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手机版

乌鱼暴发性出血病的防治方法 鱼的出血病用什么治疗

更新时间:2023-05-18 01:39:07作者:佚名

乌鱼暴发性出血病的防治方法 鱼的出血病用什么治疗

乌鱼抗病力强,在江河、湖泊等天然水域中很少发病。但在人工高密度养殖环境中,池塘内有害物质造成的危害,病原体的侵袭,鲜活饵料可能携带的疾病,操作不慎引起的感染及乌鱼本身因环境条件的变化造成体内对疾病抵抗力的减弱等原因,导致发病率增加,危及养殖鱼类的生长,甚至使乌鱼致死,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对乌鱼的疾病,应以预防为主,注意观察,及时发现,积极治疗。[症状和病因]病鱼下颌到舡门的腹部和鳍基充血发炎,特别是胸鳍基部和近鳃盖后缘的体两侧有与鱼体侧线垂直的出血条纹。有的病鱼眼眶、肌肉充血。严重时腹部肿胀,腹腔内积有无色腹水,肝脏有淤血,肠道充血且无食物。病原可能由嗜水气单胞菌等病原苗感染而致。鱼种培育阶段在鱼苗投放15天后易发此病,原因是放养密度高,投饵过量,残饵未及时清除而导致病原菌大量孳生而致病,成鱼养殖一般6-8月流行。危害面广,密度过高的乌鱼养殖池会感染发病,尤其是冬令清塘不彻底、池底积淤过多,养殖池水水质老化、过肥,鱼体更易感染发病,来势凶猛,往往是从发现充血症状后3-4天即出现大批暴死现象。

[防治方法]

①药物清塘。常用清塘药物有:

生石灰——干法清塘,水深约10cm,每亩用60-75kg。南方在清塘8天后,北方盐碱地10-15天后,可放鱼入池。带水清塘每亩用125-150kg(水深1m时),南方15天、北方20-25天后,鱼可入池。

漂白粉——用20mg/kg全池泼洒,7天后鱼即可入池。

高效净——用15mg/kg全池泼洒,2天后鱼即能入池。

②池水消毒。在发病季节,每亩用生石灰15-20kg,全池泼洒,或在食台周围泼洒,每月1-2次。1-1.5mg/kg漂白粉(含氯量30%-32%)或0.1-0.3mg/kg漂粉精(含氯量65%),全池泼洒,或食台消毒,每月1-2次。用0.3mg/kg全池泼洒鱼安。

③饵料鱼消毒。饵料鱼应选用新鲜无病,投喂前用3%-5%的食盐溶液浸洗30分钟。

④内服药。鱼服康B-1型:每100kg鱼体重,用本品50-100g;,混入饲料中,1日1次,连用2-3天。在发病季节,每隔5天重复一个疗程。

⑤管理措施。鱼池在冬季起捕干塘之后,清除池底过多的淤泥。养殖期间,及时捞起残饵,水体保持清新。

本文标签: 出血病  乌鱼  标签  

为您推荐

鳜鱼的繁殖习性介绍 鳜鱼繁殖洄游

鳜鱼的繁殖水温在21℃以上,最适水温为26-30℃。根据南北地区不同,繁殖月份有所不同,南方3-8月,长江流域为5-8月,其中6-7月为繁殖盛期。 天然生长的鳜鱼产卵期间,成群结对于河道

2023-05-18 01:39

乌鱼暴发性出血病的防治方法 鱼的出血病用什么治疗

乌鱼抗病力强,在江河、湖泊等天然水域中很少发病。但在人工高密度养殖环境中,池塘内有害物质造成的危害,病原体的侵袭,鲜活饵料可能携带的疾病,操作不慎引起的感染及乌鱼

2023-05-18 01:39

乌鱼小瓜虫病和碘泡虫病的治疗方法(乌鱼病害防治技术)

小瓜虫病 [症状和病因]由多子小瓜虫寄生引起的疾病,俗称白点病。多子小瓜虫寄生在乌鱼的鳃、鳍及表皮上。初发时黏液分泌增加,运动失调。病情严重时出现不少小白点,鳞脱落不

2023-05-18 01:37

淡水鲳鱼对几种常用药物的敏感性 淡水鲳鱼吃什么饵料吃什么鱼食

淡水鲳在越冬或放养初期,易发生细菌性和真菌性或小瓜虫、指环虫、隐鞭毛虫等多种疾病。对于常见的鱼病,国内外已有较多的防治药物。然而,这些药物对一般养殖鱼类可允许的剂

2023-05-18 01:36

黄颡鱼知识简介 黄颡鱼的特点

黄颡鱼(Pelte0bagrusfulv1drcec0,R1chards0n),俗称嘎牙子、黄腊丁等。在分类上隶属于鲶行目、鲍科,为广布性鱼类,在我国江河、湖泊、沟渠、塘堰等水域中都能生存,喜栖息于静

2023-05-18 01:36

淡水鲳鱼亲鱼的越冬培育技术 鲳鱼的生长环境

在池养条件下淡水鲳3年即可达性成熟,可以作为亲鱼进行人工繁殖,但繁殖成功的关键是培育好亲鱼。淡水鲳亲鱼培育与我国四大家鱼的不同之处是每年需要越冬培育。长江中下游地区

2023-05-18 01:01