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手机版

这肾啊,没那么容易虚(肾没有那么脆弱)

更新时间:2024-06-22 13:17:50作者:[db:作者]

这肾啊,没那么容易虚(肾没有那么脆弱)

  我爷爷辈儿年轻的时候,见面打招呼,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你吃过了吗」。

这肾啊,没那么容易虚

  这是那个时期,饥肠辘辘的人们最流行却也是最真切的问候。

  随着岁月的流逝,认知的进步,一些流行一时的话语淡出了,一些火热的概念被淘汰了。然而有些说法,却依然「坚挺」地活跃在民众之间,比如「肾虚」。

  在一些所谓「专家、学者、研究员」以及广告宣传中,国人的肾脏总是在虚。不孕、面白、畏寒、倦怠、懒言、头晕、耳鸣、健忘、脱发……那些说得出的症状体征和难以言表的不适,似乎都可以归因于肾虚。而类似阳痿遗精的症状一旦出现,不少人的第一反应肯定是「要补肾了」。

  然而,这肾「虚」得有没有道理呢?

  平心而论,有一些道理,但并不完备。

 肾怎么「虚」了?

  中医中「肾」的定义比较模糊的,它更像是功能上的定义,似乎包含了现代医学中的肾脏、肾上腺和下丘脑-垂体轴的诸多功能(说「似乎」是因为各中医书中也没有明确地说明「肾」到底是什么)。

  照此比对,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的患者,的确会有乏力倦怠的表现;而垂体轴功能出现问题的时候,则可能导致阳痿和不孕。

  然而,这肾虚的概念「不完美」。

  人群中,多则十个人里可能有一个有慢性肾脏病,而患有肾上腺和垂体疾病的患者,在百千人中只有个位数。某些江湖游医一把脉,却肾虚者众。

  其中一些患者所谓「肾虚」症状,可以用肾病、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和垂体疾病来解释,但其他「肾虚」患者的「疾病」机理通常并不能被阐述明白。不明不白地就开始治病,实在不妥。

 肾脏不那么容易「虚」

  肾虚概念的泛滥,一方面与中医本身对此概念的定义不甚清晰有关;另一方面,与近些年来,商家大肆地炒作保健品概念有关——虚的人越多,要补的人越多,保健品才能卖得更好啊!

  我们在上一期介绍了肾脏的基本功能,肾脏要管的事情真的不少(←点击可以查看文章内容)。

  每分钟需要过滤大约1升的血液,还要承担水盐平衡、分泌一些激素的重任。

  然而,别看这么大的工作量,肾脏干起来可毫不吃力。想想那些捐肾的志愿者,只剩下一个肾,照样可以正常生活。

  现代医学中实实在在的肾脏,拥有如此卓著的能力,是没理由轻而易举地「虚弱」的。随意进补,其实无益。

  不少中老年朋友都喜欢左宗棠,他的家书里就有这么一句:

  滋补究是无益,总要自己加意葆练,庶无他虑。

  说大白话就是,有病治病,没病预防,别总琢磨要怎么补的事情了。

  这肾啊,没有大家想象得那么容易虚弱。

  对疾病的认识应不断更新

  我们对疾病的认识仍处于渐进式的不断发展中,不只是科学家和医者,大众的一些认知也需要与时俱进。

  既然在现代医学里,有更精准的描述去归类疾病,并且还有持续发展的空间,那就不要总固守着陈旧的东西,应该尝试用一种开放的、科学的姿态,去了解新的更准确的概念。

  诚然,现代医学仍有许多不完美的地方。但基于临床实验和大人群的调查数据而制定的治病方案,是不是会比一句模糊的「虚则实之」,来得更可信一些?

  生活条件好了,再少有人饿肚子了,于是那句「您吃了吗」已经封存进时代的记忆。同样的,医学在发展,对疾病的了解在不断加深,「肾虚」这个词,是否也会慢慢老去呢?

  有问题尽管问!

  如果还有什么关于肾的问题想要咨询,可以长按文末的图片,包括本文作者北京协和医院的陈罡在内的多名肾内科专家坐阵,在手机上就能直接向他们提问咨询。

本文标签: 这肾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