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手机版

民事诉讼庭前举证几次? 民事诉讼庭前举证几次有效

更新时间:2023-11-18 15:11:35作者:佚名

民事诉讼庭前举证几次? 民事诉讼庭前举证几次有效

一、民事诉讼庭前举证几次?

庭前举证一般是没有次数的限制,人民法院根据当事人申请调查收集的证据,审判人员对调查收集证据的情况进行说明后,由提出申请的当事人与对方当事人、第三人进行质证。

人民法院依职权调查收集的证据,由审判人员对调查收集证据的情况进行说明后,听取当事人的意见。

证据必须经过当事人在法庭上质证。证据应当上法庭上出示,由当事人质证。未经质证的证据不能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当事人在证据交换过程中认可并记录的证据,经审判人员在庭审中说明后,可以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

二、民事诉讼的时效怎么计算?

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

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当事人约定同一债务分期履行的,诉讼时效期间自最后一期履行期限届满之日起计算。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对其法定代理人的请求权的诉讼时效期间,自该法定代理终止之日起计算。

三、民事诉讼举证时限的规定有什么?

1、被告应当在答辩期届满前提出书面答辩,阐明其对原告诉讼请求及所依据的事实和理由的意见。

2、人民法院应当在送达案件受理通知书和应诉通知书的同时向当事人送达举证通知书。举证通知书应当载明举证责任的分配原则与要求、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调查取证的情形、人民法院根据案件情况指定的举证期限以及逾期提供证据的法律后果。

3、举证期限可以由当事人协商一致,并经人民法院认可。

4、由人民法院指定举证期限的,指定的期限不得少于30日,自当事人收到案件受理通知书和应诉通知书的次日起计算。

5、当事人应当在举证期限内向人民法院提交证据材料,当事人在举证期限内不提交的,视为放弃举证权利。

举证期限截止到开庭前,审理开始后就不能举证了,民事案件的诉讼时效是从权利人知道或应当知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非法侵害之日开始计算的,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是三年。从权利受到侵害之日开始计算,超过20年的,法院不予保护。

本文标签: 期限  法院  时间  

为您推荐

民事诉讼庭前举证几次? 民事诉讼庭前举证几次有效

民事案件的庭前取证并没有次数的限制,但有时间的限制,法院指定举证期限的,时间不能超过30天,具体的举证期限,可以由双方当事人协商确认,还要报法院批准,在举证期间要收集与案件有关的证据。

2023-11-18 15:11

民事诉讼事实不清证据不足怎么办(民诉中事实不清证据不足)

处理民事诉讼案件时,证据不足,事实不清,法院会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此类案件需要在举证期限内,提供相应的证据,证明自己主张存在的可能性,案件的当事人需要用自己的名义进行诉讼。

2023-11-18 15:11

民事诉讼法答辩期举证期一样吗 民事案件答辩期和举证期是否重合

民事诉讼中提到的答辩期和举证期是不一样的,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根据案件的不同,时效也是不同的,举证的期限是由法院指定的,要根据案件的难易程度,由双方当事人自行协商。

2023-11-18 15:10

个人社保可以补交吗,如何补交 个人社保能补交么

个人社保可以补缴,需要携带身份证、社保卡到当地的社保局补交。单位拖欠员工社保的,需要以单位的名义补交,逾期未交的,社保机构会勒令单位整改,个人社保欠费的,需要携带资料到社保局补交。

2023-11-18 15:10

民事诉讼中的答辩期举证期限是多久 民事案件举证答辩期

民事诉讼中提到的答辩期限和举证期限是不一样的,常规的答辩期限是半个月,一审案件适用的举证期限不能少于15天,若二审能够提供新的证据,举证期限不能少于10天,而涉外的案件答辩期限是30天。

2023-11-18 15:10

民事诉讼法对举证不利的后果怎么解释的?

根据《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存在举证不力的情况,需要承担法律责任,处理民事纠纷,应当遵循“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原告方负有举证责任,要提供证据,证明自己诉讼请求的合理性。

2023-11-18 1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