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手机版

怎么对付温室潜叶蝇 潜叶蝇的防治方法

更新时间:2023-06-05 22:27:31作者:佚名

怎么对付温室潜叶蝇 潜叶蝇的防治方法

潜叶蝇属双翅目潜蝇科。目前所知道的种类约有l5O多个,但其中只有十几个种的寄生范围很广,对温室和大田作物构成了较大的威胁。

一、分布与为害

潜叶蝇主要以幼虫在叶片上、下表皮之间潜食叶肉为害,使叶片正面出现弯弯曲曲的条状白色潜道,呈典型的蛇形状,紧密盘绕并有一定的规律,附带有桔黑和干棕色的斑块区。潜道长达3O—5O毫米,宽约3毫米,且随幼虫的成熟逐渐变宽。而潜道的外形和长度等的变化,主要取决于寄主植物的种类和叶片内幼虫的数量。有时-张叶片上有数十头幼虫为害,使潜道纵横交错,叶肉几乎全部吃光,导致叶片部分或全部失绿,潜叶蝇的成虫也能为害植株。雌成虫刺伤寄生植物叶片,形成白色刻点状刺孔,并通过刻点产卵和刺吸汗液取食。雄成虫不能形成刻点,但可在雌成虫造成的伤口上取食。由此造成时片伤斑,使植株叶片细胞受到破坏,光合作用面积减少,受害严重时常导致大量叶片枯萎脱落,植株早衰,甚至死亡。此外,虫体的活动还能传播多种病毒。

二、发生规律

潜叶蝇一年发生数代,世代重叠现象严重,在温室内世代更加混乱。潜叶蝇一般在4月中下旬开始发生,5至lO月为发生盛期,为害严重。而影响其发生的主要因子是温度、湿度和食料。潜叶蝇幼虫发育期一般为3至8天,虫龄分3龄,在2O摄氏度下完成l代需l4天。成虫白天活动,羽化后l至2天开始交尾产卵。

三、防治方法

1、检疫防治:潜叶蝇飞行能力有限,自然扩散能力弱,主要靠卵和幼虫寄主植物(如切条、切花、盆花等)或随盆栽植物的土壤、交通工具等远距离传播。因此,可采取的检疫措施是:①进行严格检疫,一旦发现立即封锁、扑灭。②对被侵染的寄生植物及其繁殖材料,先置于温室内3至4天,使卵孵化,然后在O摄氏度下冷藏l至2周杀死幼虫,也可用溴甲烷熏蒸处理。

2、物理防治:①在温室内,使用防虫网或其他措施防止潜叶蝇的进入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方法。②在成虫始盛期或盛末期在温室内设置诱杀点,每个点放置-张诱蝇纸诱杀成虫。

3、生物防治利用天敌进行生物防治。潜叶蝇的寄生性天敌大约有l5种,最主要的有绿姬小蜂、潜蝇茧峰、反颚茧峰、双雕姬小蜂等,通过释放这些寄生蜂将卵寄生于潜叶蝇的卵里,从而控制危害。

4、农业防治:①及时清除温室内的杂草、杂物等,对防治潜叶蝇极为有益。②前茬作物收获后,彻底将植株的残枝败叶清除掉,集中处理,以消灭虫源。在进行下-轮种植之前,用蒸气或烟雾熏蒸的方法在温室内进行消毒。③发现零星叶片受害时,及时摘除带虫叶片,集中深埋或烧毁,切忌乱扔。

5、化学防治:鉴于潜叶蝇传播蔓延快,易产生抗药性,且难于防治等特点,化学防治必须注意,一次只能施用一种药剂和轮换交替用药。防治适期宜在幼虫2龄前(潜叶蝇幼虫分3龄)或多数虫道长度在2O毫米以下时进行。化学防治初期应连续喷药2次,用药间隔期3至5天,以尽快压低虫口密度,减少损失,之后视虫害情况每7至lO天防治一次。化学防治可用的药剂有:75%灭蝇胺可湿性粉剂3OOO至5OOO倍液,l.45%捕快可湿性粉剂lOOO至l5OO倍液,5%抑太保乳油2OOO倍液,48%毒死蜱乳油lOOO倍液。

本文标签: 温室  标签  简介  

为您推荐

怎么对付温室潜叶蝇 潜叶蝇的防治方法

潜叶蝇属双翅目潜蝇科。目前所知道的种类约有150多个,但其中只有十几个种的寄生范围很广,对温室和大田作物构成了较大的威胁。 一、分布与为害 潜叶蝇主要以幼虫在叶片上、下

2023-06-05 22:27

秋季注意防治大青叶蝉 小绿叶蝉防治

大青叶蝉,又叫青叶跳蝉、大绿浮尘子。成虫于秋末将越冬卵产在苹果、梨、桃、杏等果树枝条的皮层内,危害严重时可导致枝条失水枯死。幼树易受害。其防治方法为: 1.于秋季成虫

2023-06-05 22:27

果园种草的技术要点 果园控草的最好方法

果园种草,一是可有效防止或减少水土流失,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增加土壤活性,提高土壤供肥能力,使果树生长发育的立地环境得到改善。二是能提高土壤的

2023-06-05 22:27

干旱、半干旱区果树节水旱作栽培技术

果树节水旱作栽培是调控果树自身节水和提高水分、养分有效利用率的综合技术,在我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果树生产中实行节水旱作栽培,对促进我国果业可持续发展与水资源可持

2023-06-05 22:26

果树秋季芽接最适宜 夏季芽接的果树,当年能发芽吗?

芽接,是果树生产中常用的嫁接方法,春、夏、秋均可进行,以秋季最适宜,一般成活率可达90%以上。 1适时芽接:秋季芽接要掌握好时间。芽接过早,接芽发育尚未充实,砧木又处

2023-06-05 22:26

对几种果树病害的重新认识 果树果实病害发生的特点

近几年,在胶东地区许多果树病害较重或者大发生,笔者通过调查发现,当前果树生产中对许多病害防治不利的根源是对发病的病原认识错误,需要重新认识。 1、流胶病 传统资料认为

2023-06-05 2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