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手机版

门巴族的文化起源与历史神话故事(门巴族的由来)

更新时间:2023-05-30 22:05:56作者:佚名

门巴族的文化起源与历史神话故事(门巴族的由来)

文章目录:

1、门巴族的文化起源与历史神话故事

2、你所不知道的门巴族语言文化

3、门巴族独特的工艺文化:氆氇

4、门巴族的食俗文化,你知多少?

5、门巴族的形成,门巴族的起源

6、猜你喜欢:

1、门巴族的文化起源与历史神话故事

门巴族,我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聚居在西藏墨脱县和错那县,林芝、察隅等县,与藏族人民长期友好往来,在很多方面都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今天,要介绍的是关于门巴族的文化起源和历史神话故事,接下来就一起到门巴族文化中了解一下吧。

门巴族是中国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的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西藏自治区门隅和上珞渝的墨脱及与之毗连的东北边缘。门巴族有自己的语言——门巴语,但是没有本民族的文字,通用藏文。门巴族有丰富的民间文学,民歌曲调优美、流传久远,其中以“萨玛”酒歌和“加鲁”情歌最为奔放动人。

历史神话故事:

勤劳勇敢的门巴族,其悠久的历史,在公元823年立于拉萨大昭寺前的《唐蕃会盟碑)中就有记载:“圣神赞普鹘提悉补野,自天地浑成,入主人间,为大蕃之首领。于雪山高耸之中央,大河奔流之源头,高国浩地,以天神而后人主,伟烈丰功,建万世不拔之基业焉。

王曾立教法善体,思译广被,内政修明,熟娴谋略,外敌慑服,开疆拓土,权势增盛,永不衰颓。此威德无比雍仲之王威严煊赫,是故,南若门巴……等虽均可争胜于疆场,然对圣神赞普之强盛威势及公正法令,莫不畏服附首,彼此欢快而听差遣也。”这段节录的碑文所记载的史实,反映了公元六至七世纪松赞干布及其父辈囊日伦赞普时期“开疆拓土”征服四方的历史。其中所指的“南若门巴“就是今天门巴族的先民。

关于人类的起源,门巴有自己的“创世纪”神话,至今仍在门巴人中流传……很早很早以前,世界上没有太阳没有月亮,也没有人。从天上向下望去,一片混沌,什么也看不到。不知在什么时候,天神对神猴“江求深巴”说:“你到地上去建立一个人间世界吧。”于是,“江求深巴”就从天上下来了。

起初,“江求深巴”自己独立生活。后来,天神又派女神“扎深木”变成猴子模样要和江求探巴成亲。江求探巴嫌扎深木面貌丑陋不予理睬。没办法,他俩吵着回到天庭请天神评理。天神对他俩说:“这是上天旨意,你们结婚吧。”听了天神的话,他俩成亲了,繁衍了许许多多的猴子。猴子们不会种地不会打猎,整天上山爬树采野果扒树皮吃。

江求深巴和扎深木又上天对天神说:“我们的后代都是猴子,怎么能建立人间世界呢?”天神给了他俩一粒稻谷、一粒蔓加、一粒玉米……让他俩带到大地耕种。他俩把种子撒在地上,竟长出了大片的庄稼。于是,大地有了各种粮食。因为没有火,开始是生吃。

江求深巴和扎深木又到天上对天神说:“我们已经会打野兽会种庄稼,但是没有火,只好生吃。”天神又赐给他俩火种。从此,开始了熟食,猴子越来越聪明,渐渐发出了人语,慢慢地变成了人,人间世界也建立起来了。

神话,本来就是历史的一部分,对于一个没有文字的民族来讲,更是其历史的最佳追溯方式。

2、你所不知道的门巴族语言文化

门巴族是中国最有历史的民族之一,他们没有属于自己民族的文字。由于门巴族与藏族相邻,所以,他们的许多文化都与藏族有着这密切的联系。民族之间的语言是受到民族文化影响的,门巴族有着属于自己本民族的语言,那么,对于门巴族的语言文化你了解多少呢?下面的门巴族文化为你带来更多内容,一起来学习一下吧。

门巴族有自己的语言,但没有文字。过去,大多数地区门巴族使用藏文,解放以后,逐渐改用汉文。门巴族说两种不同的语言。分布在错那县勒布区和墨脱县德兴区文浪乡以及门达旺地区的门巴族,人数较多,语言使用较广,讲一种语言,他们自称为门巴语;分布在墨脱县境内和林芝县东久区的门巴族,人数较少,讲另一种语言,他们自称为仓拉语。

这两种语言各有自己的基本词汇和语法构造,经过初步比较研究,它们与藏语比较接近,都是属于汉藏语系藏缅语支。门巴族语言中的门巴语内部分歧不是很大,根据语音和词汇的差异和语法的异同情况,可以划分为南北两个方言。南部方言主要分布在错那县勒布区和错那县以南的门达旺地区,人口多而集中,语言通行范围较广。北部方言主要分布在墨脱县德兴区文浪公社,人口虽少,但为聚居区,语言通行不广。

以错那县勒布区麻玛乡的门巴语为代表的门巴语,其语音中包含声母、韵母、声调和语音的变化。其词汇中大多数是单音节词和由单音节词素组成的复合词,多音节的单纯词较少。此外,具体的名词多,抽象的、概括性的名词少。门巴语词汇是很丰富的,门巴族人民在日常生活用语中,有些词义分得非常细致。门巴语的词,根据它的意义和语法功能,可以分为名词、数词、量词、代词、动词、形容词、副词、连词、助词、叹词等十类。

门巴族语言中的仓拉语(也称仓洛门巴语),在语音、词汇、语法各方面与藏语有不少共同之处,而有些词则与独龙语相同。仓洛门巴语有25个单辅音,它们都可以单独做声母。仓洛门巴语每个音节或读高调,或读低调,都有固定的音高。高调读高平或高降皆可,低调读低平而略升。仓洛门巴语除有高、低调外,还有轻声,而且多音节词在门巴语中有连续变调现象。

仓洛门巴语的词汇有三个主要特点,即:单音语素多,同音词多,藏语借助词多。除了西藏的墨脱、林芝两县以外,仓洛门巴语也通行在(门)达旺地区南部提朗一带和不丹王国的东部。从所见到材料来看,三处的门巴语差别不大,大体上可以听懂。由于不丹东部门巴语的材料不多,所以一般是提朗和墨脱两地的门巴语研究比较多。墨脱、提朗两地的门巴语在词汇上的差别很小,不同的词不多。

3、门巴族独特的工艺文化:氆氇

门巴族是中国最具有历史文化的民族之一,门巴族的许多民族特色也成为重要的历史文化。门巴族人民运用自身的聪明才智创造了别具民族特色的歌曲文化、饮食文化、语言文化以及工艺文化,氆氇就是工艺文化之一。

对于氆氇你了解多少呢?下面的门巴族文化为您带来更多内容,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门巴族与藏族关系密切,生活习俗方面受藏族影响较大,同时又具自身特色。门巴族的服饰多采用氆氇为原料。氆氇是藏族制作衣服和坐垫的一种羊毛织品,种类多样,色彩艳丽,是门巴族生活中的必需品。

门隅一带男子喜戴一种叫“八拉嘎”的帽子,用蓝色或黑色氆氇作帽顶,下部使用红色氆氇,翻檐处用桔黄色绒布镶边,并留一个缺口,戴帽时把缺口对在右眼上方。桔黄色颜料是用当地出产的一种草根制作而成。几种颜色鲜明,远远望去十分醒目。

门隅男子多穿赭色布袍或氆氇袍。但比藏族的袍子要短小一些。由于坡大路狭,人们爱穿软底长筒靴,用红、黑两种色的氆氇镶配缝制。墨脱的男子很少戴帽子,常戴自编的斗笠防日晒雨淋。穿的多是用棉麻自织的白色衣袍,赤足,腰悬砍刀或叶形小刀。

门隅的妇女也是穿袍服,外面围一块白色氆氇围袍。勒布、邦金一带的妇女,习惯在背上披一张羊皮或牛犊皮。传说这是唐朝文成公主进藏时来到山南留下的习俗,为了避妖邪,图吉祥。实际上是为了在背筐时保护衣服不被磨损,也有雨披的功效。

妇女颈上悬挂着用松耳石、红珊瑚、玛瑙等串成的装饰品,她们穿的内衣叫“不布热”,颜色多样,无开襟、无领、无扣子,只开一个圆口由头上套穿。外衣称“冬固”,分长短两种,用红、黑两种氆氇做成。有的胸前挂上一个用金属制成的护身佛盒,内装佛像及经卷,叫做“噶乌”。不论男女,都系一条长2米,宽约0.6米的红氆氇腰带。

墨脱一带由于气候温暖,妇女都喜欢穿色白质薄的小上衣或无袖无领的褂子,下着花色裙子,配上项链、耳环,显得格外潇洒俊俏。

4、门巴族的食俗文化,你知多少?

饮食是民之根本,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的饮食文化,门巴族是中国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门巴族的人民通过自身的智慧创造出许多的文化,这些文化也经过多年的传承和改善变得更加的有价值。那么,对于门巴族的食俗文化你了解多少呢?想知道更多内容就关注门巴族文化吧。

门巴族人的烹饪方法简单,饮食清淡,主菜通常都是汤菜,汤汤水水,和单调的米饭相配,食用方便可口,颇受人们青睐。门巴族的食俗文化是在长期的地域文化和风俗习惯的相互融合形成的,从而构成了独特的门巴族饮食文化。

门巴族的日常食俗

门巴族日食三餐,有些地区主食糌粑。门达旺地区、错那县、墨脱县等地以鸡爪谷加工成食品作为主食。加工方法是:将鸡爪谷经脱粒、晒干,磨成细粉,放入烧开的水中稍煮,然后用搅拌器(形如船桨的木棒)反复搅拌成面团,熟后即可食用。门巴族还喜用荞麦面在薄石板上烤烙荞麦饼。大米的吃法与汉族相同,玉米和鸡爪谷则用来做成糊粥食用。

肉类以牦牛、黄牛肉居多,也食猪肉和羊肉及猎获的野生动;食用方法习惯炖或制成肉干。过去有些地区种植蔬菜历史悠久,品种有南瓜、黄瓜、白菜、西红柿、洋白菜、辣椒、韭菜等。门巴族善用鸡爪谷、玉米、高梁等粮食酿酒。所有餐具大都是木制,门巴族食工制作的木碗,已成为传统的手工艺品。

门巴族的节庆食俗

门巴族好客,凡有客至,全家人携酒到村口为客人洗尘,并做好米饭、炖肉款待。宴请客人时,主妇要站立一旁,为客人斟酒,并保证客人的酒杯总是满的。如客人酒醉主人会很高兴,认为自己的真诚为客人所接受。客人离别时主家要执酒送到村外。门巴族婚礼挠有风趣,婚礼前,新郎一方要带几竹筒酒上路迎亲,新娘途中要喝三次酒。

新娘进屋后,新郎家要摆酒肉和油饼款待客人,届时新娘的舅舅要故意刁难新郎家,以考验男的方诚意。新郎家要献哈达、陪话,不断增加酒肉,直到舅舅满意后,才能开怀畅饮。婚宴上,新郎、新娘要轮流给客人敬酒,客人还要求新郎、新娘互敬对饮,并让他们当众比试谁喝得快,谁先喝完就喻示着今后谁当家。

门巴族的酒食俗

门巴族善饮酒,喜爱喝酒。大至婚丧嫁娶、宗教礼仪、小到亲朋好友相聚,谈天说地日常杂话都离不开酒。清晨一家人斟酒劝酌,边饮边谈家事,或是商仪一天的活计;入夜,一家人又要围坐在火塘边,或是请来邻里亲朋,欢聚同饮。如果贵客临门,热情的主人自然是取出甘甜的美酒待客。主妇用大铜瓢舀酒站在客人面前,但在给客人敬酒之前,主人要倒出少许酒在手心喝下,以示酒无毒,自己未尝酒之前一般不敬给客人。

客人喝一口,主人要立即斟满,不使碗中的酒减少,表示主人热情好客。给客人敬酒时,必须用右手敬酒,切忌用左手,只有给死者上供斟酒才用左手。还用清茶、酥油茶和清油茶也是门巴族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饮料。

5、门巴族的形成,门巴族的起源

中国从一个小小的原始部落不断的扩张成一个物资丰富的庞大帝国,而在这片华夏大地上仍然存在着犹如部落一样的民族。这些民族都分散在中国的大地图中,没个民族都是从小发展到大,那么,你知道门巴族的形成和起源吗?下面的门巴族文化为你解答。

门巴族居住的地方均属西藏边陲地区。十七世纪,门巴族社会已进入封建农奴制社会,成为西藏地方政府统治下的全西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西藏封建农奴主土地所有制是门巴族社会土地制度的基本形式。门巴族地区的土地、森林和草场等生产资料皆属西藏地方政府所占有。西藏地方政府向门巴族地区派遣官吏,设置行政机构,向寺院和世俗贵族封赠土地和农奴,形成了官家,寺院和贵族三大领主对门巴族地区生产资料的绝对占有和对门巴族农奴人身的不完全占有关系。

以门隅地区为例,从19世纪中叶开始,西藏地方政府就授予错那宗政府对门隅的管辖权,门隅北部的勒布4错,离宗政府最接近,成为政府官员统治和管理最为严密的地区。以宗政府为首的三大领主把占有的土地分割成若干块份地,分给有劳动力的门巴族农奴耕种,同时向门巴农奴收取以实物和徭役为主的地租。在门巴族社会中,封建农奴主是利用原始村社组织形式来推行封建农奴制的,封建农奴制与门巴族的原始村社结合形成了一种复合社会形成形态。

由于人们在土地所有制关系中的处的地位不同,在门巴族社会里,存在着农奴主和农奴两种人。农奴主多数是藏族,农奴几科全部是门巴族,农奴主包括宗本、“粗巴”、上层喇嘛和世俗贵族,他们人数极少,但权力很大,掌握着社会绝大部分的生产资料,具有多种的封建特权,是门巴族社会的统治者。

同广大藏族农奴一样,门巴族农奴按其经济地位高低划分,可分为“差巴”、“堆穷”、约布”等三个等极。“差巴”在墨脱地区,意为交纳租税的人。他们在农奴中占很大比便例,按规矩领种领主的份地。为领主支应繁重的乌拉差役,还要向领主缴酥油、木材、染料、木炭等实物和藏币。“堆穷”,人数比“差巴”少。地位低于差巴,租种大差巴的小片土地,或作帮工、干杂活,从事副业、手工为生产。“约布”,即家庭佣人,人数很少,只存在于墨脱地区。他们无独立经济,多是单身一人在主人家干活,依附于主人。

门巴族主要从事农业,兼营牧业。直到民主改革前,农业耕作方式还停留在刀耕火种和锄耕、木犁犁耕阶段。生产工具是铁木器并用,以木制工具为主。木犁是农业的主要农具,形状因地而异。门巴族对农田的管理是粗放的。农作物的种耕锄草一般进行一到两次,作物大多任其生长。无水利灌溉设施,施肥也较少,因为土地肥力恢复较慢,加上虫灾、兽害、水灾侵害,农用物产量一般都很低。

牧业和采集野生植物是弥补粮食不足的重要手段。放牧和饲养的牲畜主要是牦牛、犏牛和黄牛,马和羊的数量较少,牦牛、犏牛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牲畜,给门巴族提供牛奶、酥油、奶渣、肉食、牛毛用于纺织、牛与外民族进行交换的物资,而公犏牛和公牦牛则是承担交通运输的主要工具。

狩猎活动一年四季都在进行。男子出门多随身携带弓箭长刀。门巴人利用弓箭、弓和下绳套等方法捕获野兽。获得的兽皮、兽角、兽骨是与外民族进行交换和向领主交纳的实物。兽肉将割成肉条烤干,分给参加的狩猎者和同村的好友亲邻。

门巴族世世代代是一个以农业为主体的民族。手工业门类仅是农业生产的副业,与相邻民族虽已发生了交换贸易关系,但自给自足的经济仍占主导地位。封建农奴制度国一直是阻碍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桎梏,使门巴族落后的生产水平年复一年地在原有基础上重复,长期处于停滞的状态。直到民主改革结束了封建农奴制度,社会生产才得到了解放。

6、猜你喜欢:

本文标签: 历史神话故事  门巴族服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