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手机版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的翻译(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翻译和原文)

更新时间:2023-05-29 10:00:38作者:佚名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的翻译(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翻译和原文)

  翻译:少年时我不懂什么是忧愁,闲来时喜欢登上高楼。我喜欢登上高楼,为写新词无愁也要勉强说愁。如今我已尝尽了忧愁的滋味,想说愁而又不说愁。想说愁而又不说愁,却说“天气凉爽好一个秋!”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原文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宋·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注释

  ⑴丑奴儿:词牌名,又名“采桑子”。双调四十四字,前后片各三平韵。

  ⑵博山:在今江西省广丰县西南。因状如庐山香炉峰,故名。

  ⑶少年:指年轻的时候。不识:不懂,不知道什么是。

  ⑷“为赋”句:为了写出新词,没有愁而硬要说有愁。强(qiǎng),勉强地,硬要。

  ⑸识尽:尝够,深深懂得。

  ⑹欲说还休:内心有所顾虑而不敢表达。休,停止。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赏析

  此词通篇言愁,上片描绘出少年涉世未深却故作深沉的情态,下片写出满腹愁苦却无处倾诉的抑郁,通过“少年”时与“而今”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受压抑、遭排挤、报国无门的痛苦之情。全词突出地渲染了一个“愁”字,以此作为贯串全篇的线索,构思精巧,感情真率而又委婉,言浅意深,令人回味无穷。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的翻译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创作背景

  此词作于辛弃疾被弹劾去职、闲居上饶带湖时期,具体创作时间当在宋孝宗淳熙八年(1181)至淳熙十四年(1187)间。辛弃疾在带湖居住期间,常到博山游览。博山风景优美,他却无心赏玩。眼看国事日非,自己无能为力,一腔愁绪无法排遣,遂在博山道中一壁上题了这首词。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作者介绍

  辛弃疾,南宋爱国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曾任耿京军的掌书记,不久投归南宋。历任江阴签判,建康通判,江西提点刑狱,湖南、湖北转运使,湖南、江西安抚使等职。

四十二岁遭谗落职,退居江西信州,长达二十年之久,其间一度起为福建提点刑狱、福建安抚使。六十四岁再起为浙东安抚使、镇江知府,不久罢归。一生力主抗金北伐,并提出有关方略,均未被采纳。其词热情洋溢、慷慨激昂,富有爱国感情。有《稼轩长短句》以及今人辑本《辛稼轩诗文钞存》。词存六百二十九首。

本文标签: 山道  原文  丑奴儿书博  

为您推荐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的翻译(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翻译和原文)

翻译:少年时我不懂什么是忧愁,闲来时喜欢登上高楼。我喜欢登上高楼,为写新词无愁也要勉强说愁。如今我已尝尽了忧愁的滋味,想说愁而又不说愁。想说愁而又不说愁,却说“天气凉爽好一个秋!”

2023-05-29 10:00

以吾一日长乎尔翻译(以吾一日长乎尔怎么读)

“以吾一日长乎尔”翻译:因为我年纪比你们大一点。“以吾一日长乎尔”出自《论语·先进》中《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一文,文章记录的是孔子和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这四个弟子“言志”的一段话。生动再现了孔子和学生一起畅谈理想的情形。

2023-05-29 10:00

积雨辋川庄作翻译及赏析(积雨辋川庄作拼音版翻译)

翻译:空林积雨,薪火难以点燃。午饭做完,马上送向田间。漠漠水田,飞起几只白鹭;阴阴夏树,传来婉转鸟鸣。惯于山间安静,早起遍地看花。松下长吃素食,采摘路葵佐餐。我与野老已融洽无间,海鸥为何还要猜疑?赏析:此诗以鲜丽生新的色彩,描绘出夏日久雨初停后关中平原上美丽繁忙的景象,前四句写诗人静观所见,后四句写诗人的隐居生活。全诗抒发了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情感,以及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2023-05-29 10:00

与元微之书的翻译(扫一扫识别古文字)

四月十日夜晚,乐天告白:微之啊微之!不见您的面已经三年了,没有收到您的信快要两年了,人生有多少时日,我和您竟这样长久离别?何况把胶和漆一样紧紧相联的两颗心,分放在南北相隔的两个人身上,彼此上前不能在一起。后退不能相忘,内心牵挂,身体分离,各自的头发都要白了。微之啊微之,怎么办啊怎么办!天意确实造成这种际遇,对这怎么办呢!

2023-05-29 09:04

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翻译(想谗邪怎么读)

“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翻译:考虑到(朝中可能会出现)谗佞奸邪,就想到使自身端正(才能)罢黜奸邪。“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出自《谏太宗十思疏》,《谏太宗十思疏》是魏徵于贞观十一年(637)写给唐太宗的奏章,意在劝谏太宗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积其德义。

2023-05-29 09:02

今殴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的翻译(今殴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的翻译翻译)

“今殴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的翻译:现在如果驱使百姓,让他们归向农业,都附着于本业。“今殴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出自《论积贮疏》,是贾谊23岁时(公元前178年)给汉文帝刘恒的一篇奏章,建议重视农业生产,以增加积贮。

2023-05-29 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