一。流行民间小演唱“拉魂腔”和“肘鼓子”相结合而形成。在没有被称为柳琴戏之前,又称“拉魂腔”,通常称作“拉魂腔”。1953年正式定名为柳琴戏。

它形成于清代中叶以后,主要分布在山东、江苏、安徽、河南四省接壤交界地区。柳琴戏的来源是以滕州民间小调“拉魂腔”为基础,受当地柳子戏的影响发展起来的。

2006年5月20日,柳琴戏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因其曲调优美,演唱时尾音翻高或有帮和,故也叫“拉魂腔”。拉魂腔的来源有两种说法。

一说是由滕州汉族民间小调为基础,受当地柳子戏(即弦子戏)的影响发展起来的。其唱腔中的[娃子]、[羊子]和滕州俗曲及柳子戏唱腔曲牌[耍孩儿]、[山坡羊]有渊源关系。

一说源于江苏海州,是由当地秧歌、号子中的[太平歌]、[猎户腔]经民间艺人丘、葛、张(一说“杨”)3人加工而成为拉魂腔。后来丘、葛分别去皖北、鲁南传艺,因此在当地流行。一说是由山东滕州山里的道士和尚,以安魂咒或肘鼓子等腔调演绎出的,滕州山里有个叫千山头的地方,

从唐朝到明朝之间,这里曾是全国很大的道观群落,道观几十座,清朝之后衰落了,道士和尚为了生计,下山化缘帮人除魔消灾,演绎出拉魂腔这类唱腔。

2、拉魂腔的乐器变革,柳琴戏伴奏乐器

这期柳琴戏为我们带来是拉魂腔的乐器变革,柳琴戏伴奏乐器相关知识。柳琴戏板式大致可分为:慢板(又叫幽板、澄清板)、二行板(又叫流水板其中还有快慢之分)、数板、紧板和五字紧板等。继续来看看吧!

可能感兴趣》》留住历史文化!保护柳琴戏的正确措施

伴奏

柳琴戏板式大致可分为:慢板(又叫幽板、澄清板)、二行板(又叫流水板其中还有快慢之分)、数板、紧板和五字紧板等。

柳琴戏的音乐工作者创作和改编了很多伴奏曲,有的已形成了新的传统曲牌。如:[苦中乐]、[绣花牌]、[

3、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