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萨最有名的十大小吃是什么(拉萨最有名的十大小吃是什么名字)
2023-06-21
更新时间:2023-06-21 22:05:48作者:未知
1、赫哲族赫哲年 赫哲族的新年
2、赫哲族民歌的音乐特征
3、赫哲族春节习俗盘点
4、赫哲族姓氏大全
5、赫哲族的起源,一个美丽的传说
6、猜你喜欢:
在我国的东北地区,有一个叫做“赫哲族”的少数民族,他们有自己的语言“赫哲语”,民族历史悠久,使用西里尔字母来记录语言。那么就让老黄历带大家了解,赫哲族赫哲年,赫哲族的新年吧。
赫哲年,即春节,是中国人口最少的民族赫哲族人民的隆重节日。
一进腊月,赫哲人就开始准备过节,男子推磨磨面,下江凿冰窟窿钓鱼;妇女忙着做节日享用的臭李子饼、鱼毛、兽肉干等;小孩子跟着大人学剪纸、糊纸灯笼。过节前三、四天,生活比较富裕的人家还要杀猪、蒸馒头。年三十各家要吃年饭(小米干饭和肉)。吃过年饭才能吃大米、白面和炒菜。这天晚上还要包饺子。
正月初一早晨,姑娘、媳妇和孩子换上崭新的绣了云边的狍皮衣裤,到亲戚朋友和邻居家拜年。对前来拜年的客人,主人总是盛情招待。村里的老年人爱到民间艺人家里,敬他喝酒,请他讲述动人的民间传说,演唱迷人的“依玛堪”。“伊玛堪”是一种散文和韵文相结合的口头说唱文学。用它可以说唱历史故事,也可以即兴抒情。
节日期间,文娱活动丰富多彩。小姑娘爱玩套花绳、老鹰抓小鸡。年轻妇女喜欢聚到一起玩“摸瞎糊”、“掷骨头”。男孩子和小伙子聚在一起比赛叉草球、捉迷藏、射草靶、滑冰、滑雪,其中尤以叉草球最富有赫哲族情趣。叉草球比赛时,先由一个人将一个个草球扔出去参加者依次投出鱼叉,谁叉中的草球多,谁便获取胜。草球扔出去后在地上滚动,要叉中它,必须眼明手快,赫哲人从小就开始叉草球,目的正是为了掌握叉鱼这种渔猎技术。
鱼宴是赫哲族人款待客人的美味佳肴,有酸辣风味的“踏拉长”(生鱼)、味香酥脆的“炒鱼毛”和透明鲜红的大马哈鱼籽。年节期间,常用杀生鱼、鱼刨花、烤熟的鱼肉条招待宾客。此外,要做“吐火宴”或用叫稠李子的野果制成的饼子,作为节令食品。
民族民歌是每个民族的传统歌曲,代表了那个阶段人们的民族风俗。赫哲族民歌有10多种,内容涉及生活的各个方面,有喜歌、悲歌、古歌、渔歌、猎歌、礼俗歌、情歌、摇篮歌、叙事歌、新民歌等。在赫哲族文化中,赫哲族民歌都有哪些特征呢?一起来学习下吧。
赫哲族的小调优美动听,无论是曲调和节奏,都会使人感到江水波浪的起伏和渔船划行中的轻摇微摆。但凡是男女老少都能触景生情,唱几曲即兴的调子。主要曲调有赫尼纳调、嫁令阔调、萨满调、伊玛坎调、白本出调、喜调、悲调、老头调、少女调等。“赫尼纳”是一种民间小调,多是妇女们在劳动中哼唱的明朗轻快的曲调,它婉转清丽,悠扬嘹亮,旋律优美。
赫哲人凭着他们的勇敢和勤劳,在漫长而艰辛的历史长河中,在他们特有的渔猎生活中创造并发展了本民族丰富的物质文化和多彩的精神文化,赫哲民歌(赫哲语为嫁令阔)就是其中瑰丽的一篇。但凡是男女老少都能触景生情,唱几曲即兴的调子。主要曲调有赫尼哪调、嫁令阔调、萨满调、伊玛堪调、白本出调、喜调、悲调、老头调、少女调等。“赫尼哪”是一种民间小调,多是妇女们在劳动中哼唱的明朗轻快的曲调,它婉转清丽,悠扬嘹亮,旋律优美。
著名的赫尼哪调有《乌苏里船歌》、《春季生产歌》;“嫁令阔”是一种情感纯朴、轻柔悠扬、流传很广的抒情歌曲,用来歌颂美丽的大自然,抒发对家乡的山河、风光、沃土、旷野的无限热爱之情。嫁令调中著名的有《松花江相会情歌》;萨满调的代表有《跳鹿神鸠神歌》、《跳神归来歌》、《家祭神歌》等,主要在萨满进行跳神活动时唱;朗朗上口,深受群众欢迎的伊玛堪调素经《西尔达鲁莫日根》为代表作品;白本出调,多是老太太给孩子唱的故事歌的曲调,调缓音长,娓娓动听,如《长虫兄妹》、等喜调唱欢乐之情,如欢乐的《解放后的生活》;悲调伤感忧愁,有《过去痛苦的日子》唱得令人落泪;老头调和少女调,是模仿老头和少女的声调,借以表达人物性格、特征和心理活动的曲调。
赫哲族民歌反映了赫哲族人民的民族风俗,表现了赫哲族人民勤劳勇敢、善良淳朴、热爱生活、向往光明的的精神风貌,可以说这些赫哲族民歌是赫哲族民间艺术的瑰宝,是世人了解、研究赫哲族历史及文化的一把钥匙。我们也真诚地希望,越来越多的艺术家们来了解、学习和掌握赫哲族民歌,有更好、更多的赫哲族精品问世,为我国及世界的民族文化艺术做贡献。
你可能会喜欢:
解析:东乡族传统手工艺文化
德昂族独特的“冠盖式”民居文化
你所不知道的保安族语言文化
惟妙惟肖的塔塔尔族刺绣文化
春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也是一年之中最重要的节日,春节的习俗多种多样,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不同时期的春节习俗也各不相同。春节代表着团圆,出门在外的人也要回家吃团圆饭。那么赫哲族文化中,赫哲族有哪些春节习俗呢?
赫哲族的赫哲语“春节”音译为“佛额什克斯”,即大年除夕之意。除夕,大家各自忙碌,做年饭,剪窗花,糊灯笼。在除夕夜,还要进行一系列的祭祀活动。各家在灰堆旁焚化装有金箔锞子和打上铜钱痕的黄裱纸的冥物搭子,俗称烧包袱,然后祭洒饭汤,以示给冥间死者送钱、送饭。屋内西墙供奉祖宗三代之位,锅灶上方供奉灶神,后来房子西南外墙供天地神。
赫哲族的春节是一年中最快乐的节目。在大年初一五更时,包“五更饺子”,供祭“别布玛发”(三世祖先)与“五码子”(诸神画像)以祈神佑。大年初一,人们穿上在帽耳、衣领、袖口、裤腿、围裙、鞋面上绣着美丽的花纹、几何图案和花鸟等花边的兽皮等服装,晚辈在叩祝长辈安康后,到亲朋好友家拜年。
热情好客的赫哲族人摆下“鱼宴”款待客人。有酸辣风味的“踏拉长”(生鱼)、味香酥脆的“炒鱼毛”和透明鲜红的大马哈鱼籽,味道十分鲜美。令人尊敬的民间诗人(依玛堪)在新春佳节,用诗歌把美好的祝愿献给大家。老人们向他敬酒,听他讲故事,尽兴而归。妇女们玩“摸瞎糊”、掷骨头。青少年迷恋的是滑雪、滑冰、射草靶、叉草球等项比赛。到处是欢歌笑语。
在年节里,一些人家做“吐伙宴”面饼、稠李子饼和稠粥分送与邻居们。对待贵客,则用杀活鱼,或把鱼条烤熟,用这种“塔拉哈”招待。
你可能会喜欢:
你所不知道的锡伯族的射箭文化
神秘的毛南族葬礼习俗
传统乐器文化:柯尔克孜族库姆孜
达斡尔族萨满教传统文化
姓氏最早起源于部落的名称或部落首领的名字。它的作用主要是便于辨别部落中不同氏族的后代,便于不同氏族之间的通婚。姓产生后,世代相传。不同的民族姓氏也会不同。那么赫哲族文化中,一起来看下赫哲族都有哪些独特的姓氏呢?
黑龙江省赫哲族最古老的氏族有:特尔吉尔、卡尔特吉尔、巴亚吉尔、卡尔他吉尔、巴力卡吉尔、库奇吉尔、贝尔特吉尔7姓人。随着社会发展各氏族又分化出两个或两个以上氏族(女儿氏族)。赫哲族的姓氏绝大部分是从住地、山川、河流名称而来,有的起源于兽名或某种物品名称。
赫哲族姓氏与原氏族有亲缘关系。称姓氏在姓氏后面加“哈拉”。受汉族姓氏影响,其单字姓氏有的是从其姓氏第一个字音转而来,有的是从其姓氏意转而来。
毕:“毕日达奇哈拉”或“毕拉哈拉”、“毕拉坑卡哈拉”,意指住在河边的本氏族人,第一个字音转。
何:“何哲日哈拉”、“毕拉哈拉”、“毕拉坑卡哈拉”,“毕拉”通古斯语,意指“河”、“河沟”,“河”字音转。
吴:“吴日米哈拉”、“吴丁克哈拉”、“吴丁库哈拉”,源于“乌第河”、“乌勒敏河”,较古老的大氏族。
葛:“葛依克勒哈拉”、“克日克勒哈拉”音转,古老的大氏族。
尤:“尤克勒哈拉”、“奇楞哈拉”,源出齐木因河,大氏族。
卢:“卢热勒哈拉”、“陆义勒哈拉”、“努业勒哈拉”,音转,大氏族。
舒:“舒木鲁哈拉”、“苏木鲁哈拉”,源出图腾崇拜,意指“独角龙”,也演变为苏姓。
傅:“傅特卡哈拉”、“傅斯哈拉”、“马林卡哈拉”、“估什哈哩哈拉”、“胡什哈哩哈拉”,源出“呼锡哈哩河”,意指“旱柳”,“虎”,也演变为胡姓。
董:“董抗哈拉”源于最古老氏族“特尔吉尔”,大氏族。
佟:“给温古哈拉”,意“铜”,“铜”字音转。
还有一些姓氏,是改姓、随姓而来。如富锦大屯张凯喜,其祖父为清朝“拨什库”(官名),父亲为“哈番”(官名),姓“毕拉哈拉”。民国初年,写其祖父姓氏时,执笔人认为语长音杂不好写,便对他说,人家称你家是“瞻仁大人”(官名),你就姓“瞻”吧,后“瞻”音转为“张”,赫哲族的张姓便由此而来。
你可能会喜欢:
独具民族特色的高山族的语言文化
东乡族丧葬文化,独具特色的民族丧葬
流传千年的独龙族体育文化
与众不同的高山族的节日风俗
赫哲族作为中国东北地区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有自己特有的特色。虽然它历史悠久,但我们还是要追根溯源。在赫哲族文化中,赫哲族有着什么历史呢?据说,赫哲族的起源是源自一个美丽的传说,那么这个传说是什么呢?
赫哲族是中国东北地区一个历史悠久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黑龙江省同江县、饶河县、抚远县。少数人散居在桦川、依兰、富饶三县的一些村镇和佳木斯市。
那是几百年前的事了。话说金兀术的兵被牛皋的兵打得落花流水,最后逃到白城子,又被牛皋的兵团团围住。牛皋攻城,攻了半个多月也没有攻下来,双方都损兵折将,损失惨重。
到了年三十这一天,城外牛皋的兵在城下,杀猪宰羊,打开陈酿的老酒,准备开怀畅饮,欢度新年。城上金兀术的兵一看这阵势,个个馋得直流口水。金兀术的兵是个个爱喝酒,这一困半个多月,连酒味都未闻到,真是馋坏了。
金兀术的兵实在忍不住了,大声地问牛皋的兵能不能给酒喝。牛皋的兵说能,但要有一个条件,你们去城里抓白家雀来换。金兀术的兵一听还有这样的好事,能用家雀换酒喝,便三、五成群去抓白家雀。这消息一传十,十传百,城里的兵都去忙活着抓家雀。抓到家雀后用绳子拴住送到城下,然后把酒再拽上去。就这样,牛皋的兵已从金兀术的兵那里弄到了很多很多的家雀。三十那天,牛皋的兵把家雀的尾巴挂上火药,装上药捻子,点着之后,把自家雀放了出去。不一会儿,上万只白家雀带着火药飞回城里,顿时,城里大房小屋一片火海。
牛皋的兵乘势攻城,金兀术一看城是保不住了,便领着残兵败将顺着护城河逃跑了。金兀术对手下的人说:“你们都顺着草把子走,草把子朝哪,你们就往哪走。”就这样,他们沿着松花江逃命。那天晚上,风很大,不一会儿,草把子就被风刮歪了。后来的人们就沿着被刮歪的草把子一直往东走,这样他们便来到了三姓、富裕屯、佳木斯等地。这些人分散各地,这三家,那五家;这三十家,那五十家,便在松花江两岸扎下了根。后来又有一部分人又沿江到了大屯、嘎尔当、街津口、庙台子等地。
当时,这些人是兵找不到将,将找不到兵,也不知道自己是什么民族。这时,有人便说:“我们是往东走(赫哲语管往东走叫赫哲勒),我们就叫赫哲族吧!”
你可能会喜欢:
独具民族特色的羌族祭山会
你所不知道的羌族礼仪文化
阿昌族民居特点,你了解吗?
独特有趣的阿昌族婚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